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以人为本”的涵义和提出进行考证和辨析。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针对“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中的发展进行分析,为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体操 体操普修课程
一、“以人为本”的定义和提出
(一)“以人为本”的定义
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核心精神。
(二)“以人为本”的提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当代国学者在总结我国历史优秀文化遗产时,虽然有人用“以民为本”的提法,但是有更多人用“以人为本”的提法。西方传统文化同样也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通过辨析、考证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文化思想的变化,就会发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与时递进的三种社会思潮,它们既有继承性,又有开创性[1]。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准备部分中的发展
高校体操普修课堂的准备部分以课堂常规、徒手体操和体操游戏三部分组成。
(一)课堂常规
在课堂常规中,体操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教学活动。体操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适宜的服装不仅有利于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体操动作,还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安全。体操教师宣布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及要求时,实施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在讲授时,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幽默感,让学生感受到将有一场体操盛宴等待着他们去尝试和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和好奇心。体操教师安排见习生进行随堂见习,给见习生布置学习任务时,需要根据见习生的身体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见习生参与到体操课堂中学习体操知识。如:课后总结、随堂提问、学习理论知识和保护帮助学生。
(二)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由举、踢、摆、振、蹲、转体、绕环、屈体、跳跃等一系列徒手动作,以不同的方向、路线、幅度、频率和节奏,按照一定的编排所组成的身体练习,包括单人动作和双人动作[2]。体操教师进行徒手体操教学时,注意徒手体操的编排内容、运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学生的运动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徒手体操练习,符合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和承受能力,以此达到最佳的热身效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运动效果的表现各异,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排适宜的徒手体操组合,以学生为中心,供学生选择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徒手体操进行热身活动。如:武术方向的学生练习的徒手体操内容由武术的基本动作组成,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徒手体操内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操教师在体操课之前需要详细考察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身体运动状况。根据学生的运动量、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方向、安排适宜的徒手体操内容。
(三)体操游戏
体操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愉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健身悦乐活动[3]。体操游戏的教学与组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与手段[3]。体操教师在进行体操游戏之前需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选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遵循教学规律的体操游戏进行教学活动。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游戏的趣味性、新颖性、安全性和专业方向创编体操游戏。依据学生课前的运动量和本节课的任务及要求选择适宜的体操游戏进行热身活动,如:学生课前身体已经处于疲惫的状态,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很大的运动量,因此本节体操课可以选择县官坐轿、数青蛙、心口不一、叫七和真心话大冒险等智力型的游戏进行教学,智力型体操游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基本部分中的发展
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基本部分由队列队形、技巧、跳跃、双杠和单杠的教学内容组成。
(一)队列队形
高校体操普修课基本部分的队列队形在新生军训时就已经涉及到,如:高校体操普修课程大纲中的解散、集合、散开、靠拢、看齐、报数、原地转法、齐步走变立定和跑步走变立定等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分配教学时间,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成果,节约时间,安排新的教学内容。分组练习法在学习队列队形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体操教师根据班级的人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组长的任务是管理队伍、保护帮助和带头作用。分组练习时,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主动思考,有利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对队列队形的求知欲。
(二)技巧、跳跃、双杠和单杠
高校体操普修课基本部分的技巧、跳跃、双杠和单杠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时量分配和考核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中的示范讲解练习法、完整与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变化练习法、比赛法和图像法在应用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发挥多姿多彩的教学效果,图像法特别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体操课堂上放映体操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技术动作;放映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上勇夺金牌的励志视频,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启发式教学法在体操的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做示范动作之前,先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技术动作要领,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教学中语言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适时利用鼓励法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部分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迟缓,不能顺利完成体操的教学内容,自尊心受到打击,对体操课消极、漫不经心。此时体操教师需要利用鼓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找到学生自身的优点,真诚的表扬。其次,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动作。然后,以此学生为励志实例,调动班集体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核心,分析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
高校的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操内容的实用性进行制定和创编。有些体操动作对于身材高大、协调能力差、胆小羞怯的学生十分困难,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各异性传授适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多样的体操内容乐趣,乐在其中。体操教研室需要编排难易不同的体操组合动作供教师选择,体操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安排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师传授技术动作时,联系学生的专业以及对本专业的益处,学生感受到技术动作的实用性,能够激起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异点,发展学生的强点。体操是运动之父,能够增加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平衡感,因此体操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3.学时量
学时量的分配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目前,根据体育院校总体改革精神的需要,各术科教学时数都进行了适当的压缩,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文件中,体操课程的教学时数规定342学时,具体执行时有的院校还超过了400学时;1986年学时数减少至180学时;1991年教学计划调整为170学时[4]。总体而言,高校的体操普修课程的学时量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体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学习体操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考核由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三部分组成,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所占的百分比在85%-90%之间,而平时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仅在10%-15%之间。平时成绩是对教法实践能力的测试,理论和技术相当重要,但是平时成绩也不容小觑。高校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各类院校的体育教师,教法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能力。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体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最终的考评还是达不到要求,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对体操课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就可以通过考核。“以人为本”的科学评价体系应该是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差异和积极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看到自己的努力结果和每一次的进步,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以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5]。
四、“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结束部分中的发展
结束部分由放松练习和小结两部分组成。经过紧张的练习,学生的肌肉僵硬,需要及时的放松,学生们之间可以相互按摩放松,缓解肌肉酸痛感,实现机体的快速恢复。小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提出表扬和建议,布置体操课后作业。
五、结论
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强项是未来体操普修课程发展的方向。高校需要重视体操普修课程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高放.“以人为本”提法的由来[N].学习时报.2006.03.20(003).
[2] 童昭岗.体操(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3] 吕万刚,胡建国,宋文利.体操(普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95-199.
[4] 马海涛,赵树耀,张德强,林春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120.
[5] 马立军,殷飞.体育教育中的内隐教育及其开发途径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19-2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以人为本”的涵义和提出进行考证和辨析。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针对“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中的发展进行分析,为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体操 体操普修课程
一、“以人为本”的定义和提出
(一)“以人为本”的定义
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核心精神。
(二)“以人为本”的提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当代国学者在总结我国历史优秀文化遗产时,虽然有人用“以民为本”的提法,但是有更多人用“以人为本”的提法。西方传统文化同样也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通过辨析、考证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文化思想的变化,就会发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与时递进的三种社会思潮,它们既有继承性,又有开创性[1]。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准备部分中的发展
高校体操普修课堂的准备部分以课堂常规、徒手体操和体操游戏三部分组成。
(一)课堂常规
在课堂常规中,体操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教学活动。体操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适宜的服装不仅有利于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体操动作,还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安全。体操教师宣布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及要求时,实施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在讲授时,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幽默感,让学生感受到将有一场体操盛宴等待着他们去尝试和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和好奇心。体操教师安排见习生进行随堂见习,给见习生布置学习任务时,需要根据见习生的身体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见习生参与到体操课堂中学习体操知识。如:课后总结、随堂提问、学习理论知识和保护帮助学生。
(二)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由举、踢、摆、振、蹲、转体、绕环、屈体、跳跃等一系列徒手动作,以不同的方向、路线、幅度、频率和节奏,按照一定的编排所组成的身体练习,包括单人动作和双人动作[2]。体操教师进行徒手体操教学时,注意徒手体操的编排内容、运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学生的运动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徒手体操练习,符合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和承受能力,以此达到最佳的热身效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运动效果的表现各异,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排适宜的徒手体操组合,以学生为中心,供学生选择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徒手体操进行热身活动。如:武术方向的学生练习的徒手体操内容由武术的基本动作组成,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徒手体操内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操教师在体操课之前需要详细考察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身体运动状况。根据学生的运动量、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方向、安排适宜的徒手体操内容。
(三)体操游戏
体操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愉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健身悦乐活动[3]。体操游戏的教学与组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与手段[3]。体操教师在进行体操游戏之前需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选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遵循教学规律的体操游戏进行教学活动。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游戏的趣味性、新颖性、安全性和专业方向创编体操游戏。依据学生课前的运动量和本节课的任务及要求选择适宜的体操游戏进行热身活动,如:学生课前身体已经处于疲惫的状态,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很大的运动量,因此本节体操课可以选择县官坐轿、数青蛙、心口不一、叫七和真心话大冒险等智力型的游戏进行教学,智力型体操游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基本部分中的发展
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基本部分由队列队形、技巧、跳跃、双杠和单杠的教学内容组成。
(一)队列队形
高校体操普修课基本部分的队列队形在新生军训时就已经涉及到,如:高校体操普修课程大纲中的解散、集合、散开、靠拢、看齐、报数、原地转法、齐步走变立定和跑步走变立定等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分配教学时间,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成果,节约时间,安排新的教学内容。分组练习法在学习队列队形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体操教师根据班级的人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组长的任务是管理队伍、保护帮助和带头作用。分组练习时,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主动思考,有利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对队列队形的求知欲。
(二)技巧、跳跃、双杠和单杠
高校体操普修课基本部分的技巧、跳跃、双杠和单杠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时量分配和考核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中的示范讲解练习法、完整与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变化练习法、比赛法和图像法在应用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发挥多姿多彩的教学效果,图像法特别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体操课堂上放映体操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技术动作;放映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上勇夺金牌的励志视频,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启发式教学法在体操的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做示范动作之前,先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技术动作要领,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教学中语言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适时利用鼓励法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部分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迟缓,不能顺利完成体操的教学内容,自尊心受到打击,对体操课消极、漫不经心。此时体操教师需要利用鼓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找到学生自身的优点,真诚的表扬。其次,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动作。然后,以此学生为励志实例,调动班集体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核心,分析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
高校的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操内容的实用性进行制定和创编。有些体操动作对于身材高大、协调能力差、胆小羞怯的学生十分困难,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各异性传授适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多样的体操内容乐趣,乐在其中。体操教研室需要编排难易不同的体操组合动作供教师选择,体操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安排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师传授技术动作时,联系学生的专业以及对本专业的益处,学生感受到技术动作的实用性,能够激起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异点,发展学生的强点。体操是运动之父,能够增加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平衡感,因此体操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3.学时量
学时量的分配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目前,根据体育院校总体改革精神的需要,各术科教学时数都进行了适当的压缩,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文件中,体操课程的教学时数规定342学时,具体执行时有的院校还超过了400学时;1986年学时数减少至180学时;1991年教学计划调整为170学时[4]。总体而言,高校的体操普修课程的学时量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体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学习体操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考核由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三部分组成,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所占的百分比在85%-90%之间,而平时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仅在10%-15%之间。平时成绩是对教法实践能力的测试,理论和技术相当重要,但是平时成绩也不容小觑。高校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各类院校的体育教师,教法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能力。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体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最终的考评还是达不到要求,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对体操课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就可以通过考核。“以人为本”的科学评价体系应该是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差异和积极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看到自己的努力结果和每一次的进步,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以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5]。
四、“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结束部分中的发展
结束部分由放松练习和小结两部分组成。经过紧张的练习,学生的肌肉僵硬,需要及时的放松,学生们之间可以相互按摩放松,缓解肌肉酸痛感,实现机体的快速恢复。小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提出表扬和建议,布置体操课后作业。
五、结论
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强项是未来体操普修课程发展的方向。高校需要重视体操普修课程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高放.“以人为本”提法的由来[N].学习时报.2006.03.20(003).
[2] 童昭岗.体操(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3] 吕万刚,胡建国,宋文利.体操(普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95-199.
[4] 马海涛,赵树耀,张德强,林春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120.
[5] 马立军,殷飞.体育教育中的内隐教育及其开发途径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