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题型回顾与预测
近年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命题始终遵循稳中求变的思想,在诗文补写式传统题型基础上略有创新,注重试题之间内容的统一,着重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兼顾情境的设置。考查内容以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为主,部分地区涉及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的考查,但分值较少。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特点
选句内容有五种情况: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勇担责任的句子。
3.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名句。
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创新变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名句。
5.解释文章中心的句子。
总体上看,课内为主,诗文兼顾。课外为辅,一般只有一个。
命题形式特点:直接填空题和理解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开放型默写四种题型并呈。此外,近年高考特别强调必诵篇目的整篇识记,命题设计突出考查整篇、整段的背诵。
(二)识记重要作家及作品和文体常识命题特点
2009年“文学常识”考查呈现出如下五个新的命题特点:
1.考查省市增多。
2.考查范围扩展。2005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范围相对还比较窄,主要集中在对作家、作品的考查。2006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到了对文学体裁常识、风格流派、文学运动的考查。2007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特点,课标卷较保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3.考查难度加大。2005年侧重于对单个作家、作品的“点”上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2006年更侧重于“线”性考查,强调串联性、迁移性和综合性,难度明显加大。2007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方向,比如全国卷的名句默写明显就是线性的,考查学生背诵能力。
4.考查题型趋同。从2005年到2009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题型更趋向于采用“混合填空”题型。
5.文学常识赋分权重有变化。一般不超过5分。
二、考钢解读
2010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一般在4~11分,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
三、复习建议和应试策略
复习的时候,宜以中学课本名篇中的名句为主,采用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几年,趋向于考查高中课本中的名篇(不一定是名句),这是为了防止考生在积累语言和语感的过程中偷工减料。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如果命题是四选三,答题时就应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三题就够了。如果四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三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三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四题做对了也不给分。
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例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的“羁”“鹜”“壑”就极易写错,必须在复习中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以上句子中,“长”容易误写成“常”,“材”容易误写成“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当然地把“愿”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例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上这四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四、链接高考
1.(2009年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 ,__________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考生在日常学习之中加强记忆,不仅对一些必背语段要熟练掌握,而且课外还得适当延伸。(1)句中注意“峨嵋”“巅”“崩”“摧”等字的写法。(2)句中注意“攘诟”“樯橹”“灰”等字的写法。
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忍忧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2.(2009年全国卷Ⅱ)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 __________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 ,荒于嬉;行成于思, 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解析:注意(1)中“故”不能漏掉和“至”“渊”的字形,(2)中“啸”“萧”“潦”的字形。
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业精于勤 毁于随
3.(2009年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__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的代表。
解析:该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和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高考对默写填空题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一题(空)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这一题(空)就不得分。该题是学生得分的增长点,是学生的必得分,应该努力落实好。
答案:(1)淮水东边旧时月(2)暮霭沉沉楚天阔(3)虽有槁暴(4)乐琴书以消忧 (5)罗曼·罗兰(6)桐城派
评注:作家作品是指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名家名篇。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按照“名”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落实。所谓“名”是指比较“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是指以《语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为标准。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4.(2009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于 __________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 。
(2)爱而不见,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3)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解析:注意几个字的写法:搔首 蹰踟 洵 流憩出岫 凝噎 暮霭
答案:(1)五四 马尔克斯 (2)搔首踟蹰 洵美且异(3)策扶老而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评注:将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结合起来考查是近年来不少省市在减少题量又不减少考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考生的识记量的一个做法。考生要在“常”字上和“名”字上做工夫,不必纠缠于细枝末节。
5.(2009年北京卷)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茅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答案:D
6.(2009年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子夜》)
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申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欧也妮·葛朗台》)
解析:本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A项中,“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和“就拔剑自杀了”错,此情节应为“麋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E项中,“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和“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错,老葛朗台送的应该是“旧怀表”,而且“二十多年了只送了这一件”,原文为“到葡萄园大丰收的1811年,那个收获季节之辛苦,那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她为主人效忠已达20年之久,葛朗台才决定送她一块旧怀表,这是主人给她的惟一的礼物”。本试题中所选入考查的情节均为“经典+主要”的情节,A项为“赵子龙单骑救主”,B项是吴荪甫办实业的理想之一,C项是“捉鬼事件”,D项是整部小说的梗概,E项是葛朗台这一人物的性格外化。应该说,这几个情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而且在设置错误点时都设置了两个,学生应该不难答出。答案:AE
7.(2009年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解析:本试题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规范书写,能力等级为A级。从试题所考查的文本来看,诗、辞、文、词、赋均有所涉及,体现对各种文本的关注;从试题的样式来看,较之《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省一检、省二检等试卷有一定的变化,即要求学生必须填写每个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选三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要求默写的句子之间的难度不一致,又可以不使学生避重就轻,更没有超过《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示例本身就是六句均为必答题);从试题所设置的点看,“哀”“民生”“砺”“利”“萧”“寄奴”“矗”“徘徊”“斗”等字,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或笔误字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试题的内容及难度看,命题者所选入的六句话均为名句,学生对其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得分的关键已不在于会不会背,而在于能不能写得对。这充分体现出试题的能力等级与试卷的命题原则。
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牛之间
近年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命题始终遵循稳中求变的思想,在诗文补写式传统题型基础上略有创新,注重试题之间内容的统一,着重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兼顾情境的设置。考查内容以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为主,部分地区涉及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的考查,但分值较少。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特点
选句内容有五种情况: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勇担责任的句子。
3.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名句。
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创新变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名句。
5.解释文章中心的句子。
总体上看,课内为主,诗文兼顾。课外为辅,一般只有一个。
命题形式特点:直接填空题和理解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开放型默写四种题型并呈。此外,近年高考特别强调必诵篇目的整篇识记,命题设计突出考查整篇、整段的背诵。
(二)识记重要作家及作品和文体常识命题特点
2009年“文学常识”考查呈现出如下五个新的命题特点:
1.考查省市增多。
2.考查范围扩展。2005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范围相对还比较窄,主要集中在对作家、作品的考查。2006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到了对文学体裁常识、风格流派、文学运动的考查。2007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特点,课标卷较保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3.考查难度加大。2005年侧重于对单个作家、作品的“点”上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2006年更侧重于“线”性考查,强调串联性、迁移性和综合性,难度明显加大。2007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方向,比如全国卷的名句默写明显就是线性的,考查学生背诵能力。
4.考查题型趋同。从2005年到2009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题型更趋向于采用“混合填空”题型。
5.文学常识赋分权重有变化。一般不超过5分。
二、考钢解读
2010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一般在4~11分,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
三、复习建议和应试策略
复习的时候,宜以中学课本名篇中的名句为主,采用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几年,趋向于考查高中课本中的名篇(不一定是名句),这是为了防止考生在积累语言和语感的过程中偷工减料。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如果命题是四选三,答题时就应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三题就够了。如果四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三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三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四题做对了也不给分。
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例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的“羁”“鹜”“壑”就极易写错,必须在复习中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以上句子中,“长”容易误写成“常”,“材”容易误写成“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当然地把“愿”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例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上这四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四、链接高考
1.(2009年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 ,__________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考生在日常学习之中加强记忆,不仅对一些必背语段要熟练掌握,而且课外还得适当延伸。(1)句中注意“峨嵋”“巅”“崩”“摧”等字的写法。(2)句中注意“攘诟”“樯橹”“灰”等字的写法。
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忍忧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2.(2009年全国卷Ⅱ)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 __________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 ,荒于嬉;行成于思, 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解析:注意(1)中“故”不能漏掉和“至”“渊”的字形,(2)中“啸”“萧”“潦”的字形。
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业精于勤 毁于随
3.(2009年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__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的代表。
解析:该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和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高考对默写填空题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一题(空)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这一题(空)就不得分。该题是学生得分的增长点,是学生的必得分,应该努力落实好。
答案:(1)淮水东边旧时月(2)暮霭沉沉楚天阔(3)虽有槁暴(4)乐琴书以消忧 (5)罗曼·罗兰(6)桐城派
评注:作家作品是指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名家名篇。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按照“名”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落实。所谓“名”是指比较“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是指以《语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为标准。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4.(2009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于 __________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 。
(2)爱而不见,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3)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解析:注意几个字的写法:搔首 蹰踟 洵 流憩出岫 凝噎 暮霭
答案:(1)五四 马尔克斯 (2)搔首踟蹰 洵美且异(3)策扶老而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评注:将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结合起来考查是近年来不少省市在减少题量又不减少考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考生的识记量的一个做法。考生要在“常”字上和“名”字上做工夫,不必纠缠于细枝末节。
5.(2009年北京卷)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茅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答案:D
6.(2009年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子夜》)
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申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欧也妮·葛朗台》)
解析:本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A项中,“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和“就拔剑自杀了”错,此情节应为“麋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E项中,“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和“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错,老葛朗台送的应该是“旧怀表”,而且“二十多年了只送了这一件”,原文为“到葡萄园大丰收的1811年,那个收获季节之辛苦,那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她为主人效忠已达20年之久,葛朗台才决定送她一块旧怀表,这是主人给她的惟一的礼物”。本试题中所选入考查的情节均为“经典+主要”的情节,A项为“赵子龙单骑救主”,B项是吴荪甫办实业的理想之一,C项是“捉鬼事件”,D项是整部小说的梗概,E项是葛朗台这一人物的性格外化。应该说,这几个情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而且在设置错误点时都设置了两个,学生应该不难答出。答案:AE
7.(2009年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解析:本试题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规范书写,能力等级为A级。从试题所考查的文本来看,诗、辞、文、词、赋均有所涉及,体现对各种文本的关注;从试题的样式来看,较之《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省一检、省二检等试卷有一定的变化,即要求学生必须填写每个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选三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要求默写的句子之间的难度不一致,又可以不使学生避重就轻,更没有超过《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示例本身就是六句均为必答题);从试题所设置的点看,“哀”“民生”“砺”“利”“萧”“寄奴”“矗”“徘徊”“斗”等字,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或笔误字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试题的内容及难度看,命题者所选入的六句话均为名句,学生对其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得分的关键已不在于会不会背,而在于能不能写得对。这充分体现出试题的能力等级与试卷的命题原则。
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