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不同文体的“可视化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脑科学研究表明,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而“观看”和“视觉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议论性文章脉络,通过绘制插图进入古诗文的意境空间,透过影片读故事写评论,可增强视觉思维和语言思维训练,将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思维导图;插图教学;影评写作
  早在二十多年前的1996年,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NCTE)和国际阅读协会(IRA)就提出语文教育应培养六种能力:听(listening)、说(talking)、读(reading)、写(writing),观看(viewing)和视觉表达(visually representing)。[1] 其中,前四项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常规,尤其是阅读与写作能力,因其易考查而成为中、高考的检测重点,国内的语文课堂也多偏向于这两个维度。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学生对表格、图像、影片等非言语资料的兴趣度普遍高于纯文字表达。认知与脑神经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视觉或许是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合适的工具……提供的信息越是直观,也就越易识别和回想。 [2]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设计一些有“画”的活动,即由“可视化”的任务来驱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实现有效教学。
  一、议论性文章:思维导图
  大量研究表明,以图示意是激发和促进学习的有效工具,而思维导图正是一种“以图文配套,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概念与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3]的有效工具。针对其侧重逻辑思维训练的特点,笔者进行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议论性文章教学的实践。
  相较鲜活而犀利的文本,中学语文课堂中关于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多少显得有些干瘪。若每节课都不过是寻找零碎的材料和观点,却忽视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具体的论证过程,可谓买椟还珠。写作时,学生也常照着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模式套用,僵硬死板,全无思辨之光。而思维导图立足整体结构,特别是话题逐步展开的具体路径,恰可作为议论性文章可视化教学的入口。此处以教学罗家伦先生的《学问和智慧》一文时所作尝试为例。
  《学问和智慧》一文旁征博引,巧用譬喻,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在字字珠玑的论述中,既对比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又指出了“没有智慧的学问”和“有智慧的学问”表现在人和书上的区别,还补充了“没有学问的智慧”的特征,最后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因说理色彩浓厚、论据庞杂,该文对初中学生而言稍显难懂。教学之初,笔者先用一张交集图(图1)呈现 “学问”和“智慧”概念的关系,并让学生将文中几个成语填入图中,意在检查预习并巩固词语学习,并借此辨析作者对二者的区分。
  接下来,笔者示范给第二段画简要的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别绘制第三、四、五段的思维导图。通过图示,每一段的主要观点及材料跃然纸上,学生马上发现:第三段的主要说理方式是举例论证,第四段是对比论证,第五段则为比喻论证,比较每张思维导图的结构可以发现三者行文思路的差异。有的学生还在图上绘制了五光十色但一触即破的“肥皂泡”和透过云层照射到晴空的“探照灯”(第五段的两个比喻),二者的区别“一目了然”。
  纵观全文,笔者提示学生修改第一张交集图,用更直观的图示展现二者的逻辑关系,体现作者的论点。最后,师生共同绘制了一张更严谨的新图(图2)。
  如果说用思维导图标注论证过程是在跟着作者“演绎”,那么此刻我們则借助图示形象地“归纳”了作者的核心论点。进一步思考,这一可视化的成果可代表一类二元命题的基本模式,语言概括为:“不但要A,更要B”,如“不但要创新,更要规矩”“不但要情感,更要理智”。那么,由学习《学问与智慧》一文所积累的阅读经验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此类议论性文章的基本思路。
  二、古诗文:绘制插图
  孙绍振先生曾谈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给他写信说,在分析《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用了他所说的“还原性想象”:让学生想象李白登上黄鹤楼时的情景,结果学生多数说想看风景,有的还说想和朋友喝点酒。由此他想到:这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普遍的矛盾,即“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的经验距离问题”[4]16。孙老师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多数参考书式的分析也不过是“顾左右而言他”,“滑行于表面”,“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须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4]1
  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甚远、流于形式的翻译和总结,再加上教师自身素养有限,都给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打上了问号。但无论如何,作为中国文学标志性的经典诗文,都是中学语文课堂“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鉴于多次在习题中遇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笔者不禁联想:何不用图画本身来展现诗文意境?如果翻看一下学生的语文课本,我们恐怕会惊讶于学生对插图的兴趣之高,前些年风靡网络的“杜甫很忙”便是例证。若在讲解前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绘制插图,是否有助于他们真实地“进入”文本?
  笔者首先选取的是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其教学的难点在于“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即词中描绘的“花落去”“燕归来”等场景均隐藏着与去年的对照,词人回忆过去“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欢乐场景,再看到眼前物是人非的境地,才会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惆怅。课堂上,学生在第一时间确定了画面上的景物(意象):亭台、夕阳、落花、飞燕、庭院、单人。随后对诗歌大意展开了讨论:人是在亭子里喝酒吗?难道是独自吗?“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什么意思,明早不就升起了吗?……有学生开始质疑,试探地问:会不会有虚实结合,有些是回忆中的场景?又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画两张不同时间的图?……在学习小组中,执笔主画的学生细心描摹,旁边的同学帮忙构思,现场热闹非凡,请看他们在15分钟内所作的其中一幅诗歌意境图(图3):   这组学生不仅增加了零落的酒杯,还巧妙地选取了失落徘徊的背影,并配上了解说:悠长的“香径”正像那时间的甬道,脑海中的过往依稀就在眼前,却再也回不去,就像今日的夕阳西下,便再也不会重来,归来的只有“似曾相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总结该词通过物候变化引发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学生便都有一幅仿佛置身其中的插画可想象了,效果不言而喻。
  中国古典诗文的抒情传统与意象密不可分,常见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在强调景物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景物本身没有故事性,却因特殊的文化背景被赋予了叙事功能,它们语言凝练、表意含蓄,不易为初学者理解。而“依据教学内容绘制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开拓创造思维,培养审美鉴赏能力”[5]。若能通过视觉化策略让学生通过自主创造插画形成新的“图式”,更便于阅读者进入文本,体悟到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
  三、故事类文本:撰写影评
  毋庸置疑,电影是当下传播力度最广、最受欢迎、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与小说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样讲述故事,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又以富于戏剧性的方式演绎展现冲突,与舞台剧更为相似。相比“静止”的小说和剧本,“动态”的电影(motion picture,英文直译为“移动的图像”)融入了剪辑、音效、服装、表演等更多可视(听)化元素,是一门综合艺术。近年来,《泰坦尼克号》《辛德勒的名单》等经典电影剧本入选语文课本,也引起了课堂对电影艺术独特性的关注。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总结道:“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仅仅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能向我们展示其整个人生。”[6]28又说:“结构是对人物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6]30好的故事可遇而不可求——当看完纪录片《风味人间·江湖夜雨》时,笔者不禁拍案:这不正是绝佳的“生活的比喻”?于是,笔者尝试用这个资源训练学生的观看和视觉表达能力。
  影片共五十分钟,遵循纪录片的“八分钟原则”,即大约八分钟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并通过迅速切换组成一系列相关主题的故事。每个故事一讲完,笔者按下暂停键,给五分钟静默时间,让学生根据观看的内容简要概括故事,记录印象深刻的台词和画面。在学生写的过程中,笔者不断提醒:除了关注内容,也要留心形式——这个人物的故事是怎样被讲述的?你被哪一幕打动,细细想想主要有什么原因?在一句句隽永的台词和一个个精致的镜头里,学生“读”出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合作、时代变革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在影评作业里,他们这样写道:
  ? 全篇故事衔接紧凑,不断切换视角,拍摄精湛。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流派文化,于一点碰撞、交汇、相融、相传……娓娓道来,引人顿悟,发人深思。
  (龚语顾《我心安处,桃李春风》)
  ? 这是一部氤氲着香味的纪录片,同时也是城市中这群坚守风味的人的舞台。纪录片通片用娴熟的摄影技术与图声结合的节奏感,全程吸引着观者的眼球。……我认为它更是生活,有人们每天所见到的,经历的,也有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或辛酸,或甜蜜,“他们都经历了江湖夜雨,更期待桃李芬芳”。
  (张英娜《慢慢地走,慢慢地守》)
  ? 影片对食物与人物的塑造很巧妙,去掉了传统纪录片过多的人物采访和美食节目中主持人夸张的进食过程,代之以食客们享受的整体氛围,以及食物入微的细节。深沉的男声,灵动的音乐,种种食材,调料、酱汁、油滴組成了动人声响,夹杂在清新诱人的画面里。
  (黄河《滋味·江湖》)
  可见,影片激发了学生对视觉信息的关注和赏析,丰富了学生阅读故事的体验,促进了有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文学化的故事本身就有着非凡的魔力,“借助类比、象征、明喻、典故等手法,故事传递情感思想的效力就会增强……对读者有‘启发’而非‘灌输’的作用”[7],而影像化的故事则加强了视觉印象,促进思维与对话,从而达到“文”与“道”的双重教学效果。
  有学者总结,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有以下积极启示:(1)有助于弥补语言思维的局限性;(2)有助于教学走近生活世界;(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4)增强教学的美感体验。[8]
  以上不同文体的可视化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都达成了既是目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议论性文章脉络,比纯文字更清晰直观,且利于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通过绘制插图进入古诗文的意境空间,调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在再创图像的过程中融入了对古诗文的个性化理解;透过影片读故事,增强了视觉思维训练,最终用文字形式凝练地概括表达,将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董蓓菲.美国主题教学与六种语言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4.
  [2][美]约翰·梅迪纳.让大脑自由   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M].杨光,冯立岩.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10.
  [3][美]大卫·苏泽,等.教育与脑神经科学[M].方彤,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5.
  [4]孙绍振.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刘冬岩.插图教学与视觉思维的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12):20.
  [6][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7][美]吉姆·奈特.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M].方彤,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6.
  [8]刘冬岩,林冰冰.有“眼光”的教与学:视觉思维与课堂教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29-34.
其他文献
为探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我院自1997年4月以来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30例,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结果显示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有良好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继而使得小学生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教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生 小学数学 学习积极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
1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1998年9月20日初诊.自述1988年爱人不幸病逝,1990年经人介绍,草率再婚.因无真实感情致长期精神抑郁,1993年检查发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温胆汤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药物组成为: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原方主要"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作者在温胆汤基础上加茯苓、黄连,组成"黄连温胆汤"方,临床
临床工作中发现功能性调节痉挛不仅存在于青少年,也存在于成年人,甚至40岁以上成年人.本文对144例成年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进行了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摘 要】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牙牙学语之时,父母便开始教我们数数,这可以算是和数学进行了直接接触,同时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数学的重要性。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简要谈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5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
【摘 要】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并且着重研究探究性教学开展的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期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效的建议,从而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最终有助于达成高中历史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探究性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
【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可以有效的弥补当前文化事业人才相对短缺的不足。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立足本省实际,要对本省的地域文化熟悉而且热爱,同时要建立完备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体系。让这支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在统一的价值观的引领下薪火相传,成为河北省文化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基础和引领作用的优势力量。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 河北 人才队伍 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