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阅读拓展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做必要而有效的拓展,能丰富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更加丰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拓展,把它融入到教材文本学习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在拓展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堪忧的弊端。笔者就阅读拓展教学的基本现状做一些分析,并谈谈应对的策略。
  一、阅读拓展教学的现状分析
  1.本末倒置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教学中拓展与文本相似或者升华主题的文本片段进行比较解读,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可如果操作不当,却会适得其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师生研读重点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的声音:‘爸爸,是你吗?’”一个学生读了句子后,教师随之出示“拓展材料”:朱自清《背影》的一段,《父亲的爱》片段,《拐弯处的回头》片段。看着材料,教师让学生对天下的父亲说句话。之后学生齐读文本中的这一段,但朗读不出感情,可见对文本的感悟还未到位。教师缺乏对第一文本内涵的挖掘,没有组织学生品读,没有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赏识人格魅力。这样的拓展是否太过于形式、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了呢?
  2.目标迷失
  都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可是在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求异的思想下,有很多课堂偏离了方向,不管文本内容有无拓展的需要,都随意地将拓展进行到底,影响了语文课堂目标的完成。我曾听一位教师教《鸟的天堂》,教学榕树的大和美时,没有潜心会文,却大约花了5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在纸上画榕树的样子。在教学鸟这一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匆匆读了一遍句子后便播放一段鸟儿在树林中活动的录像,再让学生说说里面的小鸟是怎么样的,学生倒是被这样生动的画面吸引住了,但在表达时千篇一律、捉襟见肘。教师也只好匆匆走过场,让学生读读完事。可以说,教师为了找这段录像肯定花了一番心思,但没有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心品味,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二、提升拓展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述的拓展其实是脱离了文本,语文课中的“拓展”是根据教材要求、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适度引入文本背景和相关内容,整合成读写思的教学策略,促进感悟,促成建构。那么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呢?
  1.活化文本思維,提升阅读感悟
  通过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课堂教学时,在对文本的研读中要顺势插入拓展资源,这些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一股合力,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丰厚文本,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文本架设起阶梯,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文本,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融合,提升阅读感悟。
  我曾听一位教师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件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教师先问学生“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怎么理解,再让他们说说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在古代司马迁想到了谁。
  课件拓展:文王被拘禁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
  接着问学生司马迁想到这些人时,他会怎样想?(生答略)
  最后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文本,学生的情感在朗读展示中提升到极点,小组赛读,男女生读,一遍一遍地读,比往常的课堂朗读更投入。正因为拓展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有关信息,使文本变厚,扩大了学生的眼界,才使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文本的界限。这样的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感受人物内心的想法,还体会到对待苦难应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2.升华文本主题,力求余音缭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结课时,适度拓展,能取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
  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在研读文本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猜测一下30年以后“我”与闰土再见面时的模样及情景。学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想象闰土成了开水果店的小老板、有钱的渔民……在学生想象描述后,就势满足学生的迫切需求,课件出示原作《故乡》中描写“我”回故乡与中年闰土见面的那一段文字。从读后学生惊讶的表情和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知道,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变化产生了团团疑云:现实中的中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最后,教师顺势而导,让学生课后读鲁迅先生相关的作品。课后,三五成群的学生主动寻找相关读物进行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成了学生近阶段谈论的话题。
  结课的拓展,绝不是随意的读物推荐,而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文本延续课外,促进学生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不断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其他文献
摘 要:“讨论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有利于學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智力、整体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氛围,选择好讨论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关键词:讨论法;初中政治;教学  我国著名教
期刊
摘 要:阅读与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要以课堂为支点,抓住阅读文本,采用仿写、补写、改写不同的形式,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课堂;阅读;习作  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
期刊
摘 要:“以读为本”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是感悟性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以读为本;感悟;具体操作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自己语文素养的过程。摈弃繁琐分析,注重读中感悟,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根
期刊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关键词。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初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创新  在大力提倡“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今天,探究式学习受到人们的亲睐。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它能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出发,以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为例,探讨并研究工科类数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核心思想,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资源库;数值计算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是在工商行政代表团于1979年访问美国后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国内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案例教学法的功效日
期刊
摘 要:笔者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数据处理为例,分析了由物理规律变形的解析式中各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倒数、物理量的组合)与一次函数y=kx+b对照,明确各字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弄清图线的斜率及截距的物理意义,得出实验结论。  关键词:电动势;内阻;自变量;因变量;斜率;截距  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数据处理中,习惯了用“X、Y”书写函数关系式的学生感觉不适应,有的学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尝试新教法。同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挖掘和积累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英语写作;兴趣;训练;策略;评价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写作不仅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语文高考中新材料作文的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本文结合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归纳出新材料作文审题要遵循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时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以媒生情、以媒传知,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多媒体;兴趣;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多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全方位
期刊
摘 要: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作文教学  一、创设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