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是脱贫的必由之路。给钱给物的扶贫方式只是救急解渴,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兴办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所以要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脱贫依靠产业的支撑才能长期持续下去,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了可靠的保障。本期专题围绕扶贫工作,刊登几篇以扶贫为主的文章,介绍不同地区对于扶贫工作经验做法,供读者参考。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农广校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于2015年派出强有力的工作队进入重点贫困村——夏邑县歧河乡胡坡楼村,开展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脱贫帮扶工作。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8年夏邑县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基本情况
夏邑县歧河乡胡坡楼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户数483户,总人口2004人,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面积1.28亩,原来主要产业以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是典型的贫困村。驻村时,胡坡楼村有贫困户221户523人。驻村后,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综合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胡坡楼村高效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目前,胡坡楼村在农广校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大棚种植优质西瓜100余亩、小辣椒100余亩、中药材100余亩、無花果等小杂果树150余亩,养殖业60多户,新建扶贫车间一个1000平方米。这些新发展的高效产业保证了胡坡楼村稳定脱贫,目前,胡坡楼村已稳定脱贫218户535人,还有19户3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1.69%。贫困户张显元,50多岁孤身一人,思想懈怠,不思进取,缺技术,少资金。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劝导他参加技术培训班,使其解放思想学技术,还帮助他承租了9亩土地,协调贷款5万元,建了24个西瓜大棚。一年下来,他不仅给前来打工帮忙的贫困户发放工钱万余元,还还清了贷款,积累了发展资金和致富的本领;村民张坤杰因好吃懒做,家庭人口又多,成了村里有名的“大肚子”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动员他参加各类培训班,每次外出考察都带他参加,激发他的干劲,2017年他承包了10亩地,春季种植大棚西瓜,秋季种植大棚辣椒,一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
二、主要措施
(一)摸底子,定规划。夏邑县农广校工作队入村后,对每家每户进行走访了解,通过与村两委和村民座谈,工作队认真分析总结了胡坡楼村贫困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附加值较低,且受市场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左右,收入很不稳定。二是文化水平较低。初步统计,全村初中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58%,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差。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同时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年,外出务工较多,缺乏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健全。虽然通过几年的努力,村主干道和村内道路大多数已修建完毕,但是还有各个村内道路还没有修建水泥路,对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四是社会公益事业比较薄弱。村内环境卫生较差,群众文化生活单一,电力设施供应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村的这些实际情况,农广校工作队制定了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提高全村人口素质为根本,以增加扶贫对象收入、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标,保证贫困户脱贫致富不返贫的“扶志、扶智、扶产业”的脱贫思路和“转思想、送技术、上项目、搞服务”的四步扶贫工作法,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建立起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转思想,变观念。针对贫困群众思想认识落后、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心理的问题,农广校工作队采取扶贫先扶志,做到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首先,加强培训,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弘扬脱贫致富的典型,倡导面对苦难、面对贫穷毫不畏惧、毫不退缩的精神,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让贫困户树立“先动手、后伸手、脱贫靠双手”的自力更生意识,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其次,通过个别走访谈心,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同时,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300多人多次农业现代产业发展好、高效产业示范作用强的地方参观考察产业发展情况,使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激发贫困群众依靠勤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发挥其脱贫致富骨干带头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送技术,长本领。首先,解决贫困户学习技术的场地,为胡坡楼村新增桌子25张,凳子52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其次,以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开展多层次农民教育培训,先后组织举办绿色证书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等职业教育等各类培训班,累计为胡坡楼村培训中专学历生80人、高素质农民学员120人、绿色证书学员200人、实用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万余份。及时深入搞好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使贫困群众掌握了技术,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和能力。
(四)上项目,兴产业。夏邑县农广校工作队把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作为促进胡坡楼村农民增收、实现脱贫的首要任务,先后带领贫困户代表到山东寿光、临沂,河南南街村、荥阳等地参观考察农业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实地了解发展高效产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种植模式能够带来高的效益,帮助贫困群众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选择致富产业。并针对贫困户发展的产业,加强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及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遇到技术难题随时能够顺利解决。在学校的支持和工作队的帮助下,贫困户积极选择致富项目,大胆地走上发展高效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致富之路,仅2016年发展西瓜大棚100多亩,近两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产业发展,新增养殖户35户,带动贫困户近300人。除此之外,夏邑县农广校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积极想办法,协调开办非农项目,建造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动员经济能人上马藤编加工项目,带动贫困户40人左右,今年又在扶贫车间招商了夏邑县杰瑞纺织企业,投资设备100台加工毛衣,带动贫困户20人多人,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四)搞服务,促脱贫。为确保产业顺利发展,农广校驻村工作队根据实际需要搞好各项服务,实地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难题。2016年底,向电业部门申请产业发展用电,围绕产业发展地带架设电网线路1500米,在原有两台变压器的基础上,又增架3台变压器,保证了农田用电;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新增26眼机井,重新冲洗原有9眼机井;还为种植瓜菜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生物有机肥和氨基酸肥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确保贫困户切实走上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的脱贫致富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单位所有人员与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每位帮扶5户贫困户左右,经常与其入户对接,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将危房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具体落实到每一户贫困户家庭中。2016年12月为贫困户胡宽伟、张坤杰等46户争取到到户增收资金累计132100元用于发展生产及产业扶持;2015年为贫困户张发标等8户进行危房改造;2016年为贫困户王秀云等41户进行危房改造;2017年为贫困户张灿忠等8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8年为贫困户张玉英等90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7年为148户贫困户实施了改院、改水、改电、改厨、改厕、改习的“六改一增”项目工程,每户争取财政补助资金1000元;2018年又为62户贫困户进行了三改三有工程、这些也为促进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夏邑县农广校在帮扶村探索出的产业扶贫法,取得了理想效果,深得广大干部群众好评,为推进脱贫攻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农广校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于2015年派出强有力的工作队进入重点贫困村——夏邑县歧河乡胡坡楼村,开展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脱贫帮扶工作。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8年夏邑县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基本情况
夏邑县歧河乡胡坡楼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户数483户,总人口2004人,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面积1.28亩,原来主要产业以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是典型的贫困村。驻村时,胡坡楼村有贫困户221户523人。驻村后,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综合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胡坡楼村高效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目前,胡坡楼村在农广校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大棚种植优质西瓜100余亩、小辣椒100余亩、中药材100余亩、無花果等小杂果树150余亩,养殖业60多户,新建扶贫车间一个1000平方米。这些新发展的高效产业保证了胡坡楼村稳定脱贫,目前,胡坡楼村已稳定脱贫218户535人,还有19户3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1.69%。贫困户张显元,50多岁孤身一人,思想懈怠,不思进取,缺技术,少资金。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劝导他参加技术培训班,使其解放思想学技术,还帮助他承租了9亩土地,协调贷款5万元,建了24个西瓜大棚。一年下来,他不仅给前来打工帮忙的贫困户发放工钱万余元,还还清了贷款,积累了发展资金和致富的本领;村民张坤杰因好吃懒做,家庭人口又多,成了村里有名的“大肚子”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动员他参加各类培训班,每次外出考察都带他参加,激发他的干劲,2017年他承包了10亩地,春季种植大棚西瓜,秋季种植大棚辣椒,一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
二、主要措施
(一)摸底子,定规划。夏邑县农广校工作队入村后,对每家每户进行走访了解,通过与村两委和村民座谈,工作队认真分析总结了胡坡楼村贫困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附加值较低,且受市场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左右,收入很不稳定。二是文化水平较低。初步统计,全村初中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58%,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差。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同时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年,外出务工较多,缺乏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健全。虽然通过几年的努力,村主干道和村内道路大多数已修建完毕,但是还有各个村内道路还没有修建水泥路,对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四是社会公益事业比较薄弱。村内环境卫生较差,群众文化生活单一,电力设施供应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村的这些实际情况,农广校工作队制定了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提高全村人口素质为根本,以增加扶贫对象收入、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标,保证贫困户脱贫致富不返贫的“扶志、扶智、扶产业”的脱贫思路和“转思想、送技术、上项目、搞服务”的四步扶贫工作法,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建立起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转思想,变观念。针对贫困群众思想认识落后、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心理的问题,农广校工作队采取扶贫先扶志,做到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首先,加强培训,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弘扬脱贫致富的典型,倡导面对苦难、面对贫穷毫不畏惧、毫不退缩的精神,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让贫困户树立“先动手、后伸手、脱贫靠双手”的自力更生意识,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其次,通过个别走访谈心,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同时,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300多人多次农业现代产业发展好、高效产业示范作用强的地方参观考察产业发展情况,使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激发贫困群众依靠勤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发挥其脱贫致富骨干带头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送技术,长本领。首先,解决贫困户学习技术的场地,为胡坡楼村新增桌子25张,凳子52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其次,以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开展多层次农民教育培训,先后组织举办绿色证书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等职业教育等各类培训班,累计为胡坡楼村培训中专学历生80人、高素质农民学员120人、绿色证书学员200人、实用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万余份。及时深入搞好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使贫困群众掌握了技术,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和能力。
(四)上项目,兴产业。夏邑县农广校工作队把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作为促进胡坡楼村农民增收、实现脱贫的首要任务,先后带领贫困户代表到山东寿光、临沂,河南南街村、荥阳等地参观考察农业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实地了解发展高效产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种植模式能够带来高的效益,帮助贫困群众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选择致富产业。并针对贫困户发展的产业,加强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及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遇到技术难题随时能够顺利解决。在学校的支持和工作队的帮助下,贫困户积极选择致富项目,大胆地走上发展高效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致富之路,仅2016年发展西瓜大棚100多亩,近两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产业发展,新增养殖户35户,带动贫困户近300人。除此之外,夏邑县农广校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积极想办法,协调开办非农项目,建造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动员经济能人上马藤编加工项目,带动贫困户40人左右,今年又在扶贫车间招商了夏邑县杰瑞纺织企业,投资设备100台加工毛衣,带动贫困户20人多人,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四)搞服务,促脱贫。为确保产业顺利发展,农广校驻村工作队根据实际需要搞好各项服务,实地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难题。2016年底,向电业部门申请产业发展用电,围绕产业发展地带架设电网线路1500米,在原有两台变压器的基础上,又增架3台变压器,保证了农田用电;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新增26眼机井,重新冲洗原有9眼机井;还为种植瓜菜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生物有机肥和氨基酸肥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确保贫困户切实走上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的脱贫致富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单位所有人员与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每位帮扶5户贫困户左右,经常与其入户对接,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将危房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具体落实到每一户贫困户家庭中。2016年12月为贫困户胡宽伟、张坤杰等46户争取到到户增收资金累计132100元用于发展生产及产业扶持;2015年为贫困户张发标等8户进行危房改造;2016年为贫困户王秀云等41户进行危房改造;2017年为贫困户张灿忠等8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8年为贫困户张玉英等90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7年为148户贫困户实施了改院、改水、改电、改厨、改厕、改习的“六改一增”项目工程,每户争取财政补助资金1000元;2018年又为62户贫困户进行了三改三有工程、这些也为促进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夏邑县农广校在帮扶村探索出的产业扶贫法,取得了理想效果,深得广大干部群众好评,为推进脱贫攻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