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物中某组分含量测定的策略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36942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据性质确定实验方案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九年级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物质分离与转化的重要依据,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快、更准的将混合物中各组分离或转化。常用的物质分离或转化的方法有过滤法、结晶法、气化法、沉淀法等。混合物中各成分均保持原有的性质,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方法分离或转化某一组分,是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含量的首要任务。
  例1我国某些盐湖出产天然碱中含有杂质为氯化钠及少量泥沙。某校初三学生为了该天然碱中,提出了两个方案,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A试剂化学式是 ,A试剂须“过量”原因是 。
  (2)方案二中“操作Ⅰ”应是 操作。
  分析盐类是元素化合物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碳酸盐的性质是盐的重要内容。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还能与含钙离子或钡离子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题目依据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确定实验原理,设计了两种转化方案。
  依据物质的性质,可以确定物质分离和转化的方法。测定物质中某组分的含量,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化学,亲近化学,渴望学习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物质意识,形成正确使用的物质科学思想。在生活实例中运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能复习巩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所学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
  二、依托实验获取数据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中学化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的精确度,将初中化学实验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定量实验是从数量的角度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定量实验中出现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存在“量”的关系,通常需要借助计量仪器来实现。如例1方案一中装置M可为图2,图2中运用盛有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洗气瓶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排出的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实验后取出量筒中的导管,读出液体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装置M若换成图3,经浓硫酸干燥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固体完全吸收,可通过称量装置A和氢氧化钠固体实验前后的质量,实验后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图2图3定量实验中要求获得某些物质的正确、精确的“量”。熟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准确记录是学生必备技能,是实验得以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通过测定实验中某物质或某组分含量实验,训练学生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精细化的定量观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合理的实验方案,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得以成功进行的保障。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也是定量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选择正确的数据运算才能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
  例2某同学欲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 g样品,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 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g
  C.与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分析本题设计四种实验方案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并都记录了实验数据。依据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计的A、B、D三种实验方案。因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故A选项中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理论值少,计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D选项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碳气体,还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氢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偏大,计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B选项欲运用实验前后质量差,即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但缺少稀盐酸的质量,因而不能实现。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称量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钠,故C选项正确。
  混合物中某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升到定量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在今后的学习中,定量的研究物质的组分将成为中学化学实验考察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