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英语的绘本阅读教学是老师们热衷的话题,特别是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英语课堂展现,大部分以绘本阅读教学为主,这种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渐被英语教师所接受并推广开来。这是因为,绘本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独立的一个个故事,前后文本的联系程度很小,执教起来也比教材顺手许多。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图文并茂、具有画册性质的阅读,其情节的曲折与起伏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简单对话的转换留给了他们想象的空间。要发挥绘本应有的价值,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避免绘本阅读仅仅流于形式,就要“念”好绘本阅读指导的“三字经”。
一、“通”
绘本阅读的教学,首先要“通”。这里的“通”包括先后递进且又联系密切的两层含义,通读和读通。
通读,也就是从头到尾读一读,达到心中有故事大致梗概的程度。但是,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绘本内容,其角角落落都是被遮住的“话匣子”。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那些没有文字的“画”。中国有句老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对绘本也同样适用——绘本“画中有话”。因此,在学生拿到绘本时,一般不直接让他们去阅读文本,而是先“读图”,看封面说想法,这是通读的第一步。读封面,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最有效的方式。其实,这里的“读”是指解读,或者说从画面上获取信息,然后输入到大脑,充分展开想象,用“W”—What,who,whose,where来自我提问。最后,全班进行交流。此环节处在阅读的最前端,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起到了“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的作用。当然,接下来便是从头至尾的通读了。
读通。有了通读的基础,引导学生把放在句子里的陌生单词通过句意猜测大意,或者跟着老师一一消灭,把绘本读的通顺了,让故事的梗概在头脑里更加清晰和明确,思想情感能够随着情节的起伏而产生变化,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朦胧中将自己化身为绘本里的一员(通常是主人翁),为他/她高兴而高兴,为他/她悲伤而悲伤……
绘本阅读教学的第一“经”——“通”,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故事大概,为后续深层次绘本的阅读和把握起到了“开渠”的作用。同时,将生词放在句中,通过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理解,能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二、“透”
把绘本读“通”,是读“透”绘本的前提。指导学生在“通”的基础上,把绘本内容通过分析、归纳,将故事的每一环节融入学生的思想里、“骨髓里”。通俗一点讲,绘本阅读其实就是语文教师要求的课外阅读,其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例举不胜举。那么,该如何将绘本达到“透”的目标呢?
找出每一个情节的关键句。绘本里通常一个小段一个情节,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如果纳入了“找关键句”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就会在反复阅读时关注其重点,就像找到了一棵植物的主干,只要拎起它,其它的枝叶就会自然浮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倾听和交流时主旨的明确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框架的完善,也就是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利于为后续的英文写作做好铺垫,犹如汉语里的散文,紧紧围绕着一個个中心扩散、延伸,很有点“形散而神不散”的意蕴;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学生除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外,其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当然,有时关键句中有一个词也可以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
例如:
绘本《A Good Nights Sleep》,“Bear counted:‘One sheep, two sheep, three, and four.’ Bear’s eyelids fluttered.‘Five sheep,’the whispered.‘Six.’His tired eyes closed. Soon he began snoring.”学生很快找出关键词counted,Bear通过“数”,慢慢进入睡眠。
如果仅仅限制于此,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此环节中,多加几个“Why”和“How”,甚至通过语音、语调、语气的变换,让情境再现,将孩子们引向更深的层次,将故事环节推到一个个小高潮,然后聚集到绘本里的一个大高潮中去。这样的处理,会让他们时刻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里,将原本简单、简洁、简练的绘本变得有声有色且丰厚起来。
指导学生将绘本读“透”,可以使他们达到“心旷神怡”的高质量阅读层次,因为,“主干”“枝叶”的清晰可以将故事更加明朗化,让学生由开始的“喜欢读”自然过渡到后来的“爱读”,这个渐进的过程是学生心理和思维发生转变的过程,而恰恰因为此,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其英语的核心素养也得到培养。
三、“活”
绘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图片和文字相对应。也就是说,绘本犹如中国20世纪的“小人书”“连环画”一样,文字简单明了,大部分紧贴画面信息,所以,画风一转,其文字也会随之变化,既有连续性又呈现出了各自独立的特点。因此,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时,读“通”、读“透”还不够,还应该能够体现出“活”,即活学活用,包括情节与情节之间的拓展、人物对话内容的扩充、故事的续写等等。
例如:绘本《One for all》
第一,情节与情节之间的拓展。
Dona Rosa smiled. As her friends admired her lovely necklace, she thought about how good it would feel if she could share it. And that gave her an idea.
She said to her friends: “I have to go. But I’ll be back.”
在这两个情节之间,可以拓展一段Dona Rosa 的一段心理描写,把自己的好主意用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者将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进行拓展,带着羡慕的心理讨论着pearl necklace是如何的漂亮或者猜测Dona Rosa去做什么。
第二,人物对话内容的扩充。
整篇绘本,对话很少,如果引导学生读活它,就可以在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中进行内容扩充。例如:
“Oh,It’s a pearl necklace!”said her friend Mary.
“It’s precious!” said Lucy.
Mary 和Lucy的谈话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仅仅这么两句。小学从三年级就接触到了赞美、愿望等等句型和日常用语,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在此处根据自己的心情来扩充。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让文本的内涵得以延伸和拓展,这就是所谓的读“活”绘本了。
第三,故事的续写。
续写,在小学阶段的写作里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经过此项训练,会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度,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着想象带来的兴趣。在此绘本里,以“Now everyone was wearing a lovely necklace.”结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为生命是鲜活的,不可能仅仅以“Thank you!”来表达Lucy 和Mary 的激动心情,三只小动物都带上项链后一定还有话说,还有故事要发生,因此,该处的续写会将文本激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思维脉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
一、“通”
绘本阅读的教学,首先要“通”。这里的“通”包括先后递进且又联系密切的两层含义,通读和读通。
通读,也就是从头到尾读一读,达到心中有故事大致梗概的程度。但是,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绘本内容,其角角落落都是被遮住的“话匣子”。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那些没有文字的“画”。中国有句老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对绘本也同样适用——绘本“画中有话”。因此,在学生拿到绘本时,一般不直接让他们去阅读文本,而是先“读图”,看封面说想法,这是通读的第一步。读封面,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最有效的方式。其实,这里的“读”是指解读,或者说从画面上获取信息,然后输入到大脑,充分展开想象,用“W”—What,who,whose,where来自我提问。最后,全班进行交流。此环节处在阅读的最前端,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起到了“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的作用。当然,接下来便是从头至尾的通读了。
读通。有了通读的基础,引导学生把放在句子里的陌生单词通过句意猜测大意,或者跟着老师一一消灭,把绘本读的通顺了,让故事的梗概在头脑里更加清晰和明确,思想情感能够随着情节的起伏而产生变化,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朦胧中将自己化身为绘本里的一员(通常是主人翁),为他/她高兴而高兴,为他/她悲伤而悲伤……
绘本阅读教学的第一“经”——“通”,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故事大概,为后续深层次绘本的阅读和把握起到了“开渠”的作用。同时,将生词放在句中,通过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理解,能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二、“透”
把绘本读“通”,是读“透”绘本的前提。指导学生在“通”的基础上,把绘本内容通过分析、归纳,将故事的每一环节融入学生的思想里、“骨髓里”。通俗一点讲,绘本阅读其实就是语文教师要求的课外阅读,其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例举不胜举。那么,该如何将绘本达到“透”的目标呢?
找出每一个情节的关键句。绘本里通常一个小段一个情节,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如果纳入了“找关键句”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就会在反复阅读时关注其重点,就像找到了一棵植物的主干,只要拎起它,其它的枝叶就会自然浮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倾听和交流时主旨的明确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框架的完善,也就是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利于为后续的英文写作做好铺垫,犹如汉语里的散文,紧紧围绕着一個个中心扩散、延伸,很有点“形散而神不散”的意蕴;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学生除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外,其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当然,有时关键句中有一个词也可以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
例如:
绘本《A Good Nights Sleep》,“Bear counted:‘One sheep, two sheep, three, and four.’ Bear’s eyelids fluttered.‘Five sheep,’the whispered.‘Six.’His tired eyes closed. Soon he began snoring.”学生很快找出关键词counted,Bear通过“数”,慢慢进入睡眠。
如果仅仅限制于此,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此环节中,多加几个“Why”和“How”,甚至通过语音、语调、语气的变换,让情境再现,将孩子们引向更深的层次,将故事环节推到一个个小高潮,然后聚集到绘本里的一个大高潮中去。这样的处理,会让他们时刻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里,将原本简单、简洁、简练的绘本变得有声有色且丰厚起来。
指导学生将绘本读“透”,可以使他们达到“心旷神怡”的高质量阅读层次,因为,“主干”“枝叶”的清晰可以将故事更加明朗化,让学生由开始的“喜欢读”自然过渡到后来的“爱读”,这个渐进的过程是学生心理和思维发生转变的过程,而恰恰因为此,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其英语的核心素养也得到培养。
三、“活”
绘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图片和文字相对应。也就是说,绘本犹如中国20世纪的“小人书”“连环画”一样,文字简单明了,大部分紧贴画面信息,所以,画风一转,其文字也会随之变化,既有连续性又呈现出了各自独立的特点。因此,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时,读“通”、读“透”还不够,还应该能够体现出“活”,即活学活用,包括情节与情节之间的拓展、人物对话内容的扩充、故事的续写等等。
例如:绘本《One for all》
第一,情节与情节之间的拓展。
Dona Rosa smiled. As her friends admired her lovely necklace, she thought about how good it would feel if she could share it. And that gave her an idea.
She said to her friends: “I have to go. But I’ll be back.”
在这两个情节之间,可以拓展一段Dona Rosa 的一段心理描写,把自己的好主意用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者将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进行拓展,带着羡慕的心理讨论着pearl necklace是如何的漂亮或者猜测Dona Rosa去做什么。
第二,人物对话内容的扩充。
整篇绘本,对话很少,如果引导学生读活它,就可以在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中进行内容扩充。例如:
“Oh,It’s a pearl necklace!”said her friend Mary.
“It’s precious!” said Lucy.
Mary 和Lucy的谈话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仅仅这么两句。小学从三年级就接触到了赞美、愿望等等句型和日常用语,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在此处根据自己的心情来扩充。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让文本的内涵得以延伸和拓展,这就是所谓的读“活”绘本了。
第三,故事的续写。
续写,在小学阶段的写作里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经过此项训练,会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度,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着想象带来的兴趣。在此绘本里,以“Now everyone was wearing a lovely necklace.”结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为生命是鲜活的,不可能仅仅以“Thank you!”来表达Lucy 和Mary 的激动心情,三只小动物都带上项链后一定还有话说,还有故事要发生,因此,该处的续写会将文本激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思维脉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