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法中,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有两种:
一是讲授,二是提问。提问比讲授使用的范围更广,使用的次数更多。而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抓好课堂提问,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要求,把握好提问的恰当时机,扣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分为四种类型
(一)直叙式提问。比如:什么叫方程?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小数?学生直接口头叙述回答,这种提问一般思维程度较低,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较差,因此不宜多用。
(二)判断式提问。如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3.15能被3整除吗?两个数互质,则这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吗?学生通过判断,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系统掌握概念知识。但是,这种提问方式学生只是判断说:“对”或“不对”,“是”或“不是”。这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学生猜测进行判断。因此这种是非性问题应尽量少用。
(三)说理式提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讲出道理,多用疑问性提问。如“为什么?”“错在哪里?”“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做的?”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7说出理由来,用图形拼拼看,动手动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这种提问方式比前面两种方式好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这种提问方式。
(四)发散式提问。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比如:几加几等九?八十五减三十几等于五十几?三百几十六既能被二整除又能被几整除?这种提问即有逆向思维,又有多向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应多用“还可怎样想?”“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二、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捉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用什么方式提问,在什么时候提出,让何种程度的学生回答,回答的结果可能会怎样,对可能出现的回答怎样处理?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心中有数,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来进行,切忌为某一细小的问题纠缠不清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偏离课堂教学中心。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提问方式:(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原梯形的两条边吗?(3)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6)为什么梯形的面积要(上底+下底)×高÷27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能力。
(二)提问要突出思考性,带有启发性,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教师在设计提问前,要熟悉学生,提问要掌握难度,难度不能一下子过大,使学生答不出来,望而生畏,失去兴趣,而过于简便的提问又是劳而无益,所以提问要避免不分深浅,处处皆问的做法。所提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学生思维的起点和层次设计提问,多采用取发散式提问,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对一些错误的回答,也要启发他们说出思考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使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超越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他们的思维过程纳入自己的轨道,更不能轻易地给予否定,要用势利导,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提问要有准确性,把握重点难点,要全面钻研教材。提问要提到关键处、点子上,还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表达能力。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炼,表达要清晰,不可模棱两可,颠三倒四。
(四)提问要富有趣味性,新颖别致。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向活泼状态。例如:在教“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时,出示这三道题有什么“毛病”,谁来给他们治疗,这样既活跃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方法多样,形式各异。提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朝知识迁移的方向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疑难点,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问,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序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在有限的时空内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校:辛攀)
一是讲授,二是提问。提问比讲授使用的范围更广,使用的次数更多。而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抓好课堂提问,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要求,把握好提问的恰当时机,扣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分为四种类型
(一)直叙式提问。比如:什么叫方程?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小数?学生直接口头叙述回答,这种提问一般思维程度较低,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较差,因此不宜多用。
(二)判断式提问。如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3.15能被3整除吗?两个数互质,则这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吗?学生通过判断,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系统掌握概念知识。但是,这种提问方式学生只是判断说:“对”或“不对”,“是”或“不是”。这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学生猜测进行判断。因此这种是非性问题应尽量少用。
(三)说理式提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讲出道理,多用疑问性提问。如“为什么?”“错在哪里?”“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做的?”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7说出理由来,用图形拼拼看,动手动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这种提问方式比前面两种方式好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这种提问方式。
(四)发散式提问。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比如:几加几等九?八十五减三十几等于五十几?三百几十六既能被二整除又能被几整除?这种提问即有逆向思维,又有多向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应多用“还可怎样想?”“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二、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捉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用什么方式提问,在什么时候提出,让何种程度的学生回答,回答的结果可能会怎样,对可能出现的回答怎样处理?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心中有数,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来进行,切忌为某一细小的问题纠缠不清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偏离课堂教学中心。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提问方式:(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原梯形的两条边吗?(3)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6)为什么梯形的面积要(上底+下底)×高÷27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能力。
(二)提问要突出思考性,带有启发性,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教师在设计提问前,要熟悉学生,提问要掌握难度,难度不能一下子过大,使学生答不出来,望而生畏,失去兴趣,而过于简便的提问又是劳而无益,所以提问要避免不分深浅,处处皆问的做法。所提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学生思维的起点和层次设计提问,多采用取发散式提问,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对一些错误的回答,也要启发他们说出思考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使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超越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他们的思维过程纳入自己的轨道,更不能轻易地给予否定,要用势利导,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提问要有准确性,把握重点难点,要全面钻研教材。提问要提到关键处、点子上,还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表达能力。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炼,表达要清晰,不可模棱两可,颠三倒四。
(四)提问要富有趣味性,新颖别致。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向活泼状态。例如:在教“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时,出示这三道题有什么“毛病”,谁来给他们治疗,这样既活跃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方法多样,形式各异。提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朝知识迁移的方向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疑难点,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问,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序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在有限的时空内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校: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