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拍即所见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ongj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家的作品跟他要解决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艺术史中总是善于归类,却缺乏个性化的研究。殊不知,就算在某一层面某些艺术家能被作为整体讨论,他们也是碰巧而已:有些人解决同一个问题,却用了不同的方法,而有的人用了同样的方法,却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新纪实是风靡 20 世纪一时的美国摄影流派,以其中一位艺术家 DIANE ARBUS 的个案研究为例,旨在说明她的艺术“所拍”与她的经验“所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DIANE;ARBUS;图像研究;摄影DIANE ARBUS,20世纪的一位美国女摄影师,个人生活不幸,以自杀结束生命,这却不是又一个凡·高的悲剧故事。她在生前就获得了名声,不管是早期与丈夫合作的时尚摄影,还是之后独立创作的边缘人影像,都有斐然的成绩。尤其因为这批她为20世纪美国边缘人所拍的影像,使她成为研究 20 世纪美国摄影跨不过的一个例子。
  作为1967年MOMA的NEW DOCUMENTING 摄影展的唯一一名女性,DIANE的特殊不仅在于生理属性,还有她远超另外两位摄影师Lee Friedlander 与 Garry Winogrand的惊世骇俗。她为边缘者所拍的影像在当时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时至今日,还有学者认为她见证了密不可见的人性。考察艺术作品固然可以着眼于其独立于主体存在的永恒价值,但艺术发生的样态总跟主体选择有关,确切地说,艺术作品的呈现总跟艺术家的经验密不可分。下文重点讨论经验与表述在一个摄影师的艺术实践中是如何进行对接的。
  1纪实摄影
  (1)走向街头。DIANE在早期曾从事时尚摄影,并小有名气,却在40年代放弃了时尚摄影带来的舒适,而走上了街头实验的路。这是DIANE开始反抗她的生活的第一步,逃开与丈夫合开的工作室,浮出中产阶级生活的死水,走上随时都在出现新变化的街头。工作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棚内,而是丰富多彩的户外。拍摄对象不用摆拍、不用绝对完美,而只求绝对真实,所拍即所见。DIANE拿着35毫米的相机游走于下东区、时代广场、中央公园,将自己放在文化、冲突最活跃的地方,迫使自己用相机做出反应。就交游来说,DIANE与“纽约派”联系松散,但作品的主旨却都是在都市文明中追寻个体的生存意义。
  图1(2)新纪实。跟另外两位摄影师LEE与GARRY不同的是,DIANE马上就呈现出她鲜明的街拍风格——怪。LEE与GARRY的摄影呈现出的是一种喜悦,大街上一切皆可入镜;另一方面却也有漫无目的的随意,没中心没主题,只是闲晃在街头。而DIANE从一开始就指向明确,人像。DIANE只关注人,并且是奇怪的人,她的眼睛里似乎只能看见怪人。照片中会虚化背景,人物是绝对主角。而她照片中的人物又足够戏剧化撑得起一张照片的叙事。而DIANE照片中人物的戏剧化就是摄影师抓住的人物的怪异。比如图1,明明是普通的妇人,头饰却非常令人费解,而脸上的表情、紧抱在胸前的手,都加强了这个人物的戏剧性。(见图1)DIANE是毋庸置疑的摄影天才,能在街头的偶然邂逅中将人物的怪异放大并呈现出来,让观者都神经质起来,开始细细重新审视周围的人。
  这段自1955开始,1962结束、约持续了八年的街头摄影经历与她之后的主题摄影有很明显的承继关系。甚至可以进一步说,在街头摄影的实验中,DIANE 就已经确定了她自己今后的艺术方向,之后的边缘人主题摄影不过是技法的成熟与主题的延伸而已。以DIANE的天才,1963年迅速锁定了边缘人,在以这群社会的怪人作为她的摄影主题。这是DIANE的反抗之路的又一步前进,反审美。异装癖者、同性恋、侏儒、巨人、在DIANE这里,拍照的对象似乎没有禁忌。当然也是因为 DIANE 有她自己的禁忌:那就是一切正常的、主流的审美都是她照片里所要刻意避免的。
  2边缘人像:被客观化的主体自身
  摄影中,主题的选择直接体现摄影师的关注。跟绘画不同的是,摄影要求现场感。在拍摄的时候,摄影师与被摄物是处在同一空间的。而这种要亲临现场的压力,如果不是对自己拍摄主题有绝对的执着,大抵是会被放弃的。DIANE却执着拍摄了边缘人这一主题,在这个主题上体现了她极大的才能。拍摄边缘人的摄影师不在少数,DIANE 在里边显得很特殊。德国摄影师AUGUST SANDER(1876#1964)曾为照相档案业拍摄德国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物的肖像,名为“20 世纪的人”,里边当然也包含边缘人的肖像,比如侏儒。但如果把 AUGUST 与 DIANE 的侏儒照片放在一起比较,两位摄影师对同样题材的不同处理就能看出 DIANE的用意。同样是侏儒,在 AUGUST 的照片里,人物在环境中,穿戴整齐,西装领带帽子怀表1样不少,乍一看并不让人注意到身体的缺陷。并且人物的表情温和,毫不给人冒犯之感(见图 2)而在 DIANE的照片里,环境被抽掉,给了人物特写,显得离观者距离很近。而侏儒赤裸身体,又戴着帽子,让人困惑的同时生理并不能愉快地接受。(见图 3)一个母题,DIANE 的照片能引起人强烈的不适与排斥,今天时隔半个世纪尚且如此,可以想见与她同时代的美国对其作品是多么的愤慨与不解。中国摄影师吕楠也以拍特定群体出名,中国的天主教、精神病人、西藏农民,他都曾作为主题拍摄过。同样是表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精神病人,吕楠的镜头下的病人似乎与常人无异,却遭受了常人无法感受的残酷待遇。 吕楠的表述是温情的,是为精神病者说话的,或是为了帮他们争取更好的医疗条件或是获得一些社会关爱和尊重。DIANE 的镜头却是反过来的,没有资料说明她拍摄的所有对象都有精神疾病,但在她作品的呈现来看,你觉得他们都病得不轻。我并不妄下论断说DIANE的工作方式与拍摄目的,但只要看其他摄影师的边缘者图像,就会知道同样是表现边缘人,还有很多表现方式,DIANE 却独独选了突出边缘这一种。边缘人本来在社会中已经是被嫌弃和刻意回避的群体,DIANE 的照片,虽然她采取了勇敢的工作方式,近距离地靠近了边缘人,照片的效果却只能将边缘者推得更远。如果说在此之前,边缘者不过是不受关注,那么现在 DIANE 是以自己的方式将他们放进了 MOMA,更集中地接受主流鄙夷的眼光。在我看来,DIANE 只是借这个群体,而描画出她自己的边缘状态,她不仅是中产阶级的边缘,也是被摄物边缘人的边缘。她是一个生在中产阶级中却妄图脱离自己的怪物,边缘者是她自己,拍摄物不过是她言说的方式而已。   图2图33不合时宜:私人情绪与作品氛围
  纵观 DIANE ARBUS 所有作品,都弥漫着一股不合时宜的情绪,情绪是除了主题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以外,在感觉上作用于观者观感的。从早期的街头摄影,街上有奇怪头饰的妇人,中央公园玩手枪的男孩,到之后的边缘者系列,变装者、侏儒、精神病人。她作品本身的情绪非常固定,就是消极,这种传达非常强烈,以致模糊掉了她别的传达,拍摄玩游戏的男孩让人觉得是恐怖分子,拍摄夫妻让人觉得是嫌犯与人质,拍笑容都让人毛骨悚然。这种情绪的传达非常刻意,是DIANE 故意要展示出来的。比如在中央公园拍的玩玩具手榴弹的男孩。男孩表情狰狞、四肢僵硬,手里还握着手榴弹,直观给人一种紧张的视觉情绪。(见图 4)但其实这不过是DIANE 为男孩拍的一组照片中的其中一幅。(见图 5)通过组照能看出来,男孩并不是有意恐吓或是精神失常,他不过是在做鬼脸,又恰好拿了一个不那么友好的玩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还有 DIANE 那幅《犹太巨人在家中与他的父母》,也是组照中的一幅。流传最广的那一张犹太巨人与父母站在两侧,母亲叉腰望向她的儿子,儿子弓身向他的父母,两方之间有明显的张力和冲突,但这些都是面对单幅照片解读才会有的,一旦放在组照里张力和冲突就都消解了。巨人和他的父母除了身高差,看起来也跟普通家庭无异。不知道 DIANE 是不是也出于这方面的考量再选择照片印刷时都会选择最有“故事”的那一张。而她强烈的个人风格自然也由此建立而来。
  图4图5作品情绪像是艺术家的胎记,去不掉也不易变。作品本来也是艺术家的产物,跟艺术家自己的情绪也不无关系。加上艺术家主观的选择使得她的作品更加强烈地进行言说。DIANE ARBUS的拍摄、后期对照片的发表,都在试图加强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其实不全是甚至大多都不是她的被摄物的情绪。而是DIANE加诸于他们身上的不合时宜,无可适从。她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给观者的,与其说是边缘者的生活状态和情绪,倒不如说是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DIANE家境富裕,并且艺术氛围浓厚,哥哥是诗人,妹妹是雕塑家,其父退休后也成了画家。要在这样的一个家庭获得存在认同,当然得是在同样擅长的艺术领域,追求完全不同取向的艺术成就。于是她拼命表现不美、表现怪,不是简单地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为自己不论是在艺术还是在生活为自己挣得一片天空。
  4结语:作品营造的世界
  DIANE ARBUS自杀结束生命。她一生都在解决她的问题,她无法确定她自己的位置,不管是生活还是艺术。生活中她长感孤独,童年缺爱、婚姻失败,转而投向艺术创作。她锁定了一个边缘者群体,却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她一生都在缝隙中游走,中产与底层、艺术与生活、作品是她为自己营造的世界。这是一个静谧的、怪异的又没有实际伤害的世界。她将人物或置于昏暗的自然光环境中,或置于室内开闪光灯完成拍摄,所以人物旁边总是有巨大的暗色空间,以顾铮的话说,像是吞噬他们的绝望。比如她拍的精神病人,跟吕楠完全不同。如果说吕楠的眼睛犹如摄像机,拍的照片虽温情绝不失客观。但DIANE的照片,舞台感非常强。人物歪着脖子,裹着白床单,地平线在他的身后已经高过了画面二分之一的位置,整个空间巨大而开阔。照片给人的感觉就是孤独,空无一人的绝望。自然光从右面进入,打在人物的白床单上看起来也冷冷清清。观者很难从DIANE的照片中看到她的温情,而最不缺的当然是绝望。但对于DIANE ARBUS,这里大概比现实世界温暖太多,因为她专注于边缘人像拍摄贯穿她短暂的一生。而处于自身温暖现实生活的观者,大概会愤慨 DIANE 的意境。这是一个需要入场券的世界,当然不求博得每一个人的微笑。只是艺术给的庇护是不是真的有用有待商榷,因为DIANE最后还是放弃了用艺术治愈自己,而用刀片隔开了自己的手腕,用她惯用的残酷方式,直指向自己的生命。参考文献:
  [1] DIANE ARBUS.DIANE ARBUS REVELATIONS[M].RANDOM HOUSE,2003.
  [2] 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M].北京:三联书店,2006.
  [3] 顾铮.来自《边缘的都市表情》[J].中国摄影家,2000(06).
  [4] 吕楠.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M].香港:中国图书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马驷骏(1982—),吉林长春人,工程硕士,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讲师,2012年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进修,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江西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摄影专业方向教学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传统文化深受禅宗思想影响,形成了禅宗美学。现代日本艺术设计中也常常能发现禅宗美学的痕迹,艺术家们常以禅宗思想为核心来进行艺术创作。禅宗之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日本设计在世界设计舞台上。  关键词:禅宗;美学;艺术;设计;日本日本著名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说:“日本人最擅长的,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表象将此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日本文化受禅宗思想影响颇深,现代日本艺术设计常以传统的东方禅宗
期刊
摘要:当代纪念馆建筑扩建过程中,有的建筑通过恰当的处理方式,实现了各方面的和谐共存,有的则因为不合理的设计手法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旧馆改造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把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了整体环境的自然过渡与和谐共生。  关键词:和谐共生;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当代纪念馆建筑扩建有多种方式,有的通过采用对立、融合等手法,可以使新旧两部分建筑自然共存,但其中也不乏因为设计过程中处理不当
期刊
摘要:海南省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正处于形成具有海南本土地域特色的关键时期,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程改革与创新,专业基础课要摆脱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大纲与计划,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到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
摘要:现代办公空间要求不同类型的办公空间有其自身的使用特点,有其特有的目的性、适用性、效率性,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办公设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并体现出了难以弥补的缺陷,所以我们通过对具体使用人群的深入研究,对功能性进行整合梳理,找出适合他们的工作尺度,设计出富于人性化的办公空间,体现灵活的交流模式,设计出具有一定区域职能划分的国际化办公空间。因此探索具有空间使用率和人员办公率,一种具有更强
期刊
摘要:追求“物我合一”意境和具有乡土气息与文化内涵的自然生态景观已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题中之意,也是当今高校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川美新校区景观设计倡导“物我之境,田园之意”理念,尊重场地自然、社会印迹和地域文化,很好的诠释了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是乡土田园化景观设计的成功范例。本文以川美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从乡土景观生态性、亲和性、文化性,精神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求对如何在当前校园的快速规划建设中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 团队课题项目:传统工艺技法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演绎与创新研究  摘要:折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艺术,具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感和特殊的肌理效果。折纸造型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有塑造立体的整体轮廓以及局部装饰两种形式,为服装审美带来了新的趣味,并能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折纸;传统工艺;服装设计  1折纸概
期刊
摘要:作为即时通讯手机社交软件,微信与LINE(连我)在各自领域独占鳌头。其视觉元素与交互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雷同。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这两款手机社交应用的对比。  关键词:微信;LINE连我;视觉元素;交互设计;市场导向1相关背景:微信与LINE的市场  微信(WeChat)为腾讯公司(Tencent)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据统计,
期刊
摘要:通读陈从周先生之《说园》,获益良多,遂有所感。故本文以读书笔记之形式,借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之说:物境、情境、意境,聊表读之所思所想,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关键词:说园;园林;物境;情境;意境《说园》一书乃基于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而论之,既是高度提炼的理论精品,亦富有文学小品的婉约清丽,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贺州学院院级科研立项项目课题2011年度项目:“《古镇人文景观的重彩语言表现研究——以黄姚古镇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11SKKY21;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3年度项目“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13LX419;贺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课题2010年度项目“工笔人物画课堂写生创作化的教学探索”成果,项目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清代建筑元素的融合》资助。项目编号CS1212003  摘要:“建筑风”作为独树一帜服装设计流派,在服装舞台上经久不衰。建筑与时装在空间构成、色彩和装饰上的共通性维系着两者间对于同一时代在设计上的诉求和审美。本文通过对建筑风的历史溯源、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三方面进行解析,意在探寻建筑风对其在当代服装设计的变迁和影响。  关键词:建筑风;服装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