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高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中第二节第一框题的内容。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差异,决定了人们价值观的多样性,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教材第一节分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从当前实际出发应坚持的价值观就是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标准,从思想上讲,就是应该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2.说明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进一步提高比较辨别能力。
2.通过学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能主动遵循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研究问题
重点: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代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难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研究问题:通过对集体主义原则的理解,分析社会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此也有所思考,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较浅,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缺乏分辨能力,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容易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多媒体展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师:你到过华西村吗?这是一个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40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教育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在长达4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里,吴仁宝一直坚持“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高额奖金。在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他有许多朴实但又内含深刻道理的话语——
(多媒体展示)
“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师:可以说,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那么,吴仁宝的言行,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授: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
师:我们说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不是说就没有别的价值观存在呢?事实上,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观。
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观(板书)
师: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人们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某些问题的认识、理解不同,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
请问同学们,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呢?这些价值观的典型观点有哪些?
生:拜金主义价值观——如“金钱就是一切,一切为了金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享乐主义价值观——如“人生若朝露,行乐须及时”;“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要对我有利,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正确的”。
集体主义价值观——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心齐,泰山移”。
师:同学们对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已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请问哪些是错误的价值观,哪些又是正确的呢?
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
(多媒体展示)
抗击非典的英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的照片及其感人事迹。
师: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叶欣从容应对,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微笑和安全留给患者和同事,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叶欣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从叶欣的事迹中,我们又能明白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叶欣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那么,什么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呢?
(1)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最后一段和第54页第一段。
学生阅读后思考:
①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几点?其共同点是什么?
②集体主义从哪些角度反映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师:作为现阶段人们的一种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4页第三段,并归纳。
生:原始社会遵循朴素的集体主义原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则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推崇为社会准则,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成为全国人民遵循的行为准则或价值取向。
师:集体主义的发展过程说明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存在即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并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正确的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回顾,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师: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目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就必须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化,矛盾的产生不可避免,而各种矛盾的有效解决,就必须有赖于集体主义。
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板书)
师:集体主义是怎样来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
学生明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离群的小雁
一个深秋的黄昏,一群大雁正在向南方飞去。有只小雁觉得同大伙一起飞行太慢,于是它离开大伙独自飞行。天黑了,它饥渴交加,刚落地准备找点儿东西吃,忽然听见“叭”的一声,一个猎人向它射击,幸好子弹擦羽而过。它又立即起飞,勉强飞过了一座大山。它以为大山过后就是南方,哪知仍是关山重重,只好落下来休息。刚着地,一只老虎闯出树林,它又勉强飞到小溪旁,刚想喝口水消消干渴和疲劳,树林中突然蹿出一只狐狸,这下它吓瘫了身子。后悔不该离开群体,但为时已晚。
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又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生:小雁脱离了集体……
师: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社会利益都是由个人活动创造出来的,又总是通过个人利益表现出来,离开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能做“离群的小雁”。
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也有矛盾,为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将家园让给动物
鄂西北神龙架已经有一千七百多户、五千多位村民自愿迁出保护区和林区各保护点,将家园让给不断增多的野生动植物。与此同时,国家投入近两亿元将神龙架建成华中最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吸纳移民就业。著名生态学家胡鸿兴发表评论说:“短短二十年间,神龙架农民对野生动物经历了猎杀、保护、退让三个阶段,可以说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
学生讨论其中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板书)
师: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结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辨析以下几种说法: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吗?
学生讨论后归纳: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一种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B.坚持集体主义就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学生讨论后归纳: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的要求之一是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但并不否认个人利益。
C.谁追求个人利益,谁的人生就失去了价值。
学生讨论后归纳: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生产目的都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尊重人的价值,并尽量满足人的需要。这样,人们追求正当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不相矛盾,而且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无论什么情况下,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都是正当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三者利益是一致的,应当兼顾。但是,在客观条件不能同时兼顾三者时,它们之间又会出现矛盾,这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多媒体展示)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
师:为什么众多鸟儿最先能逃脱抓捕,最后却都被抓获?
生:是因为它们开始齐心协力而后来却各自为政……
师: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现阶段我国人民的重要活动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21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使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③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板书)
(3)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略)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争鸣
有人说著名打假者王海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刁民”。王海自己说:“我的目的就是为了钱。”王海是否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王海的行为?
教学反思
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课程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知识传授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通过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1.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必须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如果单纯只讲授书本知识,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只有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感受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多种价值观时,学生能联系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加以分析、比较,在比较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2.注重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围绕主题,产生各种观点的碰撞,在对观点的辨析中自我总结、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3.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本节课知识的讲授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学习后,能将集体主义化为内在的行动,成为自己基本的价值取向。教学中,学生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了解后,对集体利益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涉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问题时,仍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此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情景的展示以及小活动的设置,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仍显不足,同时,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情感价值方面的参与不够。
2.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让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认识,那种“王海式”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做法仍受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因此,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仍是困难重重。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高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中第二节第一框题的内容。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差异,决定了人们价值观的多样性,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教材第一节分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从当前实际出发应坚持的价值观就是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标准,从思想上讲,就是应该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2.说明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进一步提高比较辨别能力。
2.通过学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能主动遵循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研究问题
重点: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代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难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研究问题:通过对集体主义原则的理解,分析社会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此也有所思考,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较浅,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缺乏分辨能力,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容易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多媒体展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师:你到过华西村吗?这是一个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40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教育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在长达4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里,吴仁宝一直坚持“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高额奖金。在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他有许多朴实但又内含深刻道理的话语——
(多媒体展示)
“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师:可以说,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那么,吴仁宝的言行,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授: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
师:我们说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不是说就没有别的价值观存在呢?事实上,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观。
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观(板书)
师: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人们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某些问题的认识、理解不同,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
请问同学们,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呢?这些价值观的典型观点有哪些?
生:拜金主义价值观——如“金钱就是一切,一切为了金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享乐主义价值观——如“人生若朝露,行乐须及时”;“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要对我有利,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正确的”。
集体主义价值观——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心齐,泰山移”。
师:同学们对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已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请问哪些是错误的价值观,哪些又是正确的呢?
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
(多媒体展示)
抗击非典的英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的照片及其感人事迹。
师: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叶欣从容应对,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微笑和安全留给患者和同事,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叶欣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从叶欣的事迹中,我们又能明白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叶欣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那么,什么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呢?
(1)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最后一段和第54页第一段。
学生阅读后思考:
①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几点?其共同点是什么?
②集体主义从哪些角度反映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师:作为现阶段人们的一种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4页第三段,并归纳。
生:原始社会遵循朴素的集体主义原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则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推崇为社会准则,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成为全国人民遵循的行为准则或价值取向。
师:集体主义的发展过程说明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存在即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并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正确的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回顾,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师: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目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就必须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化,矛盾的产生不可避免,而各种矛盾的有效解决,就必须有赖于集体主义。
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板书)
师:集体主义是怎样来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
学生明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离群的小雁
一个深秋的黄昏,一群大雁正在向南方飞去。有只小雁觉得同大伙一起飞行太慢,于是它离开大伙独自飞行。天黑了,它饥渴交加,刚落地准备找点儿东西吃,忽然听见“叭”的一声,一个猎人向它射击,幸好子弹擦羽而过。它又立即起飞,勉强飞过了一座大山。它以为大山过后就是南方,哪知仍是关山重重,只好落下来休息。刚着地,一只老虎闯出树林,它又勉强飞到小溪旁,刚想喝口水消消干渴和疲劳,树林中突然蹿出一只狐狸,这下它吓瘫了身子。后悔不该离开群体,但为时已晚。
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又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生:小雁脱离了集体……
师: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社会利益都是由个人活动创造出来的,又总是通过个人利益表现出来,离开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能做“离群的小雁”。
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也有矛盾,为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将家园让给动物
鄂西北神龙架已经有一千七百多户、五千多位村民自愿迁出保护区和林区各保护点,将家园让给不断增多的野生动植物。与此同时,国家投入近两亿元将神龙架建成华中最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吸纳移民就业。著名生态学家胡鸿兴发表评论说:“短短二十年间,神龙架农民对野生动物经历了猎杀、保护、退让三个阶段,可以说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
学生讨论其中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板书)
师: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结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辨析以下几种说法: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吗?
学生讨论后归纳: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一种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B.坚持集体主义就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学生讨论后归纳: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的要求之一是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但并不否认个人利益。
C.谁追求个人利益,谁的人生就失去了价值。
学生讨论后归纳: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生产目的都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尊重人的价值,并尽量满足人的需要。这样,人们追求正当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不相矛盾,而且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无论什么情况下,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都是正当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三者利益是一致的,应当兼顾。但是,在客观条件不能同时兼顾三者时,它们之间又会出现矛盾,这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多媒体展示)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
师:为什么众多鸟儿最先能逃脱抓捕,最后却都被抓获?
生:是因为它们开始齐心协力而后来却各自为政……
师: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现阶段我国人民的重要活动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21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使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③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板书)
(3)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略)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争鸣
有人说著名打假者王海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刁民”。王海自己说:“我的目的就是为了钱。”王海是否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王海的行为?
教学反思
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课程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知识传授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通过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1.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必须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如果单纯只讲授书本知识,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只有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感受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多种价值观时,学生能联系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加以分析、比较,在比较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2.注重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围绕主题,产生各种观点的碰撞,在对观点的辨析中自我总结、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3.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本节课知识的讲授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学习后,能将集体主义化为内在的行动,成为自己基本的价值取向。教学中,学生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了解后,对集体利益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涉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问题时,仍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此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情景的展示以及小活动的设置,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仍显不足,同时,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情感价值方面的参与不够。
2.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让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认识,那种“王海式”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做法仍受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因此,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仍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