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示范操作是技工院校生产实习课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认真安排、精心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实习教师却没有很好地运用示范操作这一教学环节和直观教学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习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教案中示范操作的具体内容写得不够完整;示范操作没进行完,重点难点不够突出;没做好准备,仓促上阵示范操作,出现漏洞,教学效果不佳;示范操作难度不高,准确性差;没组织好学生观看示范操作,效果不佳。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也随之降低。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对示范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部分教师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差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以引起对示范操作的重视: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示范操作的重要性
示范操作是直观教学的一种。直观教学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根据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和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人们认识世界,首先必须感知世界,必须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丰富的材料。没有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人们就不可能深入地认识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获得了关于客观世界的一些认识。知识的摄取就是运用人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实际材料,即通过学习者的视、听、动、触等各种感官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进行见习实验和一切实际操作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所取得的大量感性知识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没有感性知识的摄取阶段,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我国先秦时期宋尹学派说:“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因而主张开其门(指感知器官)、洁其宫(指心,即大脑),让外界事物纷至沓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提出教学要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的原则,他说:“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非常注重利用感官进行教学,制作了包括视、听、嗅、触、味、温、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感官教具,并进行感官训练。在实习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听觉和视觉。心理学研究证明,视知觉获得信息的效果是听觉的两倍,视听知觉合用是听觉的十倍。另外,从心理学的分析来看,动觉得形成途径如下:听觉——形象思维——动觉;视觉——动觉。
由以上可见,听觉转为动觉要经过形象思维过程,而视觉可以给人以清楚的空间形象,可以更快地转为动觉。这一途径称为模仿,模仿是学生掌握动作的最佳捷径。过去师傅带徒弟,常常是师傅先操作,再让徒弟模仿来掌握技能的。
综上所述,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看出示范操作的必要性。因此,实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示范操作,上好示范操作,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从实习课特点看示范操作的重要性
大专院校的实习课是专业课程的附属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技工院校的生产实习课则不同,它是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不少学校的实习课仍旧采用四教学环节授课,即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这四个大环节。入门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又分为复习引导、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和工作分配四个小环节。示范操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小环节,教师讲完新课,就该进行示范操作。如果不进行或是进行不好,就会使教学环节残缺不全、衔接不紧密,会使学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光听教师讲,没见教师实际操作,就会凭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干。那么,什么姿势都会有,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就难以保证。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教师讲完课很规范地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就能从耳听到眼见,由虚到实,使学生很好地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三、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做好示范操作
为了做好示范操作,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操作水平。可以从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努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能抽出一定时间参加生产或练习操作基本功,长期坚持,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才能避免教师动口不动手、眼高手低的现象,从而在示范操作是得心应手。
2.要做好示范操作的准备工作
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操作的准备工作,认真写出示范操作的教案,所需的工、卡、量具、设备等一切用具要一一备好。不能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少这缺那,造成教师在示范操作时来回奔波,找这寻那,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操作的连续性。示范操作前教师最好先练练,练熟了才能给学生做出自然、准确、熟练地操作,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适的示范操作方法
教师要根据每一个课题的特点,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考虑示范操作如何做。一般是在讲解新课后,先以正常速度操作一遍;然后放慢速度,把动作分解开操作,让学生从慢动作中看到具体的姿势。对于示范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静止某一动作,保持姿势,讲解其操作要点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也可以采用边讲解、边操作或是先操作后讲解的方法。
4.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要安排好学生观看的位置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操作,首先教师要安排好学生观看的位置。同时,要注意自己示范操作的角度。可以让学生观看正面的操作姿势,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侧面的操作姿势……通过不同的角度变化以求学生对每个动作有个完整、立体、准确的感受。
四、结束语
以上从理论上和实际教学上分析了示范操作的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课题的情况进行。一般进行基本功的课题时,示范操作要全部做,对于综合课题,可以做其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因为有的操作学生已经学过了。内容较多的课题,可以分成几个分课题,分别做示范操作。如有的课题确实难做示范,也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可以用图像、图片、实物等材料和手段来弥补。有的教师常把示范操作放到巡回指导中进行,这样做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使得教学效率比较低。因为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当着全体学生完成的。如果不进行教学环节就残缺不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个别学生差,可以在巡回指导时重点指导。
总之,示范操作是生产实习课中承前启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步骤。为了使生产实习课实现课堂化教学,必须重视它,认真备课,精心完成,充分发挥示范操作的教学作用,提高实习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戚明,胡苏宁主编.生产实习教学法概论.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主编.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
3.莫雷主编.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0.
4.徐汉林编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1.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技师学院)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也随之降低。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对示范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部分教师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差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以引起对示范操作的重视: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示范操作的重要性
示范操作是直观教学的一种。直观教学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根据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和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人们认识世界,首先必须感知世界,必须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丰富的材料。没有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人们就不可能深入地认识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获得了关于客观世界的一些认识。知识的摄取就是运用人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实际材料,即通过学习者的视、听、动、触等各种感官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进行见习实验和一切实际操作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所取得的大量感性知识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没有感性知识的摄取阶段,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我国先秦时期宋尹学派说:“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因而主张开其门(指感知器官)、洁其宫(指心,即大脑),让外界事物纷至沓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提出教学要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的原则,他说:“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非常注重利用感官进行教学,制作了包括视、听、嗅、触、味、温、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感官教具,并进行感官训练。在实习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听觉和视觉。心理学研究证明,视知觉获得信息的效果是听觉的两倍,视听知觉合用是听觉的十倍。另外,从心理学的分析来看,动觉得形成途径如下:听觉——形象思维——动觉;视觉——动觉。
由以上可见,听觉转为动觉要经过形象思维过程,而视觉可以给人以清楚的空间形象,可以更快地转为动觉。这一途径称为模仿,模仿是学生掌握动作的最佳捷径。过去师傅带徒弟,常常是师傅先操作,再让徒弟模仿来掌握技能的。
综上所述,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看出示范操作的必要性。因此,实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示范操作,上好示范操作,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从实习课特点看示范操作的重要性
大专院校的实习课是专业课程的附属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技工院校的生产实习课则不同,它是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不少学校的实习课仍旧采用四教学环节授课,即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这四个大环节。入门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又分为复习引导、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和工作分配四个小环节。示范操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小环节,教师讲完新课,就该进行示范操作。如果不进行或是进行不好,就会使教学环节残缺不全、衔接不紧密,会使学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光听教师讲,没见教师实际操作,就会凭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干。那么,什么姿势都会有,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就难以保证。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教师讲完课很规范地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就能从耳听到眼见,由虚到实,使学生很好地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三、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做好示范操作
为了做好示范操作,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操作水平。可以从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努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能抽出一定时间参加生产或练习操作基本功,长期坚持,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才能避免教师动口不动手、眼高手低的现象,从而在示范操作是得心应手。
2.要做好示范操作的准备工作
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操作的准备工作,认真写出示范操作的教案,所需的工、卡、量具、设备等一切用具要一一备好。不能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少这缺那,造成教师在示范操作时来回奔波,找这寻那,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操作的连续性。示范操作前教师最好先练练,练熟了才能给学生做出自然、准确、熟练地操作,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适的示范操作方法
教师要根据每一个课题的特点,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考虑示范操作如何做。一般是在讲解新课后,先以正常速度操作一遍;然后放慢速度,把动作分解开操作,让学生从慢动作中看到具体的姿势。对于示范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静止某一动作,保持姿势,讲解其操作要点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也可以采用边讲解、边操作或是先操作后讲解的方法。
4.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要安排好学生观看的位置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操作,首先教师要安排好学生观看的位置。同时,要注意自己示范操作的角度。可以让学生观看正面的操作姿势,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侧面的操作姿势……通过不同的角度变化以求学生对每个动作有个完整、立体、准确的感受。
四、结束语
以上从理论上和实际教学上分析了示范操作的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课题的情况进行。一般进行基本功的课题时,示范操作要全部做,对于综合课题,可以做其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因为有的操作学生已经学过了。内容较多的课题,可以分成几个分课题,分别做示范操作。如有的课题确实难做示范,也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可以用图像、图片、实物等材料和手段来弥补。有的教师常把示范操作放到巡回指导中进行,这样做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使得教学效率比较低。因为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当着全体学生完成的。如果不进行教学环节就残缺不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个别学生差,可以在巡回指导时重点指导。
总之,示范操作是生产实习课中承前启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步骤。为了使生产实习课实现课堂化教学,必须重视它,认真备课,精心完成,充分发挥示范操作的教学作用,提高实习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戚明,胡苏宁主编.生产实习教学法概论.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主编.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
3.莫雷主编.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0.
4.徐汉林编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1.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