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苏联文坛对左琴科和阿赫马托娃的声势浩大的批判,轰动了当时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那一幕,我国经历过50年代风风雨雨的人也许还记得。那是把文艺问题混同于政治问题,运用行政命令手段粗暴干涉文艺创作的典型事件。它使苏联文学蒙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一段时期内,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泛滥成灾,"无冲突论"、"理想人物"、"写真实"、"非英雄化"、"正面人物"等等思潮颠倒翻覆主宰文坛几十年,束缚了几代人的创作才华。将近50年过去了,当事人多已长眠地下。左琴科是怎样一位作家,那场运动的导火索——《猴子奇遇记》是怎样一篇作品,左琴科因此而受到了怎样的谴责和迫害,他后来的创作如何,遭遇如何……不要说我国读者,就连苏联俄罗斯读者对这些情况都若明若暗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年轻读者)。1988年.苏联《青春》杂志第8期发表了评论家、左琴科研究家别·萨尔诺夫()和苏联著名作家楚科夫斯基的孙女叶·楚科夫斯卡娅()合作的一部形式独特的纪实文学作品《左琴科的遭遇》()。它以作家书简、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及其它资料剪辑而成,披露了那次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展现了左琴科从1946年联共(布)中央发布决议到1958年去世这段时期几经沉浮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在我国译介过的部分苏联作家的回忆录及书信集中,某些资料涉及到左琴科这段历史,但是,以左琴科事件为中心.把有关资料浓缩在一部作品里(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面世),完整地再现那段历史,这部作品颇具代表性。它纠正了以往左琴科研究中的某些史实偏差.并使左琴科研究的某些盲点得以清晰化。由于作品90%以上为史料.更由于这些史料多出于大作家之手,因此,作品历史感厚重,在书简、日记、回忆录等篇幅中尤其充溢着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对于总结那一段历史,对于左琴科研究.对于二战后的苏联文学的研究,这部作品都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那次事件,特将短篇小说《猴子奇遇记》()附后.译自苏联《图书评论》杂志1987年第24期。另外,限于篇幅,本文略有删节;注释一律从简,凡我国编、译的工具书可以查到的材料(如作家的生平、创作情况,获奖情况等)在此均略去。今年是左琴科诞辰100周年,谨以此译作纪念这位曾经深受苏联人民爱戴的,"他走到哪里.笑声就到哪里"的杰出的讽刺幽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