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方法、考核方式,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谈几点看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教学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强调针对性,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130课时。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原则,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在较好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小型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和屋顶花园等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能将设计思路图纸化,制作出图文并茂、切合实际的电子图纸。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分解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上述原则确定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具有园林艺术理论学习的能力;具有园林地形地貌设计,尤其是利用等高线进行园林竖向设计的能力;具有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尤其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和花坛设计的能力;具有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小型公共绿地设计,尤其是街头休息绿地和小型广场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屋顶花园设计的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系
传统高等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强调的首先是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要注意与其他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对此,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属于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所谓“够用”,是指针对讲解各种园林艺术理论时够用;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编排章、节及前后顺序,并使每一章为一模块,每一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三是注重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如下:(1)模块I: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为:园林艺术的概念和体系、园林的形式与特点、中外园林概述、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静态布局、园林动态布局、园林色彩布局和园林造景等,从总体方面认识园林艺术。(2)模块Ⅱ: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教学重点为:地形地貌和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园路布局设计等。(3)模块Ⅲ:各类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教学重点为: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的设计,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小型公共绿地设计,街头休息绿地和小型广场绿地的设计和屋顶花园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进行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兴趣。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纽约中央公园,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的绿化,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2005日本爱知世界园艺博览园,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等等,这样可缩短学生与园林规划设计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兴趣。
(二)对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一些规律、园林美的形式尽量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规律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借用自然美时,用蓬莱阁的海市蜃楼、泰山日出等自然景象来说明。太阳和海市蜃楼并不是泰山和蓬莱阁的,但却能在泰山和蓬莱阁看到,并成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当讲到比例与尺度的关系时,用成年人和儿童在游乐时所需的游乐设施的尺寸来说明。通过举例,使学生觉得园林艺术基本原理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三)改革课程授课方式,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采用了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图纸讲评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运用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并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室等手段,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利用电教片将园林植物、园林小品及有关的园林设计要素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程与工程背景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直观教学能使许多力学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既可培养学生兴趣,又可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及工程实例边讲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并节省学时。案例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讲稿”的能力,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
运用图纸讲评法进行教学讲评学生的设计作业,分为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两种方式。教师事先将学生作业拍照或扫描成电子文档,用多媒体讲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表扬优点。学生讲评就是模拟园林设计招标现场,要求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讲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分析各景区景点,回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和扩展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课;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园林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面向70%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扩展型课程内容面向20%学生,分析研究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注重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精心制作精品课程网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知识的需求,另外,学生能借到或买到的参考书较少,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通过建设《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解决教学参考资料少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尽最大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设计素材和学习材料。目前,《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已经上网测试,设置的精品图库、公园绿地、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不出校门便可游览很多公园和绿地。此外,《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还可以随时配合课堂教学安排相关内容,配合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设计图纸,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验实训方法改革
实验实训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实训在课堂上完成小幅设计作品的办法,实行课堂讲解图纸、巡回指导学生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设计、制图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即64课时用多媒体授课,64课时进行课堂实训,学生设计图基本上在课后完成。上课时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案例讲解,找出不足之处,总结好的设计手法。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1)绘制手工现状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学校或附近的绿地绘制成现状图,学习绿地设计手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绘图了解各种园林要素的搭配,增强直观印象。(2)绘制手工现状改造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绘制好的平面现状图改造,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知道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行,学会初步的设计方法。(3)绘制手工小面积绿地设计图。利用20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色彩布局设计、园林造景设计、一般街道绿化设计、小游园设计、广场设计等,要求完成彩色平面效果图、局部效果图。(4)绘制电脑设计图。利用30课时的时间强化电脑园林设计图的制作教学,完成各种小型绿地设计图的制作,要求作出CAD平面图、PHOTOSHOP平面效果图、PHOTOSHOP效果图和3DMAX效果图。
实验实训直接关系到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图纸技巧的掌握,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而这一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要耗费大量的心血才能完成一个设计作品。只有找出每一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才能让学生得到提高。学生作设计图是重要的实训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实训作品的批改,并让学生接受。
完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表现和素质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一)实训成绩占50%
具体分配是:将每一次的实训设计进行量化评分,按实训次数分别赋分,总分为50分。出勤率占10%,只扣分不加分,迟到或早退一次减0.5个百分点,无故旷课一次减2个百分点,并不得评定优秀成绩,旷课次数累计达学校规定而不能参加考试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履行了请假手续的病事假不减分,但累计达3次以上的不得评定优秀成绩。
(二)技能考核占20%
每学期进行两次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阶段设计能力。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园林设计考核,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设计图纸。教师根据学生图纸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每次满分为10分,共有两次。
(三)期末闭卷考试占30%
期末笔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小型绿地的局部设计题。题量要大,集中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设计的敏感程度。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杨滨章.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演变与翻译[J].中国园林,2006,(9):55-59.
[3]黄文珊.从概念到设计——LA设计课程整体架构之探索[J].中国园林,2004,(10):50-53.
作者简介:
任有华,山东潍坊职业学院讲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方法、考核方式,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谈几点看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教学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强调针对性,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130课时。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原则,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在较好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小型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和屋顶花园等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能将设计思路图纸化,制作出图文并茂、切合实际的电子图纸。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分解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上述原则确定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具有园林艺术理论学习的能力;具有园林地形地貌设计,尤其是利用等高线进行园林竖向设计的能力;具有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尤其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和花坛设计的能力;具有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小型公共绿地设计,尤其是街头休息绿地和小型广场绿地设计的能力;具有屋顶花园设计的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系
传统高等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强调的首先是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要注意与其他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对此,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属于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所谓“够用”,是指针对讲解各种园林艺术理论时够用;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编排章、节及前后顺序,并使每一章为一模块,每一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三是注重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如下:(1)模块I: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为:园林艺术的概念和体系、园林的形式与特点、中外园林概述、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静态布局、园林动态布局、园林色彩布局和园林造景等,从总体方面认识园林艺术。(2)模块Ⅱ: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教学重点为:地形地貌和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园路布局设计等。(3)模块Ⅲ:各类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教学重点为: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的设计,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小型公共绿地设计,街头休息绿地和小型广场绿地的设计和屋顶花园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进行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兴趣。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纽约中央公园,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的绿化,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2005日本爱知世界园艺博览园,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等等,这样可缩短学生与园林规划设计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兴趣。
(二)对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一些规律、园林美的形式尽量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规律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借用自然美时,用蓬莱阁的海市蜃楼、泰山日出等自然景象来说明。太阳和海市蜃楼并不是泰山和蓬莱阁的,但却能在泰山和蓬莱阁看到,并成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当讲到比例与尺度的关系时,用成年人和儿童在游乐时所需的游乐设施的尺寸来说明。通过举例,使学生觉得园林艺术基本原理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三)改革课程授课方式,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采用了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图纸讲评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运用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并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室等手段,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利用电教片将园林植物、园林小品及有关的园林设计要素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程与工程背景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直观教学能使许多力学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既可培养学生兴趣,又可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及工程实例边讲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并节省学时。案例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讲稿”的能力,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
运用图纸讲评法进行教学讲评学生的设计作业,分为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两种方式。教师事先将学生作业拍照或扫描成电子文档,用多媒体讲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表扬优点。学生讲评就是模拟园林设计招标现场,要求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讲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分析各景区景点,回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和扩展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课;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园林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面向70%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扩展型课程内容面向20%学生,分析研究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注重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精心制作精品课程网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知识的需求,另外,学生能借到或买到的参考书较少,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通过建设《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解决教学参考资料少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尽最大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设计素材和学习材料。目前,《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已经上网测试,设置的精品图库、公园绿地、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不出校门便可游览很多公园和绿地。此外,《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还可以随时配合课堂教学安排相关内容,配合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设计图纸,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验实训方法改革
实验实训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实训在课堂上完成小幅设计作品的办法,实行课堂讲解图纸、巡回指导学生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设计、制图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即64课时用多媒体授课,64课时进行课堂实训,学生设计图基本上在课后完成。上课时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案例讲解,找出不足之处,总结好的设计手法。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1)绘制手工现状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学校或附近的绿地绘制成现状图,学习绿地设计手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绘图了解各种园林要素的搭配,增强直观印象。(2)绘制手工现状改造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绘制好的平面现状图改造,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知道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行,学会初步的设计方法。(3)绘制手工小面积绿地设计图。利用20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色彩布局设计、园林造景设计、一般街道绿化设计、小游园设计、广场设计等,要求完成彩色平面效果图、局部效果图。(4)绘制电脑设计图。利用30课时的时间强化电脑园林设计图的制作教学,完成各种小型绿地设计图的制作,要求作出CAD平面图、PHOTOSHOP平面效果图、PHOTOSHOP效果图和3DMAX效果图。
实验实训直接关系到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图纸技巧的掌握,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而这一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要耗费大量的心血才能完成一个设计作品。只有找出每一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才能让学生得到提高。学生作设计图是重要的实训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实训作品的批改,并让学生接受。
完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表现和素质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一)实训成绩占50%
具体分配是:将每一次的实训设计进行量化评分,按实训次数分别赋分,总分为50分。出勤率占10%,只扣分不加分,迟到或早退一次减0.5个百分点,无故旷课一次减2个百分点,并不得评定优秀成绩,旷课次数累计达学校规定而不能参加考试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履行了请假手续的病事假不减分,但累计达3次以上的不得评定优秀成绩。
(二)技能考核占20%
每学期进行两次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阶段设计能力。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园林设计考核,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设计图纸。教师根据学生图纸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每次满分为10分,共有两次。
(三)期末闭卷考试占30%
期末笔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小型绿地的局部设计题。题量要大,集中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设计的敏感程度。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杨滨章.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演变与翻译[J].中国园林,2006,(9):55-59.
[3]黄文珊.从概念到设计——LA设计课程整体架构之探索[J].中国园林,2004,(10):50-53.
作者简介:
任有华,山东潍坊职业学院讲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