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国际传播六个关键词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010年的国际传播,我们似乎可以通过六个关键性词语来观察中国国际传播从政策到实践的新发展。
  
  一、国际一流媒体
  
  “国际一流媒体”是胡锦涛在给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当时他要求“努力把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2010年,“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成为国际传播媒体发展建设方面的广泛共识,并细化为几乎所有中央级媒体的具体操作方案。
  以新华社、国际台和央视等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建设战略,并在一定程度取得了成效。新华社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全媒体集团”,其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NCWORLD)于7月1日正式开播,中文台、英语台相继在亚太六号卫星正式开播,中文台正式登陆香港有线电视66频道;其驻外分社总数增加到136个,海外各类雇员总人数近1300人,信息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围绕“建设覆盖全球的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国际台大幅调整了台本部以及驻外记者站点的机构布局,全面展开了与各方的合作,如6月份与微软公司合作推出的网络电视服务正式上线,而其驻外中心站、记者站的大范围拓展,也被评价为中国国际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重要特征。
  中央电视台提出要“打造贴近群众、面向世界的国际一流媒体”,进行了相应的较大规模的台内调整,全面整合台内新闻传播资源,对相应专业频道和中心及其职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4月26日,在原英语频道(CCTV-9)的基础上,中央电视台推出全新改版的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这是中国第一个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实现全球覆盖的英语新闻频道。根据央视公布的最新数据,其英语新闻频道已覆盖126个国家和地区,整频道落地用户总数达1亿1千万。
  国际一流媒体的概念表述及其评判指标虽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各个中央级媒体甚至部分地方的传媒集团已经在集团内部结构以及外部扩展方面进行了第一步的“战略转型”或调整。这种调整为世界性一流传媒集团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阵地前移
  
  在过去若干年中,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本土化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是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2010年,基于国际传播投入的变化以及观念的转变,以三种不同的模式与机制,力图从总体上改变这种状况:
  其一是国外中心站点、分设、落地调频等机构的全面建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站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采集者,而已经成为统筹相关地区人力、财力和新闻信息资源的中心,甚至有发展为传媒机构下属传媒公司的趋势。到9月份,新华社驻外分社总数已达136个,海外各类雇员总人数近1300人;国际广播电台在阿富汗、新西兰、墨西哥、塞内加尔等国家的调频广播落地。到11月份,僅其在整频率海外调频落地已达50家之多。
  其二是与海外媒体的合作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在2010年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如到6月,中央电视台已就6个国际频道海外落地业务与世界各地的279家当地媒体合作,实施了373个整频道或部分时段的落地项目,总共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节目的落地入户播出;再如中国国际广播公司和美国国际鹰龙公司联合在旧金山开设24小时华语广播电台。4月,新华社亚欧总分社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俄罗斯24”正式签署协议,共同制作一档“中国经济”栏目。
  其三是海外媒体并购。有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国内媒体海外扩张序幕已经拉开,今后必将有更多中国媒体加入海外“跑马圈地”的大军。
  
  三、国家形象广告
  
  2010年的政府行为中,讨论最多,被关注最多的事件之一就是“国家形象广告片”。它不仅代表了国家层面的传播行为,更代表了一种对国家公关模式的深入探索。其实,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Discovery探索频道开启《神奇的中国》合作计划到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从文化部贯彻实施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个渠道并重,“两条腿”走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到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发展,都意味着中国国际传播在总体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在政策、战略、策略、模式方面取得创新。
  
  四、世博会与其他重大事件
  
  世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2010年中央统筹各种国际传播资源的实验性舞台。这种实验总体上是成功的。因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目标、受众群体的多元性,有学者认为,对这种综合性实践行为已经无法用传统的国际传播概念描述,而应用“公共外交”的概念来进行描述。
  世博会国际传播舞台的搭建及其传播代表了2010年国际传播中很多重大事件报道的成功,包括夏季达沃斯、7·5事件一周年、G20峰会、APEC峰会等等。而谷歌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国际传播结果则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在国际危机传播的应对方面还存在着继续改进的空间,其中的原因及改进办法还有待我们去考察和探索。
  
  五、产业化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在2010年取得了突破。如新华社新华网转企及股份制改造、其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类似国际传播媒介在发展进程中有效运用资本和市场手段、加强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值得深切关注。
  
  六、新媒体国际传播
  
  2010年,在新技术应用,新媒体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2010年,新华社中英两台在苹果iPad、iPhone系统上线,是在利用新媒体全球传播渠道方面作出的尝试;而国际台、中央电视台也在同步开发应用多媒体的综合新闻发布平台,并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了全球性部署。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中国的祭孔活动自改革开放后恢复以来,年年都举行。正如英国《卫报》在今年9月28日孔子2561岁诞辰当天所发的报道中说,“当一个人诞辰2561周年时,人们已经难以区别他的上一次诞辰与这次有什么不同。”的确,报道这样一个已成为程式的活动,如何挖掘新角度是个大问题。  笔者试以两篇外媒报道为例,探讨一下如何为祭孔报道这个“旧瓶”装入“新酒”。    新闻!新闻!    在今年孔子诞辰当天,法新社和英国《
期刊
正在进行的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被媒体称作史上最复杂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无论是从超过13亿人口的调查对象,或是从参与调查的逾650万统计人员数量来讲,规模都是空前的。中外媒体普遍给予高度关注,报道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  其中,美联社9月2日播发的《隐私意识让中国人口普查遇阻》一文,不仅较为平衡地写出了中国这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难题,更从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5次全
期刊
凯利·布朗(Kerry Brown),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欧洲中国研究及建议网络项目负责人,知名的中国问题和中国共产党问题研究专家。他曾在剑桥大学和利兹大学求学,在日本、澳大利亚、东帝汶和中国等地工作,后又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2000年至2003年任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2003年至2005年任英国外交部印尼东帝汶处处长。  基于对中国的兴趣和在中国长期的实地考察,布朗以中国和
期刊
从美对台军售案到美韩黄海军演,再到日本非法扣留中国渔船,在近来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舆论的力量”伴随事件的始终,并成为了调节各方张力的重要杠杆。应当看到,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一些谋求霸权、怀有复杂心理的国家与中国的安全摩擦事件还会频发,而同时,信息全球化的持续深入,“自媒体”时代的高度发达也将赋予“舆论”介入国际争端更高的权力,关注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中
期刊
“现在主持人把麦克风交给我,那么让我提个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麦克风最多?请让我来回答:是中国。中国有多少个麦克风?至少有4亿2千万个,因为中国有4亿2千万个网民,世界最多;很快要增加到7亿个,因为中国有7亿个移动电话用户,也是世界最多。”  “互联网时代是麦克风时代,使用无形的麦克风生活、工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时尚。中国人用麦克风干什么?表达、社交、工作、娱乐,等等。在用途排行榜的前几名里就包括
期刊
2010年10月13日,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宣系统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主题为:分析研究新疆目前外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洽淡研讨对口援疆外宣工作事宜及合作项目,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新疆外宣工作,大力营造有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舆论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新疆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
期刊
“澳大利亚馆的每一幅作品每一段音像、每一处展示,都印刻着这个国家的多元性。访客们可以充分感受不同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在2010年6月8日举行的澳大利亚国家馆日活动中,澳大利亚总督昆廷·布莱斯对澳大利亚馆接待了超过150万的访客充满自豪。悠久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独特融合,正是这个国家的魅力所在。    “锈”外慧中的场馆    乍看澳大利亚馆外观,满眼的“锈红色”。而其背后,正是这个国家的现代科技与自然
期刊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上海世博局合作,通过国际在线网络平台,共同推出多文种、多媒体官方电子杂志《城市之光》,立体展现上海世博会主题和人文特色,为国际社会和境外受众了解上海世博会,开辟新颖独特的渠道,取得良好传播实效。    亮丽图景    《城市之光》由国际在线负责设计、制作,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打造了一系列“城市建设提升人类幸福”的经典范例。依托
期刊
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白翎岛附近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并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46人丧生。这一事件犹如一把“导火索”,使原本紧张的半岛局势更加恶化,充满危机。韩国认定“天安”号警戒舰系“朝鲜小型潜水艇实施的鱼雷攻击”所致,朝方认为这“纯属捏造”、“是对朝鲜的挑衅行为”,由此双方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舆论对抗,并逐步演变为牵动国际社会关注的舆论焦点。    剑拔弩张,
期刊
2010年是中国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全面升级传播硬件,深度接轨国际话语,高度重视传播效果。因而,2010年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就带有了浓重的国际传播自觉的色彩。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拼抢新闻制高点    在中国新闻报道的竞争中,重大突发事件是中外传媒拼抢的制高点。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突发7.1级大地震,新华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