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大家电渐入微利时代之际,小家电凭借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高额的利润回报,吸引了众多厂商介入。近期,各家电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对小家电领域的投资:创维应用电子上马电饭煲、电磁炉项目;TCL集团投资3亿元在南海圈下530亩土地建设小家电工业园;美的集团出资收购美的电器的小家电业务……种种迹象表明小家电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九阳的创建者之一许发刚曾讲过一个故事:狐狸比兔子跑得快,但是总追不上兔子。因为追不上兔子对狐狸来说,只是丢了一餐;而追上了,对兔子来说,就是丢了生命。这就是为什么美的、荣事达等知名品牌都没能撼动九阳在豆浆机行业地位的原因。
补缝广告救活企业
1994年,大学毕业不久的王旭宁试图改变自己一成不变但很安逸的生活,他的目光集中到当时并没有多大市场的豆浆机行业,几位志同道合的师兄弟紧紧跟随着他。产品研发出来了,但找生产的模具却非常困难。当时找遍了浙江的许多地方,由于业务非常少,很多模具厂不愿给他们加工,最后只找到了相近的一个小模具厂。
九阳的豆浆机很快生产出来,在市场上也折腾了不短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看着第一批生产出来的2000台豆浆机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王旭宁心急如焚。走投无路时,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开始在报纸上投放广告。
当年11月,一个紧贴在通栏广告上方1厘米高的反白长条广告出现在一家报纸上。这是一则宣传九阳豆浆机的补缝广告,花钱不多,效果却出奇的好。几次下来,没有多久,豆浆机就销售一空。
然而,当时的豆浆机还有着致命的缺陷:一煮就糊,清洗非常困难;另外电机工作不稳定,要么打几次就坏,要么不按程序工作,返修率非常高。
在产品存在明显缺陷、豆浆的保健作用还没有被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的情况下,当时的一些豆浆机厂家开始大规模投入广告,结果不仅市场没能撬动,很多厂家却陷入了困境。还有一些企业以短期的销货为目的,导致各地经销商状态混乱,矛盾重重,货款回收得不到保证,使企业元气大伤。于是,豆浆机市场在经过一个小的高潮后,开始沉寂。
先卖观念
不突破技术障碍,豆浆机必被淘汰出局。从1996年~2001年,九阳实现了三次突破:1996年首先实现了外部加豆;1999年发明了智能不粘技术,解决了最困扰消费者的清洗问题;后又研制成功了浓香技术。但与那些广告投入动辄以千万计、以亿计的家电企业相比,九阳的广告投入简直少得可怜。
九阳选择的是卖产品先卖观念的路子。它从北京发起在全国寻找“豆浆老人”;举办“大豆饮食与健康”有奖征文;开展“豆浆饮食文化周”;编辑出版《鲜豆浆营养食谱》、《中国学生营养饮食指南》等等。
有市场调查显示,如今大部分的城市家庭都知道了豆浆的保健作用和豆浆机。这种营销方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用文化影响消费者,用知识引导消费者,以最少的广告投入换取最大的品牌效应。“那一段漫长的日子是九阳的苦日子。九阳每挣一分钱,三分之二用在了宣传豆浆的营养知识上,三分之一用在了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上。”王旭宁这样形容。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九阳打造出一个令大、小家电同行业羡慕的“优质网络”:包括300多家地级总经销商,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分公司、办事处,每个市场主要的百货零售商场、家电专营商场均有九阳的产品销售。 豆浆机市场容量从不到10万台迅速扩容到2004年的300万台,九阳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2004年销售额近4亿元,并远销美、日、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九阳幸运地创造了一个新行业而且成功了。
王旭宁对此的自我评点比较清醒:“这里有一个背景:豆浆机的成功,只是说明小家电的个性化相对比大家电要强,九阳豆浆机仅仅只是差异化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个案;在这个领域里,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
对抗知名品牌
进入1998年,九阳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开拓期,实力渐强。九阳豆浆机的风行,诱发了投资者效仿的热潮。一时间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新生了100余家豆浆机生产企业,规模较大的有福建的迪康,广东的科顺、雄风,河南的田山等。
2001年6月18日,荣事达在沈阳宣布全面进入小家电市场,并声称要在2年内成为豆浆机的主导品牌。10天之后,美的公司也宣布斥资3000万元进入豆浆机领域,豆浆机公司随即成立,并计划年内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台,进入行业前两名。其他曾进入豆浆机行业的大家电企业还有海尔、澳柯玛等。
那么,九阳会放弃自己苦心培育了7年的豆浆机市场和行业老大的位置吗?在保持快速技术创新的同时,九阳根据形势做出战略调整,为了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赶上潮流,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在北方驻守了近十年后的九阳决定将公司的研发和制造重心南移,利用当地丰富的OEM资源,将研发、制造和销售三个重点减为两个重点,其中的制造环节将慢慢淡出。
谨慎扩张
但豆浆机毕竟是小家电的边缘产品,固守这一单一产品,很难让企业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王旭宁坦言,“跨行业经营的诱惑也曾让企业跃跃欲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九阳的目标是成为“小家电第一品牌”。
从九阳企业名称的改变,同样能看到九阳经营的专业化。2002年,济南九阳电器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将“电器’改为“小家电”,九阳卸去了意识上的不清晰和定位上的模糊,定位更精、更准、更专业,这是明显的减法。“我们走的就是专业化道路,其实多元化的成功很多程度上都是来自专业化的成功。”许发刚如此描述。
即使进入其它小家电市场,九阳也相当谨慎。每做一个产品都不会一下子投入很多,而是从合适的层面切进去,而且都是OEM的形式。“在OEM期间,你能了解这个产品的缺点,以及市场变化,有利于更好地进入这个市场。”
继豆浆机之后,九阳在2001年进入电磁炉行业。2003年3月,九阳电磁炉荣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六大畅销品牌”,这一年九阳电磁炉的销售位居全国前两名,成为主导品牌。
随后,在同样的运作手法下,九阳又进入榨汁机、开水煲等市场,“我们是从落后半步到领先半步,”王旭宁这样期待。依靠其在创造性应用与观念性营销上的成功探索,九阳在豆浆机行业取得了成功,但是当产品线丰富起来时,能否继续保持行业领跑者的优势,对于“九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九阳的创建者之一许发刚曾讲过一个故事:狐狸比兔子跑得快,但是总追不上兔子。因为追不上兔子对狐狸来说,只是丢了一餐;而追上了,对兔子来说,就是丢了生命。这就是为什么美的、荣事达等知名品牌都没能撼动九阳在豆浆机行业地位的原因。
补缝广告救活企业
1994年,大学毕业不久的王旭宁试图改变自己一成不变但很安逸的生活,他的目光集中到当时并没有多大市场的豆浆机行业,几位志同道合的师兄弟紧紧跟随着他。产品研发出来了,但找生产的模具却非常困难。当时找遍了浙江的许多地方,由于业务非常少,很多模具厂不愿给他们加工,最后只找到了相近的一个小模具厂。
九阳的豆浆机很快生产出来,在市场上也折腾了不短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看着第一批生产出来的2000台豆浆机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王旭宁心急如焚。走投无路时,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开始在报纸上投放广告。
当年11月,一个紧贴在通栏广告上方1厘米高的反白长条广告出现在一家报纸上。这是一则宣传九阳豆浆机的补缝广告,花钱不多,效果却出奇的好。几次下来,没有多久,豆浆机就销售一空。
然而,当时的豆浆机还有着致命的缺陷:一煮就糊,清洗非常困难;另外电机工作不稳定,要么打几次就坏,要么不按程序工作,返修率非常高。
在产品存在明显缺陷、豆浆的保健作用还没有被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的情况下,当时的一些豆浆机厂家开始大规模投入广告,结果不仅市场没能撬动,很多厂家却陷入了困境。还有一些企业以短期的销货为目的,导致各地经销商状态混乱,矛盾重重,货款回收得不到保证,使企业元气大伤。于是,豆浆机市场在经过一个小的高潮后,开始沉寂。
先卖观念
不突破技术障碍,豆浆机必被淘汰出局。从1996年~2001年,九阳实现了三次突破:1996年首先实现了外部加豆;1999年发明了智能不粘技术,解决了最困扰消费者的清洗问题;后又研制成功了浓香技术。但与那些广告投入动辄以千万计、以亿计的家电企业相比,九阳的广告投入简直少得可怜。
九阳选择的是卖产品先卖观念的路子。它从北京发起在全国寻找“豆浆老人”;举办“大豆饮食与健康”有奖征文;开展“豆浆饮食文化周”;编辑出版《鲜豆浆营养食谱》、《中国学生营养饮食指南》等等。
有市场调查显示,如今大部分的城市家庭都知道了豆浆的保健作用和豆浆机。这种营销方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用文化影响消费者,用知识引导消费者,以最少的广告投入换取最大的品牌效应。“那一段漫长的日子是九阳的苦日子。九阳每挣一分钱,三分之二用在了宣传豆浆的营养知识上,三分之一用在了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上。”王旭宁这样形容。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九阳打造出一个令大、小家电同行业羡慕的“优质网络”:包括300多家地级总经销商,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分公司、办事处,每个市场主要的百货零售商场、家电专营商场均有九阳的产品销售。 豆浆机市场容量从不到10万台迅速扩容到2004年的300万台,九阳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2004年销售额近4亿元,并远销美、日、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九阳幸运地创造了一个新行业而且成功了。
王旭宁对此的自我评点比较清醒:“这里有一个背景:豆浆机的成功,只是说明小家电的个性化相对比大家电要强,九阳豆浆机仅仅只是差异化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个案;在这个领域里,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
对抗知名品牌
进入1998年,九阳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开拓期,实力渐强。九阳豆浆机的风行,诱发了投资者效仿的热潮。一时间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新生了100余家豆浆机生产企业,规模较大的有福建的迪康,广东的科顺、雄风,河南的田山等。
2001年6月18日,荣事达在沈阳宣布全面进入小家电市场,并声称要在2年内成为豆浆机的主导品牌。10天之后,美的公司也宣布斥资3000万元进入豆浆机领域,豆浆机公司随即成立,并计划年内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台,进入行业前两名。其他曾进入豆浆机行业的大家电企业还有海尔、澳柯玛等。
那么,九阳会放弃自己苦心培育了7年的豆浆机市场和行业老大的位置吗?在保持快速技术创新的同时,九阳根据形势做出战略调整,为了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赶上潮流,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在北方驻守了近十年后的九阳决定将公司的研发和制造重心南移,利用当地丰富的OEM资源,将研发、制造和销售三个重点减为两个重点,其中的制造环节将慢慢淡出。
谨慎扩张
但豆浆机毕竟是小家电的边缘产品,固守这一单一产品,很难让企业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王旭宁坦言,“跨行业经营的诱惑也曾让企业跃跃欲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九阳的目标是成为“小家电第一品牌”。
从九阳企业名称的改变,同样能看到九阳经营的专业化。2002年,济南九阳电器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将“电器’改为“小家电”,九阳卸去了意识上的不清晰和定位上的模糊,定位更精、更准、更专业,这是明显的减法。“我们走的就是专业化道路,其实多元化的成功很多程度上都是来自专业化的成功。”许发刚如此描述。
即使进入其它小家电市场,九阳也相当谨慎。每做一个产品都不会一下子投入很多,而是从合适的层面切进去,而且都是OEM的形式。“在OEM期间,你能了解这个产品的缺点,以及市场变化,有利于更好地进入这个市场。”
继豆浆机之后,九阳在2001年进入电磁炉行业。2003年3月,九阳电磁炉荣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六大畅销品牌”,这一年九阳电磁炉的销售位居全国前两名,成为主导品牌。
随后,在同样的运作手法下,九阳又进入榨汁机、开水煲等市场,“我们是从落后半步到领先半步,”王旭宁这样期待。依靠其在创造性应用与观念性营销上的成功探索,九阳在豆浆机行业取得了成功,但是当产品线丰富起来时,能否继续保持行业领跑者的优势,对于“九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