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戏剧;联想;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也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呢?
一、给学生优越的“舞台”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像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二、给学生选择好“剧本”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类似于“金山画王”、“超级小雪”这样优秀的软件应该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年级可以将“东方网页王”、“我形我速”等这样比较直观但又有一定深度的多媒体与网页制作工具纳入教学内容。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三、“导演”的策略
有了好的“舞台”与“剧本”,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才能够演出一台好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似乎少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与模式。这就决定了作为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求技术过硬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路子来。
一般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经典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的教学应该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最大的范例性和融通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心得。
1.点到为止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我“点到为止”是一门艺術,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2.广泛交流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
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
3.充分展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
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
4.自由作业
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计算机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有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与自由创作。
5.为与不为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在进行普及性的教学之外,应该选择一个重点,确立一个主攻方向,创出特色,而不应该求“大而全”。有的学校以网页制作为特色,有的学校以Flash动画制作为特色,有的把重点放在电脑绘画上,集中精力寻求突破。有特色方能有规模,有规模方能有氛围,有氛围方能成气候。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导演”们各有各的手法,各有各的风格,方能百花齐放,好戏连台。只有充分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戏剧;联想;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也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呢?
一、给学生优越的“舞台”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像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二、给学生选择好“剧本”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类似于“金山画王”、“超级小雪”这样优秀的软件应该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年级可以将“东方网页王”、“我形我速”等这样比较直观但又有一定深度的多媒体与网页制作工具纳入教学内容。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三、“导演”的策略
有了好的“舞台”与“剧本”,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才能够演出一台好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似乎少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与模式。这就决定了作为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求技术过硬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路子来。
一般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经典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的教学应该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最大的范例性和融通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心得。
1.点到为止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我“点到为止”是一门艺術,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2.广泛交流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
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
3.充分展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
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
4.自由作业
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计算机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有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与自由创作。
5.为与不为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在进行普及性的教学之外,应该选择一个重点,确立一个主攻方向,创出特色,而不应该求“大而全”。有的学校以网页制作为特色,有的学校以Flash动画制作为特色,有的把重点放在电脑绘画上,集中精力寻求突破。有特色方能有规模,有规模方能有氛围,有氛围方能成气候。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导演”们各有各的手法,各有各的风格,方能百花齐放,好戏连台。只有充分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