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细菌因素的影响以及创面局部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治疗对细菌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割圆形创面,创面分别涂PDGF或基质.于伤后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创面细菌量及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结果:①创面总细菌量及革兰阴性(G-)菌量均在伤后第5日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但G-菌量下降明显快于总菌量,伤后第7日已降至伤后第1日水平,第14日已检测不到;②伤后早期创面愈合速度较慢,第7日后明显加快;这一快速愈合期与G-菌菌量快速减少期恰好重叠;③PDGF治疗组创面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基质对照组和单纯致伤组,但其创面菌量变化与其余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创面G-菌菌量变化可能影响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速度;创面使用PDGF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但对创面菌量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 e-cule,C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重要活性物质 ,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血栓的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形核白细胞(PMN)对内皮细胞(EC)的黏附、跨越血管内皮、在肺内大量"扣押"以及PMN的激活、释放蛋白酶、氧自由基致肺组织损伤都需要多种黏附分子的参与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通过调研并筛选激励要素,建立了自主创新激励模型,以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烧伤患者救治的难点和重点.将我院2002-2003年住院70例患者的救治情况介绍如下.
利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眉山市为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由此得出2006年眉山市土地及其社会经济因子都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生态因子处于不太协
目的研究不同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剖宫产病例,其中100例在围手术期使用氨苄青霉素/爱罗苏,另100例使用氧哌嗪青霉素。术后比较观察感染指标的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中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应用改良手法结合卧姿指导纠正胎儿位置的成效。方法 对138例头位产程出现异常的分娩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纠正的97
目的探讨拆线缝法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拆线缝法对39例腹部污染-感染切口进行缝合,与34例腹部污染-感染切口普通缝合法作对照,观察两者愈合差异。结果采用拆线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