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英译的经验功能分析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经验功能角度分析王维的《送别》的英译本,希望对古诗英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英译 经验功能分析
  一、经验功能介绍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纯理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情(Event)或情形(situation)。语言反应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在表达这些看法时要涉及动态(Going-on)和静态(state)、事物(thing)、事物的属性(attribute)、背景(background)和其他情形。
  经验功能由多个语义系统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 它的作用是把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若干个过程(process)表达出来,并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Halliday (1994)区分出六种主要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Halliday (1994:143)还认为,在存在过程与物质过程之间有一种关于天气现象的特殊的过程,称为气象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
  二、《送别》原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角度看,《送别》一诗共由三个过程组成,即:
  (1)物质过程:“下马饮君酒”
  (2)言语过程:“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3)心理过程:“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在(1)物质过程中,“下马”和“饮”是过程,施动者是诗人本人,在诗中是隐性的,“君”是受动者,“酒”是目标。(2)言语过程中,“问”、“言”和“归”是过程,“何所之”是环境成分,“不得意”是属性,“南山陲”是存在物(existent)。此句与下两句形成一个设问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3)心理过程中,“去”和“复问”是过程,“白云”是环境成分,同时是存在物,“无尽时”是过程。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三、英译的经验功能分析
  关于《送别》一诗的英译,本文分析涉及到的有六种(即:Witter Bynner译,见吕叔湘1980:148; W.J.Fletcher译见吕叔湘1980:148;Herbert A. Giles译见吕叔湘1980:148;王宝童译见吴均陶1997:131;许渊冲2000b:87;杨宪益、戴乃迭译2001a:28)。为了叙述方便,下面分别以Bynner译、Fletcher译、Giles译、王译、许译、杨戴译代表这六种译文。
  (一)下马饮君酒
  此句是物质过程。“下马”和“饮”是过程,施动者是诗人本人,在诗中是隐性的,“君”是受动者,“酒”是目标。六种译文分别是:
  Bynner译(I dismount from my horse and I offer you wine.):此译文是物质过程,Bynner 采用了dismount 和offer来体现,I 是动作者,wine是目标。此译文明确了“酒”是由诗人准备的,以表惜别之情。
  Fletcher译(Quitting my horse, a cup with you I drank.):Fletcher也采用了一个物质过程,由quit体现,a cup with you I drank是一个倒装句,此句应为I drank a cup with you,此处是为了达到押韵而采用了倒装的形式。
  Giles译(Dismounted o’er wine we had said our last say;):此译文运用“dismount”体现物质过程,“饮”没有运用动词来体现,而是运用了介词“over”,另一个过程是由“say”体现的言语过程,讲话人是“we”,讲话的内容没有明确内容,根据下一段英译(Then I whisper, “Dear friend, tell me whither away.”)来分析,“then”表明在几句寒暄后,诗人问起友人离开的内情,因此,在“our last say”中,没有明确的内容,但可以猜测是友人离别,诗人催马相送,饮酒离别时各自表达依依不舍之词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之意。
  王译(Dismounting, I asked you to have a draught,):此译文由“dismount”,“ask”和“have a draught”表现物质过程,但是“ask”由一种要求、命令之意,例如: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 to recite the poem.此句中,“ask”意为“让某人做某事,要求”。因此,在本英译中,“ask”略有不妥。
  许译(Dismounted, I drink with you):此英译中,由“dismount”和“drink”体现过程,但语法表达略有不妥,“dismounted”是过去分词,表达的是被动意义,表示主语被……,但此句的主语是“I”,表达“下马”应为主动,因此,此处略有质疑。
  杨戴译(I dismount from my horse and drink your wine.)此译文由“dismount”和“drink”体现过程,值得注意的是“your wine”,“your”在这里可以体现两个含义:一是,为友人送行的酒,意为“the wine for you”;二是,友人提供的酒。根据诗意,第一种解释更为合理些。   (二)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原诗的这三句是间接引语还是直接引语,译者们由不同的看法。在本论文采用的六篇译文中,有两种译为间接引语(Fletcher译、杨戴译),有两种译为直接引语(Giles译、王译),还有两种把它当做自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混合形式(Bynner译、许译)。
  严格而论,这六种译文都把这三句话当作引语,因此可以说这六种译文都采用了言语过程。作为言语过程,它涉及的参与者角色有三个:(a)讲话人(sayer),(b)受话人(receiver),(c)讲话内容(verbiage)。以下的分析是将这六种译文视为言语过程进行分析。
  Bynner译(And I ask you where you are going and why. And you answer: “ I am discontent/And would rest at the foot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这一句是个自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混合形式。讲话人是“I”诗人本人,受话人是友人。讲话的内容是:“where you are going and why”以及“I am discontent/And would rest at the foot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译者将“南山陲”译为普通方位词“he foot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Fletcher译(And drinking, asked you whither you were bound. Your hopes unprospered, said you, turned you round.):此句被译为间接引语。讲话人是隐性的,但可以分析出仍是诗人本人,受话人是友人“you”。讲话的内容是:“whither you were bound.”以及“My hopes unprospered, turned me round.”。注意,此处,译者没有明确译出“南山陲”,而是用“turn round”表示环境成分,代表了友人归隐无目的性,与原文有些出处,但可以表达出译者认为归隐是主要体现的内容,至于到何处去并非是重要信息。
  Giles译(Then I whisper, “Dear friend, tell me whither away.” “Alas!” he replied, “I am sick of life’s ills” “And I long for repose on the slumbering hills.”):这一句是直接引语。讲话人是“I”诗人本人,受话人是友人“friend”。讲话的内容是:“Dear friend, tell me whither away.” “Alas!” he replied, “I am sick of life’s ills” “And I long for repose on the slumbering hills.”。此句中,译者将“南山陲”译为“the slumbering hills”,意为“睡眠中的小山”。此句的意图应与Fletcher有相似之处。
  许译(And ask what you’ve in view. “I can’t do what I will, So I’ll go to south hill.):这一句是个自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混合形式。讲话人是“I”诗人本人,受话人是友人。讲话的内容是:“what you’ve in view.”“I can’t do what I will, So I’ll go to south hill.”。译者将“南山陲”译为“south hills”方位词。
  杨戴译(I ask where you’re going. You say you are a failure. And want to hibernate at the foot of Deep South Mountain.):此句被译为间接引语。讲话人是诗人本人“I”,受话人是友人“you”。讲话的内容是:“where you’re going”“I am a failure. And want to hibernate at the foot of Deep South Mountain.”。译者将“南山陲”译为“the foot of Deep South Mountain.”,处理为专有名词。
  (三)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通过这两句来劝慰友人: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在六个译文中,有三篇将其视为言语过程,译为直接引语(Bynner译、Giles译、许译),有三篇将其译为一种心理感慨(Fletcher译、王译、杨戴译)。
  Bynner译(So give me leave and ask me no questions. White clouds pass there without end.”):此译文采用了直接引语,讲话者是友人,受话者是诗人,内容表现了一种无奈和释然,既有言语过程,又表现了心理感慨。
  Giles译(“But oh seek not to pierce where my footsteps may stray.” “The white clouds will soothe me for ever and ay.”):此译文采用了直接引语,讲话者是友人,受话者是诗人,where 一句表现了环境成分。   王译(Then go ahead, say no more, my dear. The fleecy clouds have endless cheer.):此译文表达的是诗人的内心感慨,运用了两个祈使句“go ahead, say no more”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许译(Be gone, ask no more, friend, Let cloud drift without end!”):此译文采用了直接引语,讲话者是诗人,受话者是友人,讲话内容中运用了两个祈使句“Be gone, ask no more”,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
  杨戴译(Once you’re gone no one will ask about you. There are endless white clouds on the mountain.):从句法角度看,这是一个依赖小句(dependent clause), 即从句,它与下一句构成主从关系。译文中的主语是不定代词“no one”,这与其他译者的理解有所不同。
  四、结束语
  本文是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对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一诗作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古诗英译的发展助以绵力,也希望得到专家、同僚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LondonL: Arnold.
  [2]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吕叔湘编.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4]吴均陶编、译唐诗三百首 (汉英对照、文白对照)[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5]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b).
  [6]杨宪益,戴乃迭译.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a).
  作者简介:
  张焕新,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大连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人的眼球内,有一个扁圆形双凸面的透明体,医学上称之为晶状体。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透明的晶状体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为混浊,从而阻止光线透入眼内,导致视力障碍。这种变化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条件.目前,水已经成为我国最急缺的资源,成为约束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资源环境紧张,生态产品需求紧
2006年洛阳出土的石刻,不仅证明了洛阳景教徒的传教活动,也证明唐代两京景教之问的互相联系与遥相呼应.通过从时代背景、地域空间、中外人名、民族信徒、家族信仰等五个方面,
一、案例简析及成因分析rn(一)突如其来的“男朋友”rn“别碰我,我男朋友会揍你!”我想不到这是一个五年级女孩子说出的话,她经历了什么?我努力搜寻关于她的点滴,我想帮她.事
期刊
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效果的好坏,对房屋使用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根据工作中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提
在新课改的逐渐发展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受其影响,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部门对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为了与学生以往所使用
在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为能够使其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应当在积极分析其现状基础上,选择有效对策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从而保证文物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其取得更
对台湾而言,历史上与越南、韩国的关系并不深,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结构却将三个地方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以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为后盾,共同对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
建筑商数百万元被骗光    “我积极响应号召回家乡投资,没想到这个骗子把我坑得好惨!”2004年5月27日,在江苏省如皋市夏堡乡的南通恒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内,刚刚被山西省政府授予该省劳动模范的鞠长春面对记者,欲哭无泪。  鞠长春是如皋夏堡人,也是山西省太原建筑行业有名的建筑商。1986年,木匠出身的他带领10余名徒弟到山西务工创业。经过近20年的跌打滚爬,鞠长春的建筑队已成为太原当地建筑业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