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基金业内有很多普通投资者难以预料的“猫腻”,这些隐藏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问题,是基金净值稳定增长的“隐形杀手”,需要投资者格外留意。
如今,在巨大的财富效应面前,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一场全民运动。基金是强调价值投资的中长期投资品种,买入并长期持有就会有不错的收益,但现在基金业内有很多普通投资者难以预料的“猫腻”,这些隐藏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问题,是基金净值稳定增长的“隐形杀手”,需要投资者格外留意。
2200万元昂贵学费凸现管理漏洞
近日,3家基金公司因为一个低级错误成了业内质疑的对象。今年9月5日,证监会专门下发通知,称截至上电转债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由于3家基金公司——南方、华安和泰达荷银,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手中持有的上电转债份额,结果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导致其资产合计受损2200万元。该事件一出,举世哗然。
造成此次基金投资损失的是投资者并不十分熟悉的可转债品种,该品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这类品种因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而被基金广泛投资。
可转债发行时一般都设有赎回条款。据悉,上电转债发行时的赎回条款为:“如果上海电力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公司有权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这样的条款就是业内所说的“强制赎回”。由于上海电力股票今年3月以来就一直高于转股价的130%即5.76元,上海电力于今年7月宣布8月15日强制赎回可转债,赎回价格为103.2元。
事实上,上电转债交易价格远远高于103.2元,今年5月底债券价格最高达到277.99元,到了8月14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还有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转股对应价值达到228.44元,卖出或者转股显然都要比被上市公司以103.2元强制赎回划算得多。在强制赎回的情况下,投资者如果不卖出可转债也不转股,那就是犯了可转债投资中最低级的错误。
在上电转债在被强制赎回之前一个多月内连续8次发布了《关于“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基金公司投资、交易和监察部门相关人员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竟然“忘记”了转股或者卖出可转债,由此可见一些基金公司投资管理中的漏洞。
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自去年8月中旬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这还是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在人们的印象里,一文不值的认沽权证行权、高价可转债被强制赎回等低级错误基本上都是新股民等散户出现的,作为专业投资者,基金公司发生这样的错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说“老鼠仓”是部分基金经理的素质问题,那近期“基金转债门事件”就暴露出基金公司管理上的问题。
人们一直相信,基金的运行有着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保证。在这样的专业机构专业操作中,即使有人出错,应该也会有团队的及时补救,好比足球赛有门将守门也有后卫护驾。然而,“上电转债门”恰恰让人们看到一些基金公司在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混乱,这不能不令“投基人”担忧,令基金公司形象受损。
更令人气愤的是,事件发生后,3家基金公司无一及时向公众披露,承担责任,做出积极的姿态,而是有意无意地掩盖和回避错误。尽管3家基金公司都动用了风险准备金弥补,对基民来说没有造成事实损失,但一个纪律严明管理强硬的团队无疑更能赢得“投基人”的信任,基金公司对已经发生的差错的态度,往往是公众重新评价公司的开始。可惜的是,这方面3家基金公司还是令人失望。
大面积暂停申购殃及定投
李女士今年2月在建行上海分行办理了上投优势基金的定投业务,约定每个月15日扣款1000元。4月,因上投公司暂停上投优势的申购,定投业务也随之终止。等到9月12日,她听说建行重新开通上投优势的定投业务,经过一番奔波,终于重新开通了定投业务,可期间上投优势的净值已从2.7元涨到了近6元,等待了几个月,错过了很大一笔收益,让李女士好不委屈。
近期,伴随基金暂停申购的浪潮,很多投资者都遇到了和李女士相似的问题。基金暂停申购后,相应的定投业务也被暂停几乎是普遍现象。细水长流的投资计划不明不白地被中断,投资者对此抱怨颇多。
“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是基金申购业务的一种方式,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提交申请,约定每期扣款时间、扣款金额及扣款方式,由银行于约定扣款日在投资者指定资金账户内自动完成扣款及基金申购业务。这种投资方式因为投资数额少,可进行长期投资,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
自10月份以来,就有华夏优势增长、华夏回报、华夏蓝筹LOF、广发聚丰、华夏红利 、中信红利精选等多只基金暂停申购和转换业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0只左右开放式基金处于暂停申购或限量申购的状态,这其中包括大部分收益叫人眼馋的“牛”基金。
基金申购一暂停,定投也跟着受到了牵连。绝大部分暂停申购的基金也同时暂停了基金定投业务。但让一些投资者不满的是,除了新办定投业务外,老客户的定投账户也遭到了“一刀切”的待遇。
由于定投业务是长期投资行为,投资者每个月往银行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基金公司按月在银行账户上扣款,而定投业务一停,投资者的资金就留在了银行账户上,不知情的投资者将白白浪费时间成本。根据业内规定,如果基金公司连续3个月没有扣款,定投业务将可能被取消。
基金暂停申购后,定投也随之终止是否合理?对此,有基金公司表示,投资者的定投合同是和银行签的,即由银行代为按时申购基金,基金暂停申购了,定投这种申购方式自然也会暂停。不过,很多投资者并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他们觉得既然签了约,就应该能按月申购。
面对这一争议,有基金公司给予积极响应。上投摩根近日公布,建设银行各销售网点将自9月1日起,继续为原有定期定额计划的投资者办理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这意味着,即使基金暂停申购了,原先办过定投业务的投资者可以接着按月买基金。目前,上投摩根旗下4只股票型基金全部处于暂停申购状态。
但是,还有很多基金目前仍然处于暂停申购的状态,如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旗下的景顺长城优选、景顺长城鼎益、景顺长城资源垄断、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以及银华基金公司旗下的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等。让投资者不解的是,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总会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而暂停业务相比之下就显得悄无声息。因此,做基金定投的投资者不能每月只顾存钱,还要及时查询账户信息。
后端收费也暂停
新基民在接受投资者教育时,肯定听说过这样的理论:如果你买基金是为短期赚钱,那么选择前端收费比较合适,因为手续费比后端要低得多;如果你买基金是长期投资理财,那么选择后端收费最好,因为持有时间越长,手续费越低,甚至可以降为零。
不错,前端收费是在申购时即支付申购费,而如果选择后端收费,可以在赎回基金时再支付申购费。一般基金公司规定持有3年以上,申购费为零。但是,近期不少基金公司暂停了后端收费,这意味着强制基民选择前端收费。
近期基金公司暂停后端收费的公告不断,记者走访各大银行发现,不少开放申购的基金,其后端收费同样是暂停状态,这显然已不是几只基金的个别现象,暂停后端收费的基金已越来越多。
基金公司对此的回答也各不相同。“主要是为了基金销售更加方便,为了更好服务于基金投资者!”“现在净值波动比较大,持有人又习惯短线操作,后端比前端收费高,交易起来不方便,所以就暂停了!”“我们是严格按照程序上报,获得了最终的审批!”记者仔细查阅了基金合同,对于前端和后端收费,基金合同普遍给予了明确的说法。比如目前已经暂停了后端收费的新世纪优选分红基金,其基金合同就明确规定:“本基金申购费率最高不超过2%,投资者可选择在申购本基金或赎回本基金时交纳申购费用。”很显然,选择前端收费还是后端收费,投资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更有甚者,近期新基金的发行,干脆取消了后端收费,而首次认购费率也是持续提高。以景顺长城精选蓝筹为例,其基金合同中对于后端收费一字未提,对于申购和赎回费率却有明确规定:“申购费率最高不超过5%,赎回费率最高不超过5%”。而首次认购费率对于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则达到了2%。而今年8月发行的新基金——光大保德信优势基金,同样对于后端收费没提一个字,反而对于申购费用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从同时开通前、后端收费,到暂停后端收费,再到取消后端收费;认购费率从1%到1.5%,再到2%,基金不愁卖,费用也随着水涨船高,这些则都要基民“埋单”。
基金经理无心业务业绩大幅下滑
除了定投、后端收费被单方面取消外,基民遇到的烦心事还有不少,尤其是基金公司信息披露,把一些很重要的变动信息遮遮掩掩地公布出来,投资者一不留神就看漏了,对自己的投资决策很有影响。
比如更换基金经理。9月15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司公告称,公司投资总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李学文掌管的内需增长基金去年曾以182.27%的净值增长率夺得股票型基金冠军。
然而,2007年以来,景顺长城旗下基金排名大幅下滑。有权威媒体报道称:“主要是因为李学文有意转投私募,无心经营,导致业绩不佳。实际上,他在今年初就表达过辞职意向,当时公司极力挽留,他才坚持到现在。”
虽然基金公司不断地强调,基金业绩良好,非基金经理一人之功。但基金经理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号召力,无法取代。每逢年初,基金研究机构都会出台一份关于基金经理变动情况的报告。令人失望的是,每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不断增加,平均任职期限不长于一年半。在美国,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一般超过5年。
根据晨星中国的报告,2006年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个公告属于基金经理离职,占295只基金总数的33.88%。这表明,去年有3成基金的基金经理由于各种原因调离职务,共涉及97人次,而在2005年,共有87位基金经理被公告调整岗位。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可能会引起基金在投资策略、投资风险、资产组合等各方面的改变,对投资者的影响不言而喻。富国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谢生在一次投资者报告会上表示,基金经理离职,是导致基金基本面发生重大改变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考虑赎回基金。
业内人士都知道,每逢月末、季末、年末,股市会无故飙升。因为基金要“做业绩”。前几年的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基金业发展不尽人意,短期业绩表现,便是基金之间竞争的焦点。在国内,无论是基金业,还是投资者,对基金经理业绩的考核,都相当“苛刻”。除了月评、季评、年评外,还有周评,甚至有投资者每天像盯着股价那样盯着基金的业绩。重压之下,基金公司往往由于基金短期业绩表现不佳,撤换基金经理。
近一两年,市场转好,基金业大翻身,尤其在2006年,一年内基金发行几乎超过前几年的总和。一批成熟的基金经理经过数年锻炼后,在业界创出自己的品牌。部分基金经理跳槽,或转投私募,自立门户,成为近年基金业人士变动的新现象。然而,基金经理的心理变动,“出工不出力”,很可能引起基金净值的大幅下滑,而受损失的则是投资者。
晨星资讯研究主管黄晓萍认为,基金经理跳槽后,投资者如何应对,至少应综合6方面的因素,再作判断。
一看基金的类型。即所投资基金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指数基金被动跟踪指数,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表现影响不大。相反,主动管理的基金,基金经理的操作对业绩影响则较明显。
二看单基金经理还是多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由双基金经理管理,或者基金经理本身配备了助理,那么,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的影响,比单基金经理离职的影响更小一些。因为两位(或者数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两人的投资风格会有相近之处。同理,基金助理协助基金经理工作的时间较长,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运作风格相当熟悉,一旦基金经理离职,原管理团队能及时填补空白,不至于使基金投资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基金业绩的大幅波动。
三看新基金经理的背景。基金经理离职后,基金公司自然会物色适当人选继任。新任基金经理的背景,是投资者决定是否赎回基金必须考虑的。若新任基金经理由原管理团队中的某一成员继任,如由原基金经理助理继任,对基金投资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如果由新人管理,则还要考察新基金经理的背景,比如他的从业经验和过往业绩。
四看投资策略是否有重大变化。一般而言,基金经理离职与基金公司实际公告日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基金撤换基金经理后,投资者可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基金的投资策略、组合、仓位等是否发生重大改变。如果新人上任导致基金投资发生改变,或者不符合持有人的期望和意愿,则投资者可以赎回基金。
五看基金契约。撤换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与基金契约有密切联系。有的基金在契约中对投资风格、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如撤换基金经理,对基金整体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另一些基金,契约规定的内容非常宽泛,基金投资方向对基金经理的依赖程度相对要高,撤换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也相应要大。
六看基金公司的实力。实力强大的公司,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相对小。一旦某个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公司凭借强大的投资研究能力和充足的人才储备,能够比较快地填补空缺,减少对基金投资的影响。对于小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公司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找到适合的人选,便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此外,由于每个公司给予基金经理的权限大小不一样。公司给予基金经理权限越大,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