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方式转型:主要问题与路径选择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管理体制看,当前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社会管理方式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面对纵横交错的新型社会利益格局,过去自上而下的控制式管理方式日益暴露出简单僵化、封闭短视、重管制轻服务等诸多弊端,迫切要求社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
  一、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上而下的控制式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社会权利的增长
  社会管理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对社会实施控制和管制(管制行政)。但是当社会的主体性、多元性日益突出的时候,社会自下而上地对政府行为和管理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也日益增强。因此,简单延续传统做法很容易造成政府意图和社会意愿、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利、政府管理方式和社会选择方式之间的冲撞,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国家权力大量越位挤压社会权利。强调运用行政权力对社会组织和公民进行严格的管制,一味追求对社会的绝对控制,控制方式缺乏弹性,从而导致社会抗议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人为分割社会阶层,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难以保障。源自计划体制下的户籍制度和身份制度,前者限制人口流动,后者把公民划分为农民、工人和干部等身份给予差别待遇。这种社会流动、制造社会等级的方式,方便了政府控制和管理,解决了短期问题,却侵犯了社会公平正义信念,其后果在较长时期内都难以消化,很容易使阶层界限凝固化,从而强化不同阶层的集团意识,引起社会隔阂、摩擦甚至社会冲突。
  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导致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责任不到位,又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搞“一刀切”,或者为了方便上级检查督促而强调标准,忽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隐性的不平等。
  四是混淆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边界。一些政府机构动辄把群众表达不同意见的行为、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属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定性为政治问题,从而在控制问题的方式上,要么上纲上线、滥用国家机器;要么惊慌失措、滥用政府财力。
  (二)单一性的行政化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型复杂的利益格局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习惯于长期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很少运用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实施社会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指令性、强制性地执行行政手段,实际上难以应对立体的、纵横交错的新型社会利益格局。主要体现在:
  一是单一的行政手段处理不好横向利益关系。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连结以横向关系为主,相关各方的权益具有平等的合法性。但是,政府使用行政手段介入其间的利益冲突,往往把这种横向的关系当作纵向的对待,重弹压轻协调,结果偏袒一方,甚至两边都不讨好。
  二是单一的行政手段也处理不好纵向利益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是一种纵向的利益关系。一些政府部门仍然秉持“破私立公”的传统思维方式,过分拔高公共利益,贬抑私人利益,要求私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结果导致公私利益的对立。
  三是“一刀切”的行政手段难以应对利益小群体的不同诉求。一些部门缺乏社会发展意识,无视群众的自主意愿,只管一厢情愿地采取行动,结果非但解决不了旧的问题,还会造成新的矛盾。此外,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社会管理方式也很容易导致行政人员的执法行为失范,从而造成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紧张。
  (三)封闭性的条块式管理难以应对开放流动的社会趋向
  当前政府社会管理的主导模式仍然是“条”、“块”分割,“条”与“块”、“条”与“条”、“块”与“块”各自为政,用这种方式去管理一个已经基本摆脱凝固、僵化形态,变得日益开放、流动、多变的社会,显得格外不适应。
  一是本位利益超越整体利益,部门利益高于公众利益。行政区划分割,易造成从管理者利益出发实施社会管理。在环境治理、食品和药物管理、土地监管、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条块之间利益冲突严重,协同治理的局面难以形成。而在超计划生育、流浪乞讨、流动摊贩等问题上,各部门又是“自扫门前雪”,工商、税务、质监部门协同动力不足,劳动、民政等民生部门的关怀总体缺位。如此,于己有利则多重管理,于己无利则相互推诿,重视管理者利益,轻视对被管理人群生活生计的关怀,削弱了配合政府管理的社会基础。
  二是经济目标掩盖社会目标,经济利益挤压社会利益。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地方政府唯经济论、唯GDP论,不惜以忽视甚至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往往导致制定经济政策忽视对社会效应的评估,制定社会政策忽视群众的真实需求,社会问题随发展进程而不断增加。
  三是信息垄断,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意愿和能力。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而社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主体。两类主体相遇,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就容易产生摩擦或冲突。一些政府部门仍旧习惯于信息垄断,不愿接受民众监督,多数官方网站的信息要么很少,要么常年不更新,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公众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扭曲政府管理意图,无法对政府行为做出恰当反应。
  (四)短期性的运动式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快速的社会发展
  没有长效化、常态化、长期化的管理机制和相应举措,社会管理就只能流于被动应付。等社会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整治,就难免突击式、集中式,发生政府社会管理中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一是短期治理诱发“游击战”,长期监管缺位。从大量的社会实例来看,城区管理中的“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是政府社会管理很难走出的怪圈。这种运动式的整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管理中的“打游击”、“捉迷藏”现象,背后的长效机制缺失才是根本原因。
  二是对社会危机缺乏有效预警,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准备不足。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预警系统的重要使命是对危机的发生事前进行科学预测,尽量使其化解于未然,以及将险情第一时间上报下达,使各部门迅速做好准备。然而在我国,危机预警这一重要环节却十分薄弱,缺乏高度的预警意识和必要的方法措施。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没有重视研究和制定社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社会格局深刻、迅速变动的状况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以至于捉襟见肘。   以上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是在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因结构冲突、体制摩擦、规范空白、部门利益冲突造成的,也有的是快速发展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历史积累和遗留的,还有的是因工作缺位、方法不当或某些工作失误形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社会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推进社会管理方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打破行政垄断,使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1、架构和完善多元主体间有序合作的社会管理方式
  一是在保证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培育和发展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社会管理工作,加强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监督指导。二是相信社会公众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助他与自助能力,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加大媒体对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宣传力度。
  2、探索和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方式
  一方面要构建开放性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行参与式合作治理,为其他主体参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创造便利条件,增加其他主体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合理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重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新型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及科学有效的公共危机处理与社会预警机制,推进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3、以社区为基础建设社会管理新阵地
  很多“社区服务中心”肩负着几十种服务功能,包括税收、治安、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卫生、防疫、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赋权于社区,妥善规范社区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使社区工作逐步专门化和专业化,建立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新机制。
  (二)整合社会管理手段,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单一僵化向灵活化转变
  1、建立健全分权式管理方式
  一是纵向上理清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作为中央政府一级,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制定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等全局性问题上,改变目前“基层想大事”、“上层抓小事”的不正常状况。作为中观层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一级,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结合本区域实际,详细制定区域内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监督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城市(包括乡镇)一级,是政府社会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主要落实者,切实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二是横向上解决政府部门间互相“推托扯皮”而出现的管理“盲区”。负责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管理部门,包括教文卫体、民政、社保等,应采用市场化、社会化等方式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负责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部门,包括公安、司法、社团管理、安全生产等,应采用行政、司法方式,确保社会稳定。
  2、合理引入市场化管理方式
  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借用市场化手段,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简单地借用市场购买的方式反而可能导致市场机制泛化,进而扭曲社会机制。所以简单地把社会问题当作经济问题来对待,让市场机制取代社会机制,让市场逐利性取代社会正义,违背了引入市场化方式的本意。
  3、全面完善预警化管理方式
  一是构建正式的体制内社会监测机构,辅之以社会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逐渐形成纵横交叉、立体网状的监测体系,形成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报告制度、督办制度。二是整合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将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政府决策和绩效评估过程中。三是构建社会预警预控管理系统,如设定群体矛盾及个体矛盾的发生率、重访率、化解率等预警指数和警戒线,提供社会稳定态势以及稳定工作的量化指标。四是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和民众的应急应对能力,提高防范、抵御和治理新型社会风险的能力。
  4、整体提升信息化管理方式
  重构社会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披露渠道,开拓广泛的社会信息收集源,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抄录、收听、观看等多种形式,依法利用公共部门所掌握和控制的信息,依法对公共部门权力运作进行监督。及时公开重大社会问题的统计数据,加快工作信息的处理效率,利用网络将政府职能部门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回应性”与“有效性”。
  (三)推进民主建设,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强制干预向沟通协调转变
  1、直面突出矛盾,有步骤地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如部分改制企业职工的补偿费用拖欠问题、部分集体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过低问题、部分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问题、部分转退军人的妥善安置问题等。随着财政状况的转好,我国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我们要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下决心逐步解决这些历史遗留的社会问题,彻底抛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严防社会问题的积累留下爆发的隐患。
  2、理性认识利益冲突,采取沟通协调方式应对正常利益博弈
  由于贫富差别、腐败、征地拆迁、失业下岗、劳工权益等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的增加,有的甚至有激化的趋势。这本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有相当一部分是正常的利益博弈。政府应该转变思想,应该认识到利益的冲突是理性的冲突,应该用谈判、妥协、讨价还价的方式进行协商,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手段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3、推进民主建设,培育发展新型社会组织
  利益协调的基础是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要使利益表达渠道畅通,就应推进民主建设,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树立权力与义务对等意识;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健全村民、居委会委员制度、社会共识和听证会制度、完善信访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的集中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利;规范公众参与行为,以法律和道德规范、约束和引导民众合法有序的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自身利益。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四)加强媒体建设,使社会管理方式由指挥命令向积极引导转变
  1、加强对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的引导,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民众心理极其脆弱,容易走入误区,做出危害自己、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事情。大力加强媒体建设,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配合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鼓励诚信敬业、见义勇为、互助友爱、乐于奉献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和机制。
  2、加强对互联网宣传的积极引导,理清“第四媒体”的社会责任
  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影响,以创新的理念建设网络文化,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使之成为民主沟通的平台,社会矛盾和压力的减压阀,发挥其在社会心理疏导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探索公众与公信、自由与自律等一系列问题,理清其作为“第四媒体”的社会责任。探索符合网络媒体发展规律的运行方式和管理办法,要发挥网络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3、认真总结地方经验,利用媒体力量广泛传播
  我国各地在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型实践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推广,要利用媒体传播信息迅速、覆盖面广、受众人群大的特点,及时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各地交流学习。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其他文献
期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片面追求考试分数、题海战术,无原则地赶进度延长复习时间等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改变这个局面,实行向素质教育转轨,初中化学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活动课教学、育人环境等方面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  一、优化课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真把握和分析国内外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情况,并从中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为指导新的实践提供借鉴。  一、对我国公共服务现状的三点基本认识  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央在保障民生和推进基本
期刊
从情景因素的角度研究性犯罪,有助于克服传统犯罪原因论中只注重社会角度,从而难以提出具有操作性措施指导预防实践活动的弊端.性犯罪的罪前情景可分为原发性情景和过渡性情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深,绿色建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绿色建筑的建设步伐得到加速。然而在实际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其重视,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相关解决措施,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相关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为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将个人的情感育成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结合了起来。这样的教育才能使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同时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使命,才能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化学教育不仅是一个认识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生命潜能多方位得到彰显、丰富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能源过度开采,节约能源已成为我们生活所关心的话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建筑业发展迅速的同时,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建立节能理念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和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节能理念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建筑施工技术中节能理念的有效应用 措施。希望能给正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单位树立节能理念,使建筑施工更加的
古都西安,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在2010年的国庆期间再一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斥巨资打造的地标性建筑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仅仅一周时间,便接洽了数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