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金史·食货志》载:“泰和四年(1204年)铸大钱,一值十。篆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参行。”《金史·食货志》上谈到的这种篆书“泰和重宝”折十大钱比其他泰和钱较为多见,而同为折十型的“泰和通宝”楷书大钱,却极为少见,不但金史上无明文,民国前的旧谱亦未见著录。民国时期,仅陶心如、赵权之二位钱币收藏家各获得一枚。据传赵权之先生是花了400个大洋从泉商冯松泉处购得此泉,赵权之分析:“此通宝大钱形制大小及轮廓肉好,与习见之篆文重宝大钱,丝毫无异,即其重量,亦复相同,其为泰和四年与篆书大钱同时所铸无疑。”
“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除上述民国期间发现的二品外,解放后上海博物馆钱币馆还收藏有一品。以上这三品都是铜钱,据说著名泉家马定祥先生还收藏有一枚铁钱,但在“文革”时失散,至今下落不明。
由于“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十分稀少,历来均被定为一级品。虽然,这种钱币据报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挖,民间陆陆续续发现过数枚,均为铜品,但总量仍非常少,存世仅以枚计。
笔者集币多年,对金代钱币一直都比较关注,几年前也集得一枚“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已觉十分难得。去年十一月到北京出差,又让我碰上了一枚,该钱包浆自然,文字精美,保存完整,初看以为是白铜钱,但锈蚀不多,且为黑色锈,由于之前已有多次真品上手的经验,虽然心中有疑问,但整体感觉并无不妥,下决心与钱商讨价还价买了下来。回到家中仔细把玩,觉得手感较重,钱币的光泽柔和,很像银器的光泽,为了弄清楚材质,我将该泉送到了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证实为银质(见图)。银质的泰和钱,查遍有关书刊均未见有报道,此枚暂可视为创见品,现特发表,供广大泉友欣赏。(责编:丁丑)
“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除上述民国期间发现的二品外,解放后上海博物馆钱币馆还收藏有一品。以上这三品都是铜钱,据说著名泉家马定祥先生还收藏有一枚铁钱,但在“文革”时失散,至今下落不明。
由于“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十分稀少,历来均被定为一级品。虽然,这种钱币据报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挖,民间陆陆续续发现过数枚,均为铜品,但总量仍非常少,存世仅以枚计。
笔者集币多年,对金代钱币一直都比较关注,几年前也集得一枚“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已觉十分难得。去年十一月到北京出差,又让我碰上了一枚,该钱包浆自然,文字精美,保存完整,初看以为是白铜钱,但锈蚀不多,且为黑色锈,由于之前已有多次真品上手的经验,虽然心中有疑问,但整体感觉并无不妥,下决心与钱商讨价还价买了下来。回到家中仔细把玩,觉得手感较重,钱币的光泽柔和,很像银器的光泽,为了弄清楚材质,我将该泉送到了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证实为银质(见图)。银质的泰和钱,查遍有关书刊均未见有报道,此枚暂可视为创见品,现特发表,供广大泉友欣赏。(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