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再流现象发生机制的血管内超声观察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研究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的发生机制.方法 成功留置冠状动脉内支架,并且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再流组(12例)和正常血流组(56例),通过血管内超声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斑块面积、病变长度、斑块体积及斑块的性状.结果 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为 17.7 %,两组患者的病史情况及参考段血管面积、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再流组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较长,治疗前TIMI 0级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流组冠脉斑块面积、斑块体积明显增大,与正常血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3.0)mm2 对 (9.2±2.9)mm2,(261.4±91.8)mm3 对 (184.7±81.2)mm3,均P<0.01];无再流组以软斑块、偏心性斑块为主,同时多伴斑块破裂及血栓等,与正常血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无再流现象无明显关系.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治疗前TIMI分级、斑块面积、斑块体积及软斑块、偏心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可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易发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Nogo受体(NgR)蛋白在大鼠出生后发育过程中视网膜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48只大鼠出生后0、3、7、14、21、35、49
目的 探讨建立标准化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大鼠麻醉后,经口腔插管连通动物呼吸机,开胸结扎其冠状动脉.于术后4周静脉注射氯化钾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脏外形
随着我国高等中医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日益增多,来源于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比以往明显增加."贫困"作为一种"应激源",对贫困大学生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造成
目的 探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钙粘附素(E-cadherin)的变化.方法 2006年1月至6月对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暨肾病重点实验室利用ATP耗竭剂抗霉素A建立的犬集合管上皮细胞(MDCK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方法:对350例声带息肉、小结、囊肿患者施行纤维喉镜手术,在围手术期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术后并发声
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对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的100例老年甲亢患者进行治疗后2年的疗效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31I的疗效优于ATD.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200味中药药性和药味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五种药味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关系最强位于甜味与酸味间,中药药性与五味也存在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甜味
目的总结应用包括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短疗程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2-01—2001-07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初治并长期随访的AL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延迟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82例临床疑冠心病者进行MSCTA,其中A组47例为预扫描组,通过小剂量注射对比剂试验测定扫描延迟时间并对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