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不仅仅指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宣泄;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众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学校体育活动大多都是集体活动,和谐、平等、友好、合作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愉悦身心。
(一)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
长期过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压抑,这种压抑的心理就像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这就要求教师给这把锁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它打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作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学生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们作为个性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能力的提高,既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激发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以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使之紧张,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锻炼,并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身心带来的快乐。
(二)谈话诱导,使学生认识自我,克服自卑感。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个子较矮、体形较胖和确实因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使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或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
(三)利用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并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也没有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等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
(四)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应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把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互相呐喊助威,会促进同学间正常的感情交流,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一)教师应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与教师关系亲密了,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師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指导。我校不少问题学生好动、贪玩、学习不认真,但爱好运动。针对这一现象,我与班主任紧密联系,利用体育课、课余时间跟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取得他们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有什么心事他们都喜欢跟我说,碰上难以启齿的问题,就写成信件投入心理咨询箱。一旦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会及时跟他们取得联系,解开他们的心结。
如有一次我发现一学生徘徊在体育组办公室门外,直觉告诉我,他有麻烦了。于是我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小学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初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解决办法:1.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2.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3.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4.学会放松,多进行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成绩也稳步上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一、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学校体育活动大多都是集体活动,和谐、平等、友好、合作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愉悦身心。
(一)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
长期过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压抑,这种压抑的心理就像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这就要求教师给这把锁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它打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作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学生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们作为个性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能力的提高,既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激发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以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使之紧张,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锻炼,并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身心带来的快乐。
(二)谈话诱导,使学生认识自我,克服自卑感。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个子较矮、体形较胖和确实因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使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或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
(三)利用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并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也没有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等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
(四)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应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把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互相呐喊助威,会促进同学间正常的感情交流,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一)教师应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与教师关系亲密了,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師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指导。我校不少问题学生好动、贪玩、学习不认真,但爱好运动。针对这一现象,我与班主任紧密联系,利用体育课、课余时间跟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取得他们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有什么心事他们都喜欢跟我说,碰上难以启齿的问题,就写成信件投入心理咨询箱。一旦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会及时跟他们取得联系,解开他们的心结。
如有一次我发现一学生徘徊在体育组办公室门外,直觉告诉我,他有麻烦了。于是我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小学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初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解决办法:1.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2.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3.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4.学会放松,多进行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成绩也稳步上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