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生平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

来源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2008年11月26至2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了“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生平思想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们参加了会议。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畅所欲言,对刘少奇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讨。
  
  一、刘少奇生平事迹及贡献
  
  南京大学根据地研究所所长马洪武教授指出,刘少奇对华中抗战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领导华中军民胜利地进行反顽斗争,旗帜鲜明地领导军民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顽斗争,很快地打开了抗战局面;第二,放手大胆地领导华中军民创立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军事建设、财政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王刚对刘少奇任北方局书记期间对河北省的重要贡献进行了概述,他认为刘少奇在此期间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1.思想指导方面,纠正“左”倾错误思想,努力开展白区工作;2.政治组织方面,恢复和发展各地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3.军事斗争方面,组织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4.统一战线方面,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主任李蓉认为,刘少奇对党的七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有:其一,对七大的准备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二,为大会的圆满召开做出了贡献;其三,对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四,为七大路线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党组书记罗雄对刘少奇“天津讲话”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三个方面:1.安抚了民心,发展了生产,保障了就业;2.恢复了经济,稳定了天津,影响了全国;3.启用了民主人士,扩大了统一战线,调动了积极因素。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馆长卜穗文研究馆员指出,建国后,刘少奇多次到广东视察和指导工作,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第一线直接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总结了许多符合客观情况的经验,对广东的工作倾注了许多心血,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指导性意见,加速了广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008年11月11日,胡锦涛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继贤中将指出,刘少奇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刘少奇既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又是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刘少奇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担任军队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和新中国国防的巩固,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刘少奇在军事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宝贵财富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丰富卓越的军事实践。例如:1933年,刘少奇领导筹建中央苏区红军工人师,在长征中历任红八军团中央代表、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战中,刘少奇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他卓有成效地展开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的创建工作;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委,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一支铁军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二是创新科学的军事理论。主要理论观点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必须发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要全面加强人民军队的政治、军事、后勤建设;必须要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要适时地进行军事战略转变;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其三是光耀千秋的革命风范。我们一要学习刘少奇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二要学习刘少奇谋深计远的战略思维,三要学习刘少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要学习刘少奇奋发有为的开拓精神,五要学习刘少奇富国强军的使命意识。
  随着最近《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5、6、7卷的出版,研究刘少奇的外交思想就有了最新的资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赖鹏辉把刘少奇对新中国外交的贡献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建国前夕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刘少奇为突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孤立和封锁,取得新中国外交上的第一个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二,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刘少奇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三,刘少奇在国家主席的领导岗位上为我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而且我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他为开创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刘少奇的民生和民本思想
  
  牡丹江师范学院董一冰教授指出,刘少奇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充分体现了对于民生的关注,他对民生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有一定的独创性,他的民生思想是新时期民生思想的重要思想渊源。刘少奇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改善民生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2.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3.改革经济体制保障民生问题的解决;4.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群众利益;5.改革教育制度实现教育公平。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易斌从刘少奇在长沙的44天考察中分析刘少奇的民本思想。他把刘少奇的民本思想归纳为八个字:“亲民、爱民、为民、富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刘少奇民本思想的基点是走群众路线;第二,刘少奇民本思想的本色是亲民爱民;第三,刘少奇民本思想的落脚点是为民富民。
  
  三、刘少奇的经济建设思想
  
  中南大学曾长秋教授指出,刘少奇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奠基者之一,他对经济建设作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对推进后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走自己的路,建立我国的工业体系;2.我国工业化的速度,必须兼顾人民的生活水平;3.实行政企分开,按行业改组企业集团;4.开放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指导生产;5.保护和发展非公有制,补充社会主义经济。
  湖南师范大学谭献民教授则从读刘少奇《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等系列手稿这一独特的角度来探讨刘少奇对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思考,他指出,刘少奇通过对农业供销合作社的分析,开始思考改变民主革命时期用发动群众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来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传统思路,即不靠群众运动而靠市场规律领导市场。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贺全胜教授对刘少奇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进行了研究,他把刘少奇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总结为五个方面:其一,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者发展关系,建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二,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奠定中国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其三,积极稳妥地解决积累和消费、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四,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试办托拉斯,积淀中国工业化的实际经验;其五,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奠定中国工业化的政治基础。
  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刘华清教授从刘少奇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来分析刘少奇的经济建设思想。他指出,刘少奇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探索的思想火花很多,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1.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提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方式,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2.在所有制结构上,提出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3.在工业管理体制上,提出改变按行政办法管理的做法,按照经济办法实施管理;4.在流通体制上,提出改革单一渠道,实行流通渠道的多样化;5.在劳动体制上,提出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6.在分配体制上,提出改革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西南交通大学何薇副教授和何云庵教授在阐述刘少奇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时指出,刘少奇在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构思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中国,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的思想。如:资本主义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试办托拉斯;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多样性、灵活性,利用自由市场和价值规律;借鉴资本主义体制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四、刘少奇党的建设思想
  (一)刘少奇党内监督思想
  武汉大学宋俭教授指出,刘少奇关于党内监督的思想资源非常丰富,且极具特色,其主要内容有:1.党内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2.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主张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来强化党内监督;3.重视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4.重视制度建设,强调必须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的体制和机制;5.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进行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6.要限制领导人的权力,加强对领导人的监督;7.强调增强党内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二)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
  中央文献研究室刘春秀研究员对刘少奇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加强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管理,确保执政党的坚强领导和干部队伍的纯洁;其二,加强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作风,确保执政党的集中统一;其三,信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杜绝官僚主义恶习,确保执政党取信于民;其四,加强交流干部制度,破除旧的帮派体系,增强执政党党员的党性锻炼。
  湖南省委党校雷国珍教授则具体地对刘少奇党内民主建设的贡献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既反对家长制又反对极端民主主义,是刘少奇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贡献之一。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张建华编审则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角度来研究刘少奇的民主执政理念,他指出刘少奇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民主执政做出了独特贡献,如:刘少奇提出了执政者必须扩大民主;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克服官僚主义,保持与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联系;必须以民主的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绝不能把专政机关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具等。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刘伯强认为,刘少奇在执政党建设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刘少奇首创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理论,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
  (三)刘少奇反腐倡廉思想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长黄仂指出,刘少奇在安源工运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是中共历史上反腐倡廉最早的先例和探索,所取得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刘少奇在安源工运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做法有:1.勇于直面批评,善抓关键人物;2.建立健全规章,规范管事管财;3.惩处教育并施,公开处置决定;4.大项工作报告,重大事情公开。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李桂芳副研究员指出,在建国后,刘少奇对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三个措施。第一,提高执政党党员标准,对党员干部实施系统的教育。第二,加强党风廉政的制度建设。这方面刘少奇主要有如下思考:其一是实现党政分工,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其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其三是权力限制制度;其四是取消特权制度;其五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第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反腐化斗争。
  军科院张东江教授把刘少奇党建学说的理论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1.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统一;2.坚持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3.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统一;4.坚持党的整体建设与党员个人修养相统一。
  另外,国防大学林蕴晖教授指出,刘少奇对匈牙利事件的思考中有许多值得执政党借鉴的精神财富:首先,要加强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的监督,订出一种群众监督的制度,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接近群众;其次,国家领导人员的权力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什么事情他有多大的权力,什么事情不准他做,应该有一种限制;最后,国家领导人员的生活水平应该接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过分悬殊。
  
  五、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湖南省社科院李吉研究员指出,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精准定位;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界定;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多方展开。
  
  六、刘少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中国社科院冯颜利教授指出,刘少奇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宝贵见解和主张。冯教授认为,刘少奇的这些思想火花和贡献主要有:第一,今后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恢复和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二,强调商品生产、搞活流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第三,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国防大学董志铭教授则总结了刘少奇对当代中国教育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他认为,刘少奇在教育建设和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把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与改造旧教育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吸收原有教育资源和有用经验,尽快培养出国家各项建设的急需人才,迅速打开当代中国教育的新局面;2.把现代性的教育改革与落后的教育现状和特殊的国内外环境联系起来思考,重视对苏联教育建设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积极指导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教育变革;3.创造性运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探寻青年学生和工人、农民群众闹事的深层原因,从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角度,认识和解决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4.立足于根本解决教育体制和方针的深层次矛盾,倡导发展多种教育形式,进而提出中国实行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工厂农村的劳动制度,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
  
  七、刘少奇的民主制度建设思想
  
  江苏省委党校张寿春教授指出,刘少奇一贯重视党和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见解,这些见解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其一,远见性。及早指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其二,辩证性。明确提出实行民主化与工业化是建设新中国的两大基本口号。其三,规范性。精辟论述推进民主政治必须由制度和法律来保障。其四,全面性。深刻阐明健全党内民主是促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关键。责任编辑:张新颜
其他文献
摘要:政党中心主义是中国的国家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生成的是政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政党国家转型。面对新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通过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合作、从全能到法治、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内定任命到党内民主等方武进行着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开启了政党国家的内部转型。  关键词:政党中心主义;政党国家;适应性;转型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作者简介:陈宏彩(1971-),男,湖南华容人,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杭州 311121    [摘 要]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具有自身特征,在世界上发展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其他制度难以比拟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是权利救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对传统救济机制的超越、创新和必要、有益的补充。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现实国情,通过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拓宽权利救济渠道,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
期刊
摘要:作为资本主义辩护理论的自由主义占据了19世纪政治思潮的主流。民主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何在民主的体制下更好地维护自由成为思想家们思考的重点。密尔是一位明确倡导民主的自由主义者,他对于民主的思考更具有合理性与进步性,标志着代议制民主作为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并为以后民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密尔;自由主义民主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
期刊
董一冰教授撰写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集学术性、史料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我国起步较晚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新成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图反映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该成果既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刘少奇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专著,又是一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推向深入的创新之作。作者能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且观点鲜明,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垒球化的思想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返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话语体系可以发现,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是以唯物史观为独特视角、从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展开的,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前提、行进动力、产生机理、演进特征、发展道路、最终归趋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是垒球化领域的认识提升和拓展,必然会为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进程上提供独树一帜的理论指导和理论视角
期刊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十七年科技法律制度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发展科学事业、奖励科学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的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十七年科技法制建设以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科技法规为基础,吸收和借鉴了苏联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十七年科技法律制度的运行,不仅贯穿于建国初期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而且蕴蓄于中国共产党人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法律意识中。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十七年;科
期刊
摘 要:经济学理论研究包含四个基本层次。方法论层次是研究者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哲学理念和基本视角;理论素养层次要求研究者在通晓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更为完善的理论;表达工具层次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以与他人交流和传播;实证检验层次是对自身或他人理论的检验。目前主流经济学普遍重视的数学建模仅仅是训练一种表达或分析工具,而计量经济学仅是一种检验方法,属于理论研究的最低层次。基于归纳的计量分析仅仅可以
期刊
[摘要]在“社区”内涵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功能主义和地域主义两种认知分歧,并在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治理困境,迫切需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和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性复归。共同体化的价值内核,在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程序的民主化、治理基础的契约化、服务对象的普惠化及居民交往的互助化五大表征。而推进社区“共同体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
期刊
[摘要]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历史科学奠基于“历史新大陆”的发现之上,认为历史科学的理论形态至今尚未完成,与之相匹配的“哲学”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阿尔都塞据此批判了误置马克思“历史科学”与马克思“哲学”的错误倾向,并重新检视了恩格斯与列宁阐发马克思历史科学的互补关系,揭示了“科学”与“哲学”、“政治”之间的关联机制。阿尔都塞的解读对厘定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前提、对象与方法具有重要参照价值。  [关键词]马
期刊
摘要:后股改时期,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的方向仍然是产权多元化。国有控股银行深化产权改革应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行国家绝对控股的高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二步,通过增资扩股、国有股减持等方式,过渡到国家相对控股的适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三步,在保证国家股对四大银行的控制力的基础上,形成由国家股、法入股、内部人持股、自然人股以及外资股组成的高度分散型产权结构,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成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