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重点,造就适合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因此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思想品德的创新教育方法,目的是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方面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枯燥的“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内容和陈旧的教育事例,无法使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产生兴趣。空洞的说教拉大了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昏昏欲睡或做小动作,觉得思想品德课可有可无,听不听都没关系。另一方面,学校的一味追求升学率,对教育者的考评机制使得教师产生重主课,轻副科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课毫无疑问沦为副科,大部分时间被主课占用。教育者的思想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认识,随之而来的就是重分数轻德育的思想,产生的思想问题如厌学,早恋,打架斗殴等。这些都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
因此,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的新形式下,如何创新思想品德教育,使枯燥的道德理论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深入到初中学生心中,激发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兴趣,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道德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以组织学生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搞好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音乐、图像从而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涵,同时扩大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升华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珍惜生命》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殷雪梅老师的事迹《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学生看着看着眼睛都湿润了。深深被殷雪梅老师的事迹感动。课后我让学生就“珍惜生命”写写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受教育的同时升华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在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我让学生上网查找关于诚信的资料,在课堂上展开“诚信是什么”的讲故事比赛,学生的兴致很高,积极上网搜索,然后赛选,从古到今找到很多关于诚信的事例。通过查找资料的过程,到借用学生的口去讲述“诚信”。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远远高于由教师慷慨激昂地去讲述。我相信通过这样一节思想品德课,“诚信”这两个字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心中,对他们以后人生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从单向灌输向双向理解转化
传统教育往往是学生听得感动,讲得激动,做起来原地不动。课程的实施上就是被动的、静止的、封闭式的,学生缺乏活动和体验。活动、实践或交往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可以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二是在合作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相互尊重的情感。离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和交往,要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标》凸显了“活动”在德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成为活动的指导者、参谋者,向理论化的说教告别,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在课堂中创设活动环境,倡导行动体验,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起来。
4 采用激励法,从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化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初学生,已不再将成绩出色,整日埋头书本的学生形象作为追求目标,而是将个人的理想形象定为紧跟时代,有个性的,赶潮流的个人形象。因此,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必须根据初中生思想的转变而转变,应适应新课标下的教育要求。
激励法就是利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对现在的初中生采用激励法不能在课堂上只讲熟透的那些悲剧式英雄人物,他们会在心理觉得很遥远,“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心里没有产生认同感,思想品德课堂往往变成了大而空的说教。如果讲一些航天英雄,水稻之父,体育明星如何刻苦敬业,如何艰苦奋斗,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取得辉煌的成绩,为祖国做出了贡献,并获得社会奖赏的英雄榜样,才会使初中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充分认识到:天道酬勤,天道酬德,靠勤奋、刻苦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五、走进生活,升华情感
让学生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五四青年节”期间的思想品德课上,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寻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如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学生开始留心校园的事物,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课堂上纷纷举手发言:有“在墙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垃圾扔在垃圾桶外面,讲脏话,浪费水电,乱吐口香糖……” 如何向不文明的恶习告别呢?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要在垃圾箱上贴“请让垃圾回家”;在水笼头旁张贴:“水是人类有限资源,浪费可耻!”;还有的学生建议“每个班每天指派一名学生检查放学后关灯情况。”最后学生集思广益写了一篇广播稿投到校广播站,倡议全校学生:向不文明行为告别!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追求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艳芹.??中学思想品德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2.黄仕华.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教育.《新课程导学》2012年10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方面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枯燥的“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内容和陈旧的教育事例,无法使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产生兴趣。空洞的说教拉大了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昏昏欲睡或做小动作,觉得思想品德课可有可无,听不听都没关系。另一方面,学校的一味追求升学率,对教育者的考评机制使得教师产生重主课,轻副科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课毫无疑问沦为副科,大部分时间被主课占用。教育者的思想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认识,随之而来的就是重分数轻德育的思想,产生的思想问题如厌学,早恋,打架斗殴等。这些都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
因此,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的新形式下,如何创新思想品德教育,使枯燥的道德理论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深入到初中学生心中,激发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兴趣,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道德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以组织学生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搞好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音乐、图像从而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涵,同时扩大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升华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珍惜生命》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殷雪梅老师的事迹《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学生看着看着眼睛都湿润了。深深被殷雪梅老师的事迹感动。课后我让学生就“珍惜生命”写写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受教育的同时升华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在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我让学生上网查找关于诚信的资料,在课堂上展开“诚信是什么”的讲故事比赛,学生的兴致很高,积极上网搜索,然后赛选,从古到今找到很多关于诚信的事例。通过查找资料的过程,到借用学生的口去讲述“诚信”。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远远高于由教师慷慨激昂地去讲述。我相信通过这样一节思想品德课,“诚信”这两个字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心中,对他们以后人生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从单向灌输向双向理解转化
传统教育往往是学生听得感动,讲得激动,做起来原地不动。课程的实施上就是被动的、静止的、封闭式的,学生缺乏活动和体验。活动、实践或交往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可以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二是在合作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相互尊重的情感。离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和交往,要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标》凸显了“活动”在德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成为活动的指导者、参谋者,向理论化的说教告别,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在课堂中创设活动环境,倡导行动体验,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起来。
4 采用激励法,从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化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初学生,已不再将成绩出色,整日埋头书本的学生形象作为追求目标,而是将个人的理想形象定为紧跟时代,有个性的,赶潮流的个人形象。因此,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必须根据初中生思想的转变而转变,应适应新课标下的教育要求。
激励法就是利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对现在的初中生采用激励法不能在课堂上只讲熟透的那些悲剧式英雄人物,他们会在心理觉得很遥远,“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心里没有产生认同感,思想品德课堂往往变成了大而空的说教。如果讲一些航天英雄,水稻之父,体育明星如何刻苦敬业,如何艰苦奋斗,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取得辉煌的成绩,为祖国做出了贡献,并获得社会奖赏的英雄榜样,才会使初中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充分认识到:天道酬勤,天道酬德,靠勤奋、刻苦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五、走进生活,升华情感
让学生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五四青年节”期间的思想品德课上,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寻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如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学生开始留心校园的事物,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课堂上纷纷举手发言:有“在墙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垃圾扔在垃圾桶外面,讲脏话,浪费水电,乱吐口香糖……” 如何向不文明的恶习告别呢?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要在垃圾箱上贴“请让垃圾回家”;在水笼头旁张贴:“水是人类有限资源,浪费可耻!”;还有的学生建议“每个班每天指派一名学生检查放学后关灯情况。”最后学生集思广益写了一篇广播稿投到校广播站,倡议全校学生:向不文明行为告别!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追求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艳芹.??中学思想品德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2.黄仕华.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教育.《新课程导学》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