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里生命与人性的真实远比剧本曲折离奇,而涉及的知识多如牛毛。张羽,用记录的方式将二者绝佳地糅合在一起,最终让读者在健康问题上少走弯路。
《只有医生知道3》又蹿上了各大书店和网站的热销榜。本书的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张羽,被网友调侃成最会写故事的医生和最会看病的作家。
“我始终都是一名医者,无论写作或者看病。”她轻描淡写地笑。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实习医生那天起,张羽就不停思考何为医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当在临床上摩拳擦掌了十几年后,她发现不停地救治、反复地做病情解释后,同样的病情仍旧会在一拨又一拨、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身上出现。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但知识却有一劳永逸的存在形式——书。二十几年间经历的人与事,像火山爆发般倾泻而出。张羽奋笔疾书,一一记录。
无论哪一种身份,作家或者医者,张羽始终在践行医者仁心般的使命。
情定协和
1991年高考结束后,张羽进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后来一路挺进,直接读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学子们心中高不可攀的医学圣殿——的博士。
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却是一个怀春少女的意外之喜。
即将毕业之际,协和医院前来学校海选两名实习医生,如果实习期间表现良好,毕业后就有机会留在协和。这对全校学生来讲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当时海选的条件却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一个是专业课成绩位列年级前十名,一个是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张羽所在系是日语医学,毕业证、学位证、奖学金等等都和英语学习不搭边,大家更多的是忙着去日本留学。
唯独张羽,在大家各思前程之际却嘻嘻哈哈地搞起了暗恋,还听信了“只要优秀,就能获得大师哥垂爱”的传言。于是,她背完《新概念英语》又背《单词5000》,晚上睡觉都是英语听力磁带催眠。
等她顺利考过英语六级,大师哥却没了踪影,不过,却意外获得了去协和当实习大夫的面试机会。凭借优异的个人表现,张羽一路过关斩将,竟挤过了那条独木桥,成为了协和的一员。
只有医生知道的故事
协和医院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用张羽的话说,“一块天花板掉下来,砸到10个人里头一半以上是博士,不是博士的,还有可能是博士后或者博士导师。”但就是这样一个菜鸟,在身心还未完全被系统格式化之际,发现了很多著名专家医者都不屑于思考的问题。
实习转正半年后的一个春节,大年初五那天,张羽被赶鸭子上架委以“妇产科急诊室一线值班医生”的重任。
为了不露怯,她搬了一本妇产科教科书坐镇。可第一次坐诊就遇到了难题。一位女大学生在女同学的陪伴下前来问诊,说是痛经,让张羽开点止痛药。
张羽按惯例问完姓名、年龄,接着应该问“有没有过性生活”,当时她自己都没有过性生活,却要问一个21岁的大学生,张羽的脸都红了。
“没有啊,大夫,为什么问这个,我就是痛经,原来吃片止痛药就好,不知道為什么这次不管用了。”
张羽的脸又红了一圈,但问诊流程不能省,在尴尬的氛围中她还是坚持为那姑娘做了身体检查。
可等张羽把手往那姑娘的腹部一放,她的身体差点跟着张羽的手跳起来。直觉告诉张羽,这不是痛经这么简单,一般来说不是炎症就是出血。
她示意那姑娘的女伴到诊室外面等,又问了她一次同样的问题:“你有过性生活吗?”
“没有,刚才不是问过了吗?”
“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现在诊室里没有你同学。”
“大夫,我真的没有过。”姑娘始终咬紧牙关一脸无辜。
在排除了阑尾炎的可能性后,那就有可能是宫外孕,但对于一个始终不承认有过性生活的姑娘,又不能直说。张羽最终只能通过一张化验单让她低头。尿妊娠实验化验单上一个醒目的红色加号。
“这个化验报告说明你怀孕了。”
见铁证如山,那姑娘才终于垂下眼帘:“对不起大夫,确实有过,但我们只有过一次,还是在安全期,况且我自己也买过验孕试纸试过,试纸上是一道红杠。”
张羽捏了一把冷汗,她不禁回想起读书时就曾听过的那个案例。父母死活不相信自己尚未婚嫁的女儿怀孕,最终导致女儿因未能及时就诊宫外孕死亡。
二十年前中国还视性为洪水猛兽,如今,社会对于性行为,尤其是婚前性行为宽容了太多,前后变迁剧烈。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人对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尤其像这种有文化、会自学、对避孕略知一二、盲目自信还和医生斗智斗勇的病人,更容易走入误区。
而这些问题在具备一定的妇科知识后,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规避。医者负责救人,患者只顾求药,谁人来传播基础知识,以儆效尤?
不能只有医生知道
从接手第一个患者开始,这个问题就不断在张羽心中盘桓。当别的医生以每天能做10起人流手术标榜战绩时,医术上同样不断精进的张羽,内心却感到不安。
她兢兢业业,每天提前到医院,中午不休息,很少按时上下班,周末加班家常便饭,经常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的时候,常整个上午不喝水、不去一趟厕所,一刻也不离开诊室。但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且更多时候是在说重复的话,重复地做病情解释,做重复的手术。
张羽感到疲惫,在看到类似的伤害如噩梦轮回般,不断发生在一拨又一拨女性身上时,她更感到痛心。 2010年末,她终于憋不住“不吐不快”, 发泄般地将二十多年从医经验、所经历的人与事,写成一则则鲜为人知而又真实的妇产科故事。
她的笔下,有人因紧急避孕药服用方法不当,导致意外怀孕;小姑娘盲目使用药流,引发并发症;新婚夫妇缺乏性常识,她还在书中传授了性爱知识……
从孕育、子宫健康到怀孕、产子,张羽都用一个个活生生案例,传播了一个个简单易懂的专业知识,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这才是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
张羽给这本书起名叫《只有医生知道》,意味着想要告诉给更多的人听。此书出版后,很快登上各大书店和网站的热销榜。当听说有人因为看了自己的书,通过自我判断并及时就诊得救的故事后,张羽总会笑着说:“医生这个行业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确实是因为你活了下来。”
当自己成为产妇
但这样一位身经百战、专业能力过硬的妇产科医生,当自己生育时又会遭遇什么样的问题?
张羽怀孕时尽管积极运动,严格控制饮食,还是把肚子中的女儿养成了3900克的巨大儿。医生一测量,骨盆太窄,只能剖宫产。
但这绝不是什么难题,最令她头疼的,还是与她那受过传统育儿观念洗礼的婆婆之间的世纪之战。
“战争”从女儿一落地就开始了。张羽把刚出生的女儿抱到胸前准备喂奶,婆婆见状,连忙走过来阻止:“刚下来的奶不能给孩子吃,是脏的,得挤掉。”
可“初乳赛黄金”的道理张羽在念医科大学时就懂,连忙说:“不脏,初乳要尽量喂给孩子,量虽然不多,但里头全是干货。”
婆婆马上摆出一副身经百战的模样:“你没喂过孩子,不懂,这在咱们老家叫灰子奶,要挤了扔掉。就跟放自来水一样,你这头一回喂奶,管道从来没有疏通过,肯定要先放一放脏水。”张羽心里一百个不服气:“这个比喻真形象,只是毫无科学道理,敢情在她眼里,我就是一个生了锈的水管。”趁婆婆一不留意,就把奶头塞到了孩子嘴里。
这只是第一回合。婆婆在一边念念叨叨时,吸了几口没吸出奶水的孙女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婆婆赶紧把孩子抱过去,心疼地说:“哎呀,妈妈这乳房小小的、瘪瘪的,一看里头就没奶,什么都吃不到还让我们吃,简直就是糊弄人。”
在中国婆婆眼里,兒媳妇们天生都没奶。但实际上,每个女人都是天生的“奶牛”,宝宝一落地,奶水自然产出,“不管大的小的,盈盈一握,都是一把好乳。”张羽心里这番自豪着,婆婆那边依旧不停休,抖擞着一双干瘪的乳房,例数年轻时喂养三个孩子的丰功伟绩。“我的奶水经常把衣服浸成湿哒哒一片,只好把塑料布缝在衣服里面做内衬……我的奶水,孩子吃左边的时候右边也跟着往外滋,我得常备一个搪瓷缸子接奶,喂完孩子喂邻居家的狗崽儿,完了还能拿来浇花……”
身为医学博士的张羽,竟然无言以对。
月子矛盾更是大小冲突不断,最终张羽只能买来一本本简易教科书给婆婆看,并软硬兼施,与婆婆达成育儿共识。
写书只是一个开始
把自己的生育故事也写进书里,让读者对这个协和女医生有了更亲切的认识。张羽自评:“当你亲身把整个过程经历一遍,就更加能与患者感同身受。”
但她没想到,每一个发生在妇产科内的小故事像被点燃的导火索,让更多五花八门的女性问题浮出水面来。有人直接找到张羽所在门诊求助,在外地的干脆通过微博私信找她。面对铺天盖地塞得满满的私信邮箱,她却丝毫没有自豪感。
为什么女人对身体的关爱不能通过向离自己最近的医生求助来实现?她尽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回复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就像一本书能容纳的常识只能担当抛砖引玉的作用,她想找到另一种辐射面更广的解决办法。
张羽开始站上讲台,在一场又一场的全国巡讲中面对面为大家解惑。这种方式看起来最“笨”,但也最有效——如果有一百个人听了自己的讲座,每个人又可以影响几个身边的人,一个传一个,最终会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走出传统观念的桎梏。
这是一项浩大繁重的工作。让中国女性能够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该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点上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大医治未病,即是如此。
《只有医生知道3》又蹿上了各大书店和网站的热销榜。本书的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张羽,被网友调侃成最会写故事的医生和最会看病的作家。
“我始终都是一名医者,无论写作或者看病。”她轻描淡写地笑。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实习医生那天起,张羽就不停思考何为医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当在临床上摩拳擦掌了十几年后,她发现不停地救治、反复地做病情解释后,同样的病情仍旧会在一拨又一拨、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身上出现。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但知识却有一劳永逸的存在形式——书。二十几年间经历的人与事,像火山爆发般倾泻而出。张羽奋笔疾书,一一记录。
无论哪一种身份,作家或者医者,张羽始终在践行医者仁心般的使命。
情定协和
1991年高考结束后,张羽进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后来一路挺进,直接读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学子们心中高不可攀的医学圣殿——的博士。
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却是一个怀春少女的意外之喜。
即将毕业之际,协和医院前来学校海选两名实习医生,如果实习期间表现良好,毕业后就有机会留在协和。这对全校学生来讲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当时海选的条件却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一个是专业课成绩位列年级前十名,一个是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张羽所在系是日语医学,毕业证、学位证、奖学金等等都和英语学习不搭边,大家更多的是忙着去日本留学。
唯独张羽,在大家各思前程之际却嘻嘻哈哈地搞起了暗恋,还听信了“只要优秀,就能获得大师哥垂爱”的传言。于是,她背完《新概念英语》又背《单词5000》,晚上睡觉都是英语听力磁带催眠。
等她顺利考过英语六级,大师哥却没了踪影,不过,却意外获得了去协和当实习大夫的面试机会。凭借优异的个人表现,张羽一路过关斩将,竟挤过了那条独木桥,成为了协和的一员。
只有医生知道的故事
协和医院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用张羽的话说,“一块天花板掉下来,砸到10个人里头一半以上是博士,不是博士的,还有可能是博士后或者博士导师。”但就是这样一个菜鸟,在身心还未完全被系统格式化之际,发现了很多著名专家医者都不屑于思考的问题。
实习转正半年后的一个春节,大年初五那天,张羽被赶鸭子上架委以“妇产科急诊室一线值班医生”的重任。
为了不露怯,她搬了一本妇产科教科书坐镇。可第一次坐诊就遇到了难题。一位女大学生在女同学的陪伴下前来问诊,说是痛经,让张羽开点止痛药。
张羽按惯例问完姓名、年龄,接着应该问“有没有过性生活”,当时她自己都没有过性生活,却要问一个21岁的大学生,张羽的脸都红了。
“没有啊,大夫,为什么问这个,我就是痛经,原来吃片止痛药就好,不知道為什么这次不管用了。”
张羽的脸又红了一圈,但问诊流程不能省,在尴尬的氛围中她还是坚持为那姑娘做了身体检查。
可等张羽把手往那姑娘的腹部一放,她的身体差点跟着张羽的手跳起来。直觉告诉张羽,这不是痛经这么简单,一般来说不是炎症就是出血。
她示意那姑娘的女伴到诊室外面等,又问了她一次同样的问题:“你有过性生活吗?”
“没有,刚才不是问过了吗?”
“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现在诊室里没有你同学。”
“大夫,我真的没有过。”姑娘始终咬紧牙关一脸无辜。
在排除了阑尾炎的可能性后,那就有可能是宫外孕,但对于一个始终不承认有过性生活的姑娘,又不能直说。张羽最终只能通过一张化验单让她低头。尿妊娠实验化验单上一个醒目的红色加号。
“这个化验报告说明你怀孕了。”
见铁证如山,那姑娘才终于垂下眼帘:“对不起大夫,确实有过,但我们只有过一次,还是在安全期,况且我自己也买过验孕试纸试过,试纸上是一道红杠。”
张羽捏了一把冷汗,她不禁回想起读书时就曾听过的那个案例。父母死活不相信自己尚未婚嫁的女儿怀孕,最终导致女儿因未能及时就诊宫外孕死亡。
二十年前中国还视性为洪水猛兽,如今,社会对于性行为,尤其是婚前性行为宽容了太多,前后变迁剧烈。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人对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尤其像这种有文化、会自学、对避孕略知一二、盲目自信还和医生斗智斗勇的病人,更容易走入误区。
而这些问题在具备一定的妇科知识后,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规避。医者负责救人,患者只顾求药,谁人来传播基础知识,以儆效尤?
不能只有医生知道
从接手第一个患者开始,这个问题就不断在张羽心中盘桓。当别的医生以每天能做10起人流手术标榜战绩时,医术上同样不断精进的张羽,内心却感到不安。
她兢兢业业,每天提前到医院,中午不休息,很少按时上下班,周末加班家常便饭,经常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的时候,常整个上午不喝水、不去一趟厕所,一刻也不离开诊室。但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且更多时候是在说重复的话,重复地做病情解释,做重复的手术。
张羽感到疲惫,在看到类似的伤害如噩梦轮回般,不断发生在一拨又一拨女性身上时,她更感到痛心。 2010年末,她终于憋不住“不吐不快”, 发泄般地将二十多年从医经验、所经历的人与事,写成一则则鲜为人知而又真实的妇产科故事。
她的笔下,有人因紧急避孕药服用方法不当,导致意外怀孕;小姑娘盲目使用药流,引发并发症;新婚夫妇缺乏性常识,她还在书中传授了性爱知识……
从孕育、子宫健康到怀孕、产子,张羽都用一个个活生生案例,传播了一个个简单易懂的专业知识,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这才是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
张羽给这本书起名叫《只有医生知道》,意味着想要告诉给更多的人听。此书出版后,很快登上各大书店和网站的热销榜。当听说有人因为看了自己的书,通过自我判断并及时就诊得救的故事后,张羽总会笑着说:“医生这个行业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确实是因为你活了下来。”
当自己成为产妇
但这样一位身经百战、专业能力过硬的妇产科医生,当自己生育时又会遭遇什么样的问题?
张羽怀孕时尽管积极运动,严格控制饮食,还是把肚子中的女儿养成了3900克的巨大儿。医生一测量,骨盆太窄,只能剖宫产。
但这绝不是什么难题,最令她头疼的,还是与她那受过传统育儿观念洗礼的婆婆之间的世纪之战。
“战争”从女儿一落地就开始了。张羽把刚出生的女儿抱到胸前准备喂奶,婆婆见状,连忙走过来阻止:“刚下来的奶不能给孩子吃,是脏的,得挤掉。”
可“初乳赛黄金”的道理张羽在念医科大学时就懂,连忙说:“不脏,初乳要尽量喂给孩子,量虽然不多,但里头全是干货。”
婆婆马上摆出一副身经百战的模样:“你没喂过孩子,不懂,这在咱们老家叫灰子奶,要挤了扔掉。就跟放自来水一样,你这头一回喂奶,管道从来没有疏通过,肯定要先放一放脏水。”张羽心里一百个不服气:“这个比喻真形象,只是毫无科学道理,敢情在她眼里,我就是一个生了锈的水管。”趁婆婆一不留意,就把奶头塞到了孩子嘴里。
这只是第一回合。婆婆在一边念念叨叨时,吸了几口没吸出奶水的孙女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婆婆赶紧把孩子抱过去,心疼地说:“哎呀,妈妈这乳房小小的、瘪瘪的,一看里头就没奶,什么都吃不到还让我们吃,简直就是糊弄人。”
在中国婆婆眼里,兒媳妇们天生都没奶。但实际上,每个女人都是天生的“奶牛”,宝宝一落地,奶水自然产出,“不管大的小的,盈盈一握,都是一把好乳。”张羽心里这番自豪着,婆婆那边依旧不停休,抖擞着一双干瘪的乳房,例数年轻时喂养三个孩子的丰功伟绩。“我的奶水经常把衣服浸成湿哒哒一片,只好把塑料布缝在衣服里面做内衬……我的奶水,孩子吃左边的时候右边也跟着往外滋,我得常备一个搪瓷缸子接奶,喂完孩子喂邻居家的狗崽儿,完了还能拿来浇花……”
身为医学博士的张羽,竟然无言以对。
月子矛盾更是大小冲突不断,最终张羽只能买来一本本简易教科书给婆婆看,并软硬兼施,与婆婆达成育儿共识。
写书只是一个开始
把自己的生育故事也写进书里,让读者对这个协和女医生有了更亲切的认识。张羽自评:“当你亲身把整个过程经历一遍,就更加能与患者感同身受。”
但她没想到,每一个发生在妇产科内的小故事像被点燃的导火索,让更多五花八门的女性问题浮出水面来。有人直接找到张羽所在门诊求助,在外地的干脆通过微博私信找她。面对铺天盖地塞得满满的私信邮箱,她却丝毫没有自豪感。
为什么女人对身体的关爱不能通过向离自己最近的医生求助来实现?她尽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回复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就像一本书能容纳的常识只能担当抛砖引玉的作用,她想找到另一种辐射面更广的解决办法。
张羽开始站上讲台,在一场又一场的全国巡讲中面对面为大家解惑。这种方式看起来最“笨”,但也最有效——如果有一百个人听了自己的讲座,每个人又可以影响几个身边的人,一个传一个,最终会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走出传统观念的桎梏。
这是一项浩大繁重的工作。让中国女性能够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该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点上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大医治未病,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