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富贵和享受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院里的小菜地
  房子越换越大,楼层越住越高,装修越搞越豪华。口舌之福,更没得说,冬天都能吃上西瓜和葡萄。可人们渐渐发现,最开心自在的,是小区那些一楼住户。他们有小院儿,院里有地,地里可以种菜,并且是种真正的有机蔬菜。
  父亲的菜地横一条、竖一条,横竖拐角处,还长着一棵果树。我仔细看过,那两条菜地加起来,最多不过一个车位大。每年一过清明,塞北冰消地解,小院儿里头年白露前后种下的葱苗最先钻出来,几天蹿高半尺有余。父亲就开始翻地,开始坐着马扎用铁铲子敲打羊粪砖,给地里施底肥。
  五月,太阳变得一天比一天烤人,父亲戴着草帽,在菜地里忙活。撒种,喷水,栽秧,插架,有条不紊。一年一年又一年,父亲在他的菜地里轮番种着豆角、黄瓜、萝卜、油菜、芫荽、茄子、生菜、西红柿。韭菜种在绿化带和小院儿栅栏凹处所形成的一块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空地上,算私垦,但因种得规矩,竟然得到了物业的默许。韭菜边儿上,矮丁香和矮丁香之间,也是寸土寸金,挤满了父亲的薄荷、玫瑰、红姑娘,都是我们冬天离不了的清热泡饮。
  天越来越热,一场小雨过后,生菜苗绿得像翡翠,也娇气,碰不得,一碰就折筋断叶,叫人心疼。芫荽呢,放出油绿的光,拔几根切碎调碗凉粉吃,是最好的选择。夏天在菜垄间走动,得十分小心,否则会伤到绿叶。你看,茄子拉着辣椒,西红柿拽着芹菜,萝卜缨子和豆角纠缠在一起,黄瓜呢,借着无所不能的丝,干脆攀高枝儿,上树了。那些苗条又顺溜的黄瓜,左一根,右一根,高一根,低一根,就把树装扮成一挂无声胜有声的风铃,谁路过,都得停下来多看两眼。
  种的不是菜是享受
  父亲的忙碌让我发现,在城里种菜不仅是一种劳动,还是一种富贵和享受,一种远离欲望和金钱的生活境界。父亲浇水、拔草、锄地,既锻炼了身体,也打发了闲暇,更怡了情、养了性,同时还收获了上好的蔬菜,饱了口福。我不夸张,父亲的两块菜地,真是我们一大家子的天然储藏室。母亲在屋里蒸馒头或焖米饭,我像散步,到“储藏室”转一圈儿,手上的柳条簸箕里,就有了炒着吃的菜和蘸酱、凉拌的菜,比上市场买方便,还用不着担心农药残留。
  我住三楼,没有小院,只好因陋就简,从楼下的水果店要了几个泡沫箱,去早市买了几包种子,又拉回几袋父亲给拾掇好的羊粪土。一个月后,以前我坐在小椅子上喝茶看书的阳台,变成了菜园子。浇水,施肥,晒太阳,屈尊在箱子里的那些菠菜、油麦菜、小油菜、四季生菜,长得一点儿也不比大田里的差,把空气、阳光和我的心,都染绿了。
  自从有了菜园子,每天晨起,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阳台,看看一晚上没见的菜,就像看一晚上没见的孩子。我觉得,用不了多久,我的阳台菜园子,也会成为一个小小的绿色贮藏室。就是铜火锅里的水已开得哗哗响,再去摘菜,也来得及。
其他文献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困难岁月里,我们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头号地村的半大孩子们吃什么呢?吃野味,具体来说就是吃黄鼠、蝗虫,那可真是奇香无比,回味无穷。  黄鼠不是黄鼠狼,它的个头介于老鼠和黄鼠狼之間,是吃粮食和绿草的。捕黄鼠不是一个人的活儿,我常和白佃忠联合行动。我俩找到黄鼠的洞口后,就去挑两桶水来。我胆子小,不敢杀生,专门负责向鼠洞里灌水。一般当第二桶水灌进过半的时候,就会有黄鼠不顾一切
期刊
在民间传说中,猪是由北极星转化而 来的,是专门投胎转世到人间来帮助人类 的.猪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 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猪的存在”这 句俗语当中,我们不难发现
期刊
1994年,我退休后来到北京。  到北京来,不是平白无故。北京电视台接我录评书,第一套是1993年,录的是《七杰小五义》,接着录《大明英烈》《铁伞怪侠》《千古功臣张学良》《白眉大侠》,一套又一套。我当时住在北京广播学院外事公寓楼里。因为书一录就好几百讲,时间比较长,结识了北京很多朋友,电视台的、电台的、报社的,他们说,你干脆就在北京定居得了,省得来回折腾。我说我倒有这个想法,但是不录了我在那儿蹲着
期刊
知心之交  人民滑稽剧团导演殷振家是位有趣的老头。他牙齿残缺不全,自谓“无齿之徒”,偏偏喜欢吃油炸粢饭糕;他貌不惊人,偏偏喜欢模仿文学大师鲁迅睡在棺材里的遗容。因此,每当他龇牙咧嘴吃粢饭糕、闭上眼睛学伟人的时候,总能引起哄堂大笑。  殷振家受过良好教育,六岁进私塾,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戏剧学校,成为第二期学生。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第七队从事救亡宣传。国共合作时期,政治部
期刊
近年来,一种新现象应运而生:老年人在节日期间“逆向迁徙”,到子女家过年。我作为过年“逆迁徙”的首批受益者,感触颇深。  从2007年开始,我们老两口就有了过年“逆迁徙”的亲身经历,感觉很爽。那一年,小孙女即将出生,儿媳妇回家过年很不方便。我们避开春运高峰,提前买了火车票,前去两千多公里外的南方过年。此后几年,每到春节,我们就过上了候鸟般的生活。团聚之际,利用春节假期,一家人外出旅游。刚开始时,我们
期刊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老伴袁瑶瑶一醒就跑到客厅,对着已经晒好衣服、浇完花,正在扫地的我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上辈子是成都街头的流浪儿,被你捡回来照顾。难怪这辈子我会嫁给你,因为要报恩。”我没好气儿地顶回去:“还不知道是谁在报谁的恩呢!”  若说我跟老伴是天生绝配,倒不如说,在不同阶段总有一个人让着另一个。具体说来,头三十年是她让我,近十年是我让她;但整体而言,自然是她成全我居多,因为驱动我俩大半生
期刊
状况频出  1923年1月14日,李四光与许淑彬在北京吉祥胡同的住所结婚。婚礼上名流云集,蔡元培为他们证婚。  李四光事业心强,他认为自己已过而立之年,气旺力坚,正是大干事业的好时机,成家后,应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上。他在埋头科研时,往往顾及不到家庭,年轻活泼的许淑彬难免感到孤寂和气恼。  李四光因研究地质科学,搬回家一些石头,而且一研究起来,就把妻子、孩子都忘了。有一天,许淑彬气不过,将一块石头拿
期刊
保住老本留点后路  沈老太中年时丈夫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将一儿两女拉扯到成家立业。她身体尚可,平时一个人住在一个一居室里。二十多年过去了,孙辈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尤其是孙子,就等着买房结婚了。儿子愁得没法,就到老娘这儿来倾诉。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自己的住房给孙子,让他将此房卖了当首付,贷款买一套大房,她自己则搬进儿子家住。  两个女儿知道后都很反对。大女儿说:“我们并不想和哥哥争房产,不过您到
期刊
星期天,我去看望父母,二老很高兴。母亲忙着取茶杯,父亲忙着沏茶。我陪他们边喝茶边聊天。母亲忽然站起身,说冰箱里有葡萄,我也跟着过去。打开冰箱,不但有葡萄,一个多月前我们拿来的点心也在里边放着。  父亲说:“你们以后来别带多少东西,我不喜欢吃零食,就你妈一个人吃。”我心里明白,母亲不是因喜欢而吃,而是因为她一向勤俭节约,不愿意糟蹋粮食。  看着冰箱里的过期食品,瞬间我产生一个想法。我这做大姐的应该和
期刊
退休前,周传基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每逢他讲大课必定听众爆满,以至需要校警出动维持秩序,他教过的学生超过六万。退休后,他一年只带十几个学生,一年到头总有学生求师门前,他手把手、一带一地传真功夫。  曾经,他讲授电影声音、时空,是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的恩师;如今,他讲电影基本原理,惠及数万观众。  网上,他与后辈小子对骂,愤青角色当仁不让;私下,他幽默风趣,似邻家爷爷般谦和。  和学生在一起,他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