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保过班”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涉及面包括各类考试,广告上“协议保过,不过退款”的口号也令人超级心动……现实中的“保过班”真的如此神奇吗?
特邀专家 焦景收
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民商事法律风险管控专家
事件聚焦
“保过班”两年诱骗420万
1975年出生的刘某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2009年,他在北京注册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从事会计师从业资格、会计师职称培训业务。
从成立学校开始,刘某就开设了“保过班”。几年来,“保过班”的名号为刘某招收了大量的学员。据这些学员介绍,刘某曾多次称自己有特殊关系,承诺考前有老师以押题形式透露部分考题内容,还承诺考试结束后可以通过阅卷老师帮助提高分数,保证学员能够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很多学员被这样的宣传语和承诺吸引,不惜花费高额学费报名。
而刘某在收取学费后,为了能给学员一个“保过”的交代,他通过一系列非法操作,从财政局某相关人员处高价买到北京会计网的登录账号及密码,在北京会计网上修改会计师资格、职称水平的网上信息库,将其招收的学员信息非法加入到该信息库。在修改完网上信息之后,刘某又私自制作一批假证书发给学员,并让他们去北京会计网上查询,以此来证实自己的“保过班”的确卓有成效。
然而,虽然学员所使用的假证信息在北京会计网上可以查到,但这些信息根本不在人事部门的相关数据库内。
2012年4月,一位学员在应聘时被告知持伪造会计师资格证并被取消了笔试资格,学员发现受骗之后立刻报案。此后,陆续又有二十余名学员报案。很快,刘某以及财政局的相关责任人被警方抓获。
据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共有二百余名学员被骗,涉及金额高达420余万元。但这些钱已被刘某用于个人享乐,挥霍一空。目前,涉嫌诈骗的刘某被北京市东城检察院提起公诉。
“保过班”成了“外包班”?
肖林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为提高通过率,肖林意欲在考前参加某知名培训机构的考试辅导班。
该机构向肖林推荐了“司考保过班”,称“保过班”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内知名教授授课,如果“不过”,机构就全额退还学费,学员没有任何损失。肖林思虑再三,签下合同并缴纳了上万的培训费。
但上课后肖林发现,这个“保过班”已经被转给了另一家培训机构。培训班的授课人员、授课时间等全部更换了。虽然对此十分不满,但为了不影响复习进度,肖林还是坚持上完了辅导班。
考试后,肖林得知自己没有通过,找到该培训机构要求返还全部培训费,但该机构却表示不能退费,只能安排肖林以优惠价格重修培训课程。肖林一气之下将培训机构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全部学费……
最终在法院调解下,培训机构给付肖林培训费和补偿款共一万元。
专家说法
目前市场上各类培训机构往往用“保过”来吸引人们参加培训,对这类宣传,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应要求培训机构将承诺的事项落实到合同条款里。尤其是教育培训合同属于特殊的服务合同,其标的不仅仅是财物的给付,还涉及到特定的行为。
在签订此类合同时,消费者要仔细审查,对于培训人的资格、水平,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事项要反复核对。特别是在培训机构大量使用其事先制作好的格式合同时,消费者更要关注自己的权利是否被剥夺或限制。
在本案中,肖林虽主张培训机构向其表示若不能通过考试则全额退还学费,但合同中并没有相关文字记载,案件中的退款更多的是考虑到培训机构私自将辅导班转给其他机构,属于违约行为,从而承担相应责任。
“保过班”成了“泄题班”?
李良经营着一家教育机构,以国家建造师资格考试培训为主。学校除北京总部外,还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二十多家加盟分校。由于李良平日在外地居住,北京总部由其好朋友杨晶负责。该校的建造师资格考试培训班共分4种类型,其中“保过班”的学费为一万元。
几年前,深圳一家培训公司的龙某主动与北京总部负责人杨晶联系,并称有当年全国建造师资格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并将其中一科答案传给了杨晶。一开始,李良、杨晶因无法确认考题的真实性而没有购买。直到他们看到试题后,确认了龙某提供答案的真实性,加上第二年的考试在即,于是两人决定从龙某处买题,以提高“保过班”的通过率获取高额利润。
此后杨晶打电话联系龙某后几经协商,双方以10万元价格成交。在付款后,龙某通过网络将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A、B两套考试及答案发给了杨晶。两人拿到试卷后,随即通知员工连夜用事先购买的大量不记名手机卡,将答案以短信的形式发到了“保过班”考生手中……
考试结束后,多地警方发现当地的这家培训机构分校有泄露考题答案的嫌疑,此后,北京警方将李良和杨晶拘捕。最终,李良因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杨晶被判刑2年,缓刑2年。而该校“保过班”所有收到了考题短信的学员的成绩,也被全部取消……
专家说法
“保过班”就是抓住了考生对“保过”理解的误区。一些人看到“保过”自然会以为培训机构会提供一些“额外”资源。本案中就出现了这种提供考题答案而违法犯罪的行为。现实中,培训机构内部所说的“保过”其实是:今年没有过,保你明年过。“保过”的说法只是一种后续保障。由于很多学生前期和培训机构进行的是口头咨询,很少做深入了解,等交了钱签了协议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本案中,李良和杨晶的做法违反了教育规律,违背了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教一方”和“学一方”双方共同的努力。对此类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恶意违法者,应当加大其违法成本,净化培训教育市场。
“保过班”不等于“包过班”? 花钱报了“保过班”,以为可以用钱敲开学位之门,但最终不但没能通过考试,还陷入了退费困局。受害人陈磊在“忍无可忍”之后,决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陈磊是一名大学生,他的英语不好,如果考不过学位英语,他将拿不到学位证。可要硬考,他又一点信心也没有。
2013年1月,陈磊收到了某教育机构的宣传单:“签约保过,不过退款”,这一口号让他动了心。陈磊随后来到该机构的报名点,据他称,当时工作人员的描述是:“报了2500元的保过班,我们还可以帮你改成绩,保证你过。”
陈磊爽快地报了班,但之后再没接过培训中心的电话,没有通知任何培训课程,直到考前他连套模拟题都没收到过,“他们只让我放心考,我一直以为他们真的可以帮忙改成绩。” 3月底,成绩出来后,陈磊大跌眼镜——26分。
“感觉受骗”的陈磊赶紧去报名点要说法,工作人员给他的答复是:可退费,也可选择免费进入2014年的“保过班”。陈磊选择了退费,可辗转多次,一直没有收到退款。
后来,陈磊在一家媒体的帮助下联系上了该教育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说,公司有严格退费程序,退款人需提供原始收据、成绩单、协议等材料,如果没有就很难核实身份。另外,退费也需要一定手续和时间。此外,该负责人还称,陈磊对“保过班”的理解有误,“‘保过’是‘保证过关’不等于‘包过’”,并称其有详细的课程,参加“保过班”也是要上课学习靠实力通过考试的。
而对于陈磊透露的“工作人员说可改成绩”的话,该负责人坚决否认!
专家说法
打着“保过班”做宣传的培训机构很多,但法律并没有对“保过”和“包过”做出界定,很多教育机构只是用这样的字眼抓住了考生们的侥幸心理而已。
因此,对学员来说,选择“保过班”不要盲目,应当尽量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协议,如果对方提供的是格式条款,可在对方给予解释时通过录音方式留取证据。否则,即使考不过想要退款也很难。有的保过班规定,退款时必须出示很多证件,缺一不可。另外,退款的时间、地点、通知方式等都有可能成为退款隐患。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专家提示
一流培训机构从不“保过”
如今的培训市场非常混乱——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一流的培训机构是几乎不会做“保过”承诺的,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足够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二流培训市场中,培训班良莠不齐,“保过”作为一种市场策略,是为了争夺生源。还有一部分培训机构,实力不够,最后没有能力兑现,最终“不得不骗”;还有一类培训机构纯粹就是骗子,噱头越大越不可靠。
鉴于此,消费者在上学报班的问题上一定要理性对待,不盲目跟风,不轻信各种优惠。同时加强法律保护意识,在订立合同时注意细化合同条款,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留心保存证据,及时向法院主张权利。
首先,别信广告吹嘘。很多培训班喜欢打着名校、名师的旗号进行宣传,“特聘专家” “考试保过”,各种宣传层出不穷,而实际上存在很大出入。学员应注意核实情况,切勿在宣传人员的“花言巧语”下冲动消费。
其次,当心霸王条款。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往往在合同中隐藏陷阱,消费者也不仔细查看合同,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消费者要关注合同中是否加入“扣除相关学杂费后退还部分款项”等不平等格式条款。
最后,注意索要票据。在报培训班前应对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以及退费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签订相关协议。而消费者在签好培训协议后要索取正规发票,对教育培训机构发放的招生简章、广告宣传单等资料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此作为维权依据。
特邀专家 焦景收
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民商事法律风险管控专家
事件聚焦
“保过班”两年诱骗420万
1975年出生的刘某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2009年,他在北京注册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从事会计师从业资格、会计师职称培训业务。
从成立学校开始,刘某就开设了“保过班”。几年来,“保过班”的名号为刘某招收了大量的学员。据这些学员介绍,刘某曾多次称自己有特殊关系,承诺考前有老师以押题形式透露部分考题内容,还承诺考试结束后可以通过阅卷老师帮助提高分数,保证学员能够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很多学员被这样的宣传语和承诺吸引,不惜花费高额学费报名。
而刘某在收取学费后,为了能给学员一个“保过”的交代,他通过一系列非法操作,从财政局某相关人员处高价买到北京会计网的登录账号及密码,在北京会计网上修改会计师资格、职称水平的网上信息库,将其招收的学员信息非法加入到该信息库。在修改完网上信息之后,刘某又私自制作一批假证书发给学员,并让他们去北京会计网上查询,以此来证实自己的“保过班”的确卓有成效。
然而,虽然学员所使用的假证信息在北京会计网上可以查到,但这些信息根本不在人事部门的相关数据库内。
2012年4月,一位学员在应聘时被告知持伪造会计师资格证并被取消了笔试资格,学员发现受骗之后立刻报案。此后,陆续又有二十余名学员报案。很快,刘某以及财政局的相关责任人被警方抓获。
据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共有二百余名学员被骗,涉及金额高达420余万元。但这些钱已被刘某用于个人享乐,挥霍一空。目前,涉嫌诈骗的刘某被北京市东城检察院提起公诉。
“保过班”成了“外包班”?
肖林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为提高通过率,肖林意欲在考前参加某知名培训机构的考试辅导班。
该机构向肖林推荐了“司考保过班”,称“保过班”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内知名教授授课,如果“不过”,机构就全额退还学费,学员没有任何损失。肖林思虑再三,签下合同并缴纳了上万的培训费。
但上课后肖林发现,这个“保过班”已经被转给了另一家培训机构。培训班的授课人员、授课时间等全部更换了。虽然对此十分不满,但为了不影响复习进度,肖林还是坚持上完了辅导班。
考试后,肖林得知自己没有通过,找到该培训机构要求返还全部培训费,但该机构却表示不能退费,只能安排肖林以优惠价格重修培训课程。肖林一气之下将培训机构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全部学费……
最终在法院调解下,培训机构给付肖林培训费和补偿款共一万元。
专家说法
目前市场上各类培训机构往往用“保过”来吸引人们参加培训,对这类宣传,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应要求培训机构将承诺的事项落实到合同条款里。尤其是教育培训合同属于特殊的服务合同,其标的不仅仅是财物的给付,还涉及到特定的行为。
在签订此类合同时,消费者要仔细审查,对于培训人的资格、水平,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事项要反复核对。特别是在培训机构大量使用其事先制作好的格式合同时,消费者更要关注自己的权利是否被剥夺或限制。
在本案中,肖林虽主张培训机构向其表示若不能通过考试则全额退还学费,但合同中并没有相关文字记载,案件中的退款更多的是考虑到培训机构私自将辅导班转给其他机构,属于违约行为,从而承担相应责任。
“保过班”成了“泄题班”?
李良经营着一家教育机构,以国家建造师资格考试培训为主。学校除北京总部外,还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二十多家加盟分校。由于李良平日在外地居住,北京总部由其好朋友杨晶负责。该校的建造师资格考试培训班共分4种类型,其中“保过班”的学费为一万元。
几年前,深圳一家培训公司的龙某主动与北京总部负责人杨晶联系,并称有当年全国建造师资格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并将其中一科答案传给了杨晶。一开始,李良、杨晶因无法确认考题的真实性而没有购买。直到他们看到试题后,确认了龙某提供答案的真实性,加上第二年的考试在即,于是两人决定从龙某处买题,以提高“保过班”的通过率获取高额利润。
此后杨晶打电话联系龙某后几经协商,双方以10万元价格成交。在付款后,龙某通过网络将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A、B两套考试及答案发给了杨晶。两人拿到试卷后,随即通知员工连夜用事先购买的大量不记名手机卡,将答案以短信的形式发到了“保过班”考生手中……
考试结束后,多地警方发现当地的这家培训机构分校有泄露考题答案的嫌疑,此后,北京警方将李良和杨晶拘捕。最终,李良因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杨晶被判刑2年,缓刑2年。而该校“保过班”所有收到了考题短信的学员的成绩,也被全部取消……
专家说法
“保过班”就是抓住了考生对“保过”理解的误区。一些人看到“保过”自然会以为培训机构会提供一些“额外”资源。本案中就出现了这种提供考题答案而违法犯罪的行为。现实中,培训机构内部所说的“保过”其实是:今年没有过,保你明年过。“保过”的说法只是一种后续保障。由于很多学生前期和培训机构进行的是口头咨询,很少做深入了解,等交了钱签了协议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本案中,李良和杨晶的做法违反了教育规律,违背了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教一方”和“学一方”双方共同的努力。对此类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恶意违法者,应当加大其违法成本,净化培训教育市场。
“保过班”不等于“包过班”? 花钱报了“保过班”,以为可以用钱敲开学位之门,但最终不但没能通过考试,还陷入了退费困局。受害人陈磊在“忍无可忍”之后,决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陈磊是一名大学生,他的英语不好,如果考不过学位英语,他将拿不到学位证。可要硬考,他又一点信心也没有。
2013年1月,陈磊收到了某教育机构的宣传单:“签约保过,不过退款”,这一口号让他动了心。陈磊随后来到该机构的报名点,据他称,当时工作人员的描述是:“报了2500元的保过班,我们还可以帮你改成绩,保证你过。”
陈磊爽快地报了班,但之后再没接过培训中心的电话,没有通知任何培训课程,直到考前他连套模拟题都没收到过,“他们只让我放心考,我一直以为他们真的可以帮忙改成绩。” 3月底,成绩出来后,陈磊大跌眼镜——26分。
“感觉受骗”的陈磊赶紧去报名点要说法,工作人员给他的答复是:可退费,也可选择免费进入2014年的“保过班”。陈磊选择了退费,可辗转多次,一直没有收到退款。
后来,陈磊在一家媒体的帮助下联系上了该教育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说,公司有严格退费程序,退款人需提供原始收据、成绩单、协议等材料,如果没有就很难核实身份。另外,退费也需要一定手续和时间。此外,该负责人还称,陈磊对“保过班”的理解有误,“‘保过’是‘保证过关’不等于‘包过’”,并称其有详细的课程,参加“保过班”也是要上课学习靠实力通过考试的。
而对于陈磊透露的“工作人员说可改成绩”的话,该负责人坚决否认!
专家说法
打着“保过班”做宣传的培训机构很多,但法律并没有对“保过”和“包过”做出界定,很多教育机构只是用这样的字眼抓住了考生们的侥幸心理而已。
因此,对学员来说,选择“保过班”不要盲目,应当尽量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协议,如果对方提供的是格式条款,可在对方给予解释时通过录音方式留取证据。否则,即使考不过想要退款也很难。有的保过班规定,退款时必须出示很多证件,缺一不可。另外,退款的时间、地点、通知方式等都有可能成为退款隐患。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专家提示
一流培训机构从不“保过”
如今的培训市场非常混乱——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一流的培训机构是几乎不会做“保过”承诺的,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足够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二流培训市场中,培训班良莠不齐,“保过”作为一种市场策略,是为了争夺生源。还有一部分培训机构,实力不够,最后没有能力兑现,最终“不得不骗”;还有一类培训机构纯粹就是骗子,噱头越大越不可靠。
鉴于此,消费者在上学报班的问题上一定要理性对待,不盲目跟风,不轻信各种优惠。同时加强法律保护意识,在订立合同时注意细化合同条款,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留心保存证据,及时向法院主张权利。
首先,别信广告吹嘘。很多培训班喜欢打着名校、名师的旗号进行宣传,“特聘专家” “考试保过”,各种宣传层出不穷,而实际上存在很大出入。学员应注意核实情况,切勿在宣传人员的“花言巧语”下冲动消费。
其次,当心霸王条款。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往往在合同中隐藏陷阱,消费者也不仔细查看合同,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消费者要关注合同中是否加入“扣除相关学杂费后退还部分款项”等不平等格式条款。
最后,注意索要票据。在报培训班前应对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以及退费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签订相关协议。而消费者在签好培训协议后要索取正规发票,对教育培训机构发放的招生简章、广告宣传单等资料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此作为维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