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促平衡 实现课堂的双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矛盾体:教师和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课堂、学生与学生……其中,教师和学生就是最大的一对矛盾体。而正如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只有让这些矛盾体趋于平衡状态,课堂教学才能向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双赢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那么,如何寻找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呢?我认为学校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探索:
  一、从技术层面的管理来寻求教与学的平衡
  1、站在科学的高度,努力探求教学规律以实现教与学的平衡。
  如果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重视让老师们在常规教学之余多加反思,并组织教学骨干对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模式、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那么,定能有益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改变按部就班的做法,把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放到课堂前十五分钟的黄金时间来灵活处理。比如,像洋思中学那样先学后教、兵教兵,像杜郎口中学那样让学生大胆演示、相互观摩学习,像昌乐二中那样有组织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说这些学校尚难说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是,他们的改革都重视了教学规律的探索,重视了努力促成师生教学的平衡,而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许,适当改变传统的做法,尝试科学的新发现,会让师生都收到意外的惊喜。
  2、盘活校本化的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平衡打下根基。
  教师的智慧是一所学校潜力无限的教学资源,要经营好这一资源,必须做好集体备课的管理。集体备课是很重要的教学研讨形式,老师们分工合作,思维碰撞,最终达成共识。若组织得好,往往会带动一个教师团队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几年的辉煌业绩就与我们摸索出来的“三案定教”的集体备课形式密不可分,“三案定教”的基本操作过程为:(1)教案拟稿:分工到个人,由个人设计出教案发给所有老师;(2)集体议教:备课小组和科组分别就初稿和研讨课进行讨论,最终形成更合理的方案;(3)个性补教:老师们再根据自己的风格和所需设计出个性化的最佳教案。
  这样的形式能充分挖掘出教师的集体智慧并为我所用,使老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平衡发展,必然能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语文科组在教授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的过程中,由于这是初中最长的一篇古文,字词多、难度大,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走过一些弯路、耗时长,而且讲得很琐碎,效率较低。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校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好的方案:第一课时完成背景介绍、诵读训练、字词积累和翻译理解课文大意等任务;第二课时则抓住以下主问题来展开阅读活动:请用一个字概括诸葛亮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从文中找出印证这一感情的句子或内容。这样来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又高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概括课文内容和梳理全文结构的活动中来,因为文中所写的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三条治国建议以及回顾回顾历史、表达出师的决心等等事件都出自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耿耿忠心。这被老师们称为“点穴通经”模式。
  如此坚持不懈地钻研和积累下去,形成自己校本化的资源库,教学平衡、双赢课堂的实现便有了根基。
  二、从管理层面来努力促成双赢课堂的教学环境和制度
  教学平衡、双赢课堂的实现不仅涉及到教材处理、课型设计等环节,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状态、师生关系的协调才是关键之关键。只有教学设计合理并且课堂内外的气氛达到了理想状态,课堂才能真正地实现双赢!那么,如何促成课堂的平衡呢?美国布鲁斯坦博士认为:双赢的课堂不仅要让教师的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者”,而且还要专注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和课堂文化的打造。因为“师生关系是学生取得学习进步的基本背景要素,而且是唯一最重要的因素”。的确,在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中和优质的师生关系之下,不仅那些破坏性的学生行为很难或者无法对教与学产生干扰,而且,学生全情投入,愉快地参与,学生的智慧必然会在教师的协调和引导下绽放出最绚烂的火花。我们的课堂当然就能在平衡与和谐中良性发展。难怪布鲁斯坦博士还强调:“要创造积极的课堂文化——即使暂时以牺牲课程进度为代价!”
  但是,双赢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双赢的品质,而且要求在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及教辅人员之间建立双赢的人际互动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双赢的管理必须有合理的制度加以配合,双赢课堂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努力创设双赢的教学环境和制度。我们期待着教育部门的管理者能在这方面拿出科学而强力的举措!
其他文献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
期刊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学习文言文是掌握现代语文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一、注重读  加强诵读,夯实基础。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必须做到:第一,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常有一些文言古字,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首先读准这些字音,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理解古文。第二,读顺文章。学生如果要真正了解
期刊
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勇挑重担,为新型人才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合作写作的尝试  人们认为写作是个体的行为方式,作文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为中心而展开的,忽视了合作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合作学习
期刊
一、七年级:突出真实性,实现“无我”→“真我”的单向转变  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开始有了较大提升,理想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在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认知发展——形式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要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关注世界,从忽略自我的“无我”状态转变为认识自我的“真我”状态。通过以下途径积累真素材,塑造真实自我,使学生形成一种“求真”的写作习惯。  1、从教材中寻“真”,为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的味道,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历经十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1)扎实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也是最有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因此,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势在必行。  一、重朗诵  欣赏古代诗词,一定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诵读是读诗词的基础,读诗词而不能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以说它难,是因为作文是一种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大到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小到遣词造句、语法标点,无一不费思考,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表露,缺少个性色彩,甚至千篇一律,或抄袭范文,或空话连篇。为改变此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放飞写作灵感,写出真情实感。感悟人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养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才能使教育充满活力,只有教学改革,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再次腾飞。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只有不断地学习,转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才能适应这飞速发展的社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老师是主宰,学生只知道一味听从,老师说是什么,学生就记住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是讲得嗓子都哑了,学生是学
期刊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
期刊
和我们学校一些老教师一样,没接触过这样的学生谁也不会相信天下竟然还有这样差的学生。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当过班干部,学习上要么各科整体差,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不能全面发展。基础差,入学成绩都是四百多分,还有三百多分,甚至二百多分的;学习习惯差,对课堂知识不重视,不能及时地做笔记,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有选择地做笔记,作业也重视不够,刀架不到脖子上绝不做作业;不善于思考,听课也只是听,不会思考加工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