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立足于高校内涵建设,分析办学特色的概念、构成,总结国内高校特色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特色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①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开始由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为特点的外延式发展转型为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内涵式发展。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众多普通高校中占了绝大多数,这些院校转型到内涵发展新阶段后,必须要找准定位、集中精力开展内涵建设,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探讨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助力于新时期地方院校的特色发展。
1 办学特色的概念
梳理以往的研究,关于“办学特色”的探讨并不少见,然而它们作为教育学领域中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以往的研究者从哲学角度、文化角度、战略角度对“办学特色”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据我们粗略统计近40种。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视角,将这些已有概念简要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经验—描述”型概念、风格—概括”型概念、“特征—分析”型概念,他们从不同维度诠释着办学特色。我们倾向于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认为,大学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
2 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
办学特色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有学者将这些称为构成要素、特色项目、主要内容、表现方面、关键要素等,措词表达虽不同,但实质内容是相近的,我们将其统一称为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以往学者从不同的划分维度对特色办学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阐述,所采用的维度有大学的社会职能、组织运行、隐性显性角度、微观宏观角度以及大学的治学逻辑等。我们倾向于从大学的社会职能和组织运行两种划分方式来分析。
2.1 从大学的社会职能划分
以大学承担的三大社会职能划分,大学办学特色应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特色。
2.1.1 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首要职能。大学培养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社会竞争力,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②
人才规格的特色,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质量标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培养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处理盘根错节的问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这是大学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另一方面,社会的多样性需求,要求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在培养人才时,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育人模式特色,是指怎样培养人才。特色育人模式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所显示出的独特价值。
2.1.2 科学研究特色
从科学研究可涉足的领域看,特色方向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三个方向,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素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手段、科研资源配置、科研软硬环境、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上创造特色。要形成科研特色,一方面要基于学校的“科研水平”、“社会合作能力”、“开放能力”等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要基于服务区域的“地域位置”与“自然环境”、所在省市的“政策制度”等外部优势资源。其中,关键在于充分结合本校、本地的优势条件和优势资源,研究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
2.1.3 社会服务特色
从社会服务面向范围看,特色方向主要有面向地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三个方向,主要表现在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人力资源素质、教育或科研产品的形式内容及数量、质量,以及社会服务提供的资源配置、软硬环境等方面上创造特色。
2.2 从大学组织运行角度划分
从大学组织运行角度划分,大学办学特色可以体现为“理念特色”、“学科特色”、“师资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几个方面。
2.2.1 理念特色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位、定性以及职能的把握与认识,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的三大职能,并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起着导向与激励作用。
高度凝练的办学理念是大学办学特色的基础。地方院校确立办学理念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着眼于地方。学校的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能,都要紧密切合当地的人才需求、科技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需要。二是着眼于特色。地方高等学校的发展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自己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三是着眼于未来。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兼顾当前与长远,既注重当前的问题,又关注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2.2.2 学科特色
学科是高等教育组织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没有学科建设,大学的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高校的生存、发展中,学科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根本影响。特色办学,首先要抓学科建设。
2.2.3 师资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师资特色建设,与学科特色建设相辅相成。依据学科建设需要,对师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特别是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学科梯队。同时,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相宜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氛围。 2.2.4 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殊群体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和精髓。大学精神的特色深刻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贯穿着大学的理念,积淀了大学的传统,浓缩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③
3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盲目模仿现象严重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大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彼此间的同质性,如人才培养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相互模仿造成的雷同,只能淡化各高校的角色,弱化其存在的价值,影响其正常发展。因此,高校间的异质性必须明显。从当前大学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重点大学往往规模较大、学科较全、硕士点博士点较多,然而,这些不是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办学趋同现象多源于三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认为办学层次越高就越有优势和特色,二是认为办学规模越大就越能显示办学实力的强大和办学特色,三是认为学科专业越综合就越好,也越能办出特色。
3.2 为特色而特色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建立在对自身条件与优势的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的基础上。然而,有些大学刻意追求特色,甚至“为特色而特色”。对此,顾明远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办出特色是在探索教育规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形式所能办到的,有的学校为了办出特色,搞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④
这种“为特色而特色”的现象,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首先,不顾大学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形成规律,短期内突击建设一个或几个特色项目。其次,临时编造或突击建设“特色项目”,以满足相关评估的需要,此做法更是背离了特色办学的本意。再次,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部署,由于领导的更替、资金的匮乏等因素,办学特色不能坚持贯彻执行,无法继续保持与强化。
3.3 重有形轻无形
所谓有形建设,主要指通过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直观的内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硬件建设”;无形建设则无法通过视听器官感受到,主要属于非物化的抽象内容,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学校的“软件建设”。实践中,由于有形层面的大学特色建设见效快、可操作性强,因此容易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硬件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但如果以为硬件上去了,特色自然就办成了,那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规模庞大、豪华的建筑和设备,绝不等于特色鲜明的大学。无形建设是大学特色中根本的因素,代表了大学特色的追求和理想,无形建设的品位与追求,规范、引导、决定着有形建设的特征。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由外延式发展转型到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地方院校应避免盲从与模仿,立足于地方,明确办学特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避免特色办学的误区,努力在自身所处的领域内办出特色,走可持续性内涵式发展。
注释
① 杨永丽,施建明,盛文凯.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发展方向的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5):742-743.
② 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纵横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6.9:13-19.
③ 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3-6.
④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23.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特色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①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开始由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为特点的外延式发展转型为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内涵式发展。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众多普通高校中占了绝大多数,这些院校转型到内涵发展新阶段后,必须要找准定位、集中精力开展内涵建设,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探讨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助力于新时期地方院校的特色发展。
1 办学特色的概念
梳理以往的研究,关于“办学特色”的探讨并不少见,然而它们作为教育学领域中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以往的研究者从哲学角度、文化角度、战略角度对“办学特色”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据我们粗略统计近40种。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视角,将这些已有概念简要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经验—描述”型概念、风格—概括”型概念、“特征—分析”型概念,他们从不同维度诠释着办学特色。我们倾向于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认为,大学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
2 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
办学特色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有学者将这些称为构成要素、特色项目、主要内容、表现方面、关键要素等,措词表达虽不同,但实质内容是相近的,我们将其统一称为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以往学者从不同的划分维度对特色办学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阐述,所采用的维度有大学的社会职能、组织运行、隐性显性角度、微观宏观角度以及大学的治学逻辑等。我们倾向于从大学的社会职能和组织运行两种划分方式来分析。
2.1 从大学的社会职能划分
以大学承担的三大社会职能划分,大学办学特色应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特色。
2.1.1 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首要职能。大学培养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社会竞争力,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②
人才规格的特色,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质量标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培养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处理盘根错节的问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这是大学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另一方面,社会的多样性需求,要求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在培养人才时,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育人模式特色,是指怎样培养人才。特色育人模式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所显示出的独特价值。
2.1.2 科学研究特色
从科学研究可涉足的领域看,特色方向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三个方向,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素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手段、科研资源配置、科研软硬环境、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上创造特色。要形成科研特色,一方面要基于学校的“科研水平”、“社会合作能力”、“开放能力”等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要基于服务区域的“地域位置”与“自然环境”、所在省市的“政策制度”等外部优势资源。其中,关键在于充分结合本校、本地的优势条件和优势资源,研究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
2.1.3 社会服务特色
从社会服务面向范围看,特色方向主要有面向地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三个方向,主要表现在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人力资源素质、教育或科研产品的形式内容及数量、质量,以及社会服务提供的资源配置、软硬环境等方面上创造特色。
2.2 从大学组织运行角度划分
从大学组织运行角度划分,大学办学特色可以体现为“理念特色”、“学科特色”、“师资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几个方面。
2.2.1 理念特色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位、定性以及职能的把握与认识,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的三大职能,并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起着导向与激励作用。
高度凝练的办学理念是大学办学特色的基础。地方院校确立办学理念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着眼于地方。学校的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能,都要紧密切合当地的人才需求、科技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需要。二是着眼于特色。地方高等学校的发展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自己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三是着眼于未来。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兼顾当前与长远,既注重当前的问题,又关注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2.2.2 学科特色
学科是高等教育组织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没有学科建设,大学的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高校的生存、发展中,学科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根本影响。特色办学,首先要抓学科建设。
2.2.3 师资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师资特色建设,与学科特色建设相辅相成。依据学科建设需要,对师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特别是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学科梯队。同时,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相宜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氛围。 2.2.4 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殊群体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和精髓。大学精神的特色深刻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贯穿着大学的理念,积淀了大学的传统,浓缩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③
3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盲目模仿现象严重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大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彼此间的同质性,如人才培养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相互模仿造成的雷同,只能淡化各高校的角色,弱化其存在的价值,影响其正常发展。因此,高校间的异质性必须明显。从当前大学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重点大学往往规模较大、学科较全、硕士点博士点较多,然而,这些不是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办学趋同现象多源于三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认为办学层次越高就越有优势和特色,二是认为办学规模越大就越能显示办学实力的强大和办学特色,三是认为学科专业越综合就越好,也越能办出特色。
3.2 为特色而特色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建立在对自身条件与优势的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的基础上。然而,有些大学刻意追求特色,甚至“为特色而特色”。对此,顾明远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办出特色是在探索教育规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形式所能办到的,有的学校为了办出特色,搞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④
这种“为特色而特色”的现象,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首先,不顾大学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形成规律,短期内突击建设一个或几个特色项目。其次,临时编造或突击建设“特色项目”,以满足相关评估的需要,此做法更是背离了特色办学的本意。再次,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部署,由于领导的更替、资金的匮乏等因素,办学特色不能坚持贯彻执行,无法继续保持与强化。
3.3 重有形轻无形
所谓有形建设,主要指通过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直观的内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硬件建设”;无形建设则无法通过视听器官感受到,主要属于非物化的抽象内容,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学校的“软件建设”。实践中,由于有形层面的大学特色建设见效快、可操作性强,因此容易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硬件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但如果以为硬件上去了,特色自然就办成了,那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规模庞大、豪华的建筑和设备,绝不等于特色鲜明的大学。无形建设是大学特色中根本的因素,代表了大学特色的追求和理想,无形建设的品位与追求,规范、引导、决定着有形建设的特征。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由外延式发展转型到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地方院校应避免盲从与模仿,立足于地方,明确办学特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避免特色办学的误区,努力在自身所处的领域内办出特色,走可持续性内涵式发展。
注释
① 杨永丽,施建明,盛文凯.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发展方向的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5):742-743.
② 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纵横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6.9:13-19.
③ 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3-6.
④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