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桑梓之树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亮千年夜空
  您知道吗?有一种油灯照亮了海南的夜空至少500年,半个世纪以前才逐渐退休,不过,现在将要被完全遗忘了。
  这就是海棠油灯。
  煤油灯、蜡烛、电灯,都是近现代之物,它们问世之前,人们用篝火、松明、油灯照明。食油贵重,普罗大众果腹尚难寻,哪里舍得点灯?贫寒的读书人,白天要干活,晚上想读书又苦于没有光线,于是产生了“凿壁偷光”“萤囊夜读”这样的成语,事后诚为千古美谈,当事人却深含苦涩。
  人们一直在寻找便宜易得的照明材料,点亮一小片夜空,延长活动时间。
  这点,海南人非常幸运,很早就有了它——海棠油。
  海棠油,由野生海棠树的籽仁压榨而得。“海棠”,是民间习惯叫法,全名是“琼崖海棠”,为藤黄科、红厚壳属常绿乔木,又叫海棠木、红厚壳、胡桐、海桐、君子树等等。
  海棠树是老天爷对琼人的关爱,是老辈子除了棕榈科之外最熟悉的桑梓之树。
  海棠木,材质非常好。按国家权威划定,在海南有价值木材的六类划分指标中,海棠木属于一类材,仅次于花梨、坡垒等五大特类材,而与荔枝、陆均松、油丹、青皮、无翼坡垒、鸡尖、红锥等知名珍贵木材并列。
  海棠树主干可以粗到两尺以上,木材坚韧致密,有很好的木纹。而那深扎地下的粗根,木质更佳,更耐虫耐腐,所以人们伐树后,仍不惜流大汗加以挖取。
  如此优秀又普及的海棠木,造福琼民多矣。大而言之,是造船、车厢、家具、建房乃至做寿板的上好材料。拿造船来说,最重要的结构件是龙骨,龙骨不结实,这条船就不可能经风浪。只要用上一棵合适弯度的海棠树干做龙骨,船上的人出海就多了几分安全感。
  往小里说,举两件重要的常用之物——牛车轮和犁把,看看海棠树的能耐吧。
  海南最重要的陆上运输工具是牛车,数量又以琼西为多。大饼般的木车轮由三块大厚板拼成,在琼西南,车轮的首选材料就是海棠木。海棠木纹理交缠,甚难开裂,耐得住日晒雨淋,无惧粗重颠簸。砍倒一棵大海棠树可制作两副三副车轮板,大局就定了。过去用不起金属的滚珠轴承,车轴是木材间的干摩擦。人们就不时用海棠油进行原始润滑,抬高车架,把两三颗海棠籽仁直接放进车轴上。
  农民耕田,少不了一张好犁。我有位认识了40年、在乐东农村长大的老朋友说:做犁把,海棠木几乎无可替代。犁把必须有的那个胳膊肘弯,人工榫接由于工艺不易过关,常不耐用。只有海棠树枝桠才足够力度,吃得住牛劲。老友说,过去农人在海棠树下歇息,常爱抬头打量,发现有弯曲度、粗细合适的枝桠,就很高兴。一支海棠犁把,可以放心使用好多年。
  《光绪崖州志·卷三》说“海棠,粗皮磥砢,株柯拳曲”,枝桠喜欢弯曲又特别坚韧,只要弯度合适,就能做上好的农具。有一种收割水稻或豆子的长弯把镰刀,刀把同样要求坚韧,海棠小枝最合适,只是没有犁把那么非海棠不可。
  改革开放后市场活跃,海南曾出现过大量海棠木做的家具,很受欢迎。可惜,就是这种竭泽而渔的砍伐,把海棠树逼向了绝境。
  深深介入民生
  除了木材和油灯,海棠树浑身是宝,深深介入民生。疍民船民,与海棠油同样有缘分。海棠油可以代替桐油做船涂料;疍家女子所戴竹笠,做工考究,据说外面要刷上一层海棠油用以防水;海棠树皮含多量鞣酸,又常用以染渔网。   海棠油曾被作為润滑油使用。乐东县城抱由镇,是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州)最初的首府,县城的第一台发电机,就曾用海棠油做润滑油。据海棠湾的老人说,过去一些外地渔船泊进湾内铁炉港,还喜欢取海棠油用作燃料。
  海棠油是老一辈海南人的“日化”和“医药”宠儿。用土法可以将它制成肥皂,在油中掺入硫磺又可治疮疥;用刀砍海棠树皮,不久就有树汁凝胶,这是农村用以治热毒疮痈的圣药。像古埃及人最早知道使用芦荟一样,海棠油的卓越护肤药效,海南人早就应用着了。
  琼崖海棠树叶子又厚又大,有些地方爱用它垫着蒸糍粑。
  海棠油极难吃,竟因此派生风俗——由于妇女改嫁或做他人后娘,很不容易,所以海南一些地方,当事人在作这类决定之前,必须“吃下三滴海棠油。吃不了,就得打消这个念头”。有位老婆婆回忆当年只吃了一滴,其苦涩便令她吐个不停,只好作罢。
  老海南的文化盛事,与海棠油密不可分。最大的娱乐是看琼剧。没有大礼堂,白天日照强烈,演员和观众都受不了,所以旧琼剧主要是“通宵戏”。《琼剧志》载:自清中期开始,舞台不再以点燃干柴、椰子壳照明,而将海棠油“盛于陶器瓦盆中,用棉绳灯芯点燃,置台前两侧”,大大改善了观演环境。
  包裹着坚果的海棠成熟种皮,去掉薄薄的外衣就可以吃,甜甜的。乐东县《新坡村志》说海棠树“夏、秋开花两次,每当开花,清香扑鼻。海棠籽熟了呈黄色,肉甜可吃。这个季节常常引来大批的蝙蝠和松鼠,争吃其果肉。”肚子油水不足的山野孩子,也爱吃。
  海南不少地名,就因海棠树而来。
  三亚市就至少有三处:一个是名震天下的“海棠湾”,原名“后海”。就因为海边一株大海棠树,可以让人乘凉歇息做买卖,久之被称作“海棠头”,解放初已经挺热闹。一个是崖城边的“臭油街”,曾经有几家专门卖海棠油的,现在地名已被淡化;还有一个是崖城西北5公里的“海棠”村。再往西,据《光绪崖州志·卷五》,明清时在今乐东县“望楼西南十里”,亦有一个海棠村。
  此外,文昌市南部重兴镇高铁路边,有村名海棠园。会文镇烟墩墟西北1公里许,有村名海棠巷。琼海市东南数公里昆山村、山辉村之间,亦有村名海棠园,琼海市朝阳乡西南万泉河边,则有小村名海棠坡。
  琼海的这两个海棠村,《宣统乐会县志·乡村表》有记载。其中,“海棠坡”早在明代已是市集了,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将这个市迁到朝阳,才有了今天的朝阳乡(据《康熙乐会县志·墟市》)。
  相比之下,槟榔谷、椰子寨等也就三两个地名,恐怕都不如海棠树的多。
  大宗土产
  海棠油和海棠仁,一直是海南的大宗土产。清代和民国海南各种方志提到土产时,海棠油是必备项目。我朋友的父亲,一位80多岁的老海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嘉积等地供销社做财会工作,那也是海棠油的主产区。老人说,当时供销社是把海棠油作为常规做账项目的。
  关于海棠油的榨法,《海南岛志·第十八章》记载详尽:
  秋季将老熟之海棠果实摘下,用槌去壳,刨成薄片。刨片方法是以铁刨套于长板凳一端,刨口向上,又用比刨身较大的一长方形木框置于凳面,将海棠仁投入木框内,上加小木板用手压之,并在刨口上面前后推挽,将海棠仁刨成薄片,从凳之底面落下,以竹箩承之,晒干舂碎,筛去粗杂,入木甑蒸之,然后用篾围范压成圆形,分别置木槽中,加楔迫之,油即榨出。每百斤干肉约得油40斤,粕五六十斤。
  乐东县白沙河谷文化园的袁金华先生,收藏有压榨海棠油的整套海棠木机具。
  1947年版的《海南岛新志·第八章》提到:“(海棠油)年产量在(抗)战前约358吨,现仅为160吨而已。以往除供给本岛需要外,其输出额亦达50万吨左右。”这个记录笔误明显,数百吨太少,数十万吨又太多,但是至少我们知道海南曾有不少海棠油运输出岛。
  《海南岛志·第十八章》则说:(海棠油)“以文(昌)、定(安)、琼(山)、乐(会)出产为多,年产额约五六万担”,折合近3000吨。以岛上200万人点灯计(中部山区几十万人暂不算),刨去万余担输出,人均年消耗2斤,大概可信吧。
  《海南史志网》载1962年:“海南区召开物资协作交流大会,购销总额达483万多元……其中成交较大宗的农副产品有红白藤、椰子、海棠油、猪苗和畜产品等,总值达114万元。”
  可见,直至1960年代初,海棠油还有如此地位,后来才逐步衰落。
  硕果仅存大海棠
  曾经广泛分布海南各地的琼崖海棠,由于长年大量砍伐、极少有人种植,适生土地又多已被连片开发,已面临灭顶之灾,现存者百中无一。据说除了琼山、文昌等地还残留小片海棠林外,其它地方只有零星分布。市场上海棠木已经芳踪难觅,大树在日常视野中基本消失。
  劳苦功高、憨厚朴实的海棠树,在大开发中被“卸磨杀驴”了。
  不过,海棠树情结在老一辈中依然挥之不去,一些基层地方志也反映了这种记忆。比如乐东县黄流镇2005年版的《佛老村志》内,记录了谁谁曾经在村里种植了一百多株海棠树,都成材了,只是后来陆续被砍光。邻镇佛罗,2003年版的《新坡村志》,也多处提到海棠树:
  据老一辈的村民说,新坡村原是两多,一海棠树多,直至解放后,还有大量的海棠树,现在只剩下村委会和小学里的那几株了……
  据了解,新坡村现存这十株八株老海棠也多次有人出高价收购,可敬村人一直坚持不卖。本文照片,是2013年实地拍摄的,大树应该至今尚在。
  这是当代海南罕见的二人合抱大海棠。村头的几株,一律高大挺拔,树冠下是本村固定的小市集,热闹的公众场所;校园内的几株则“株柯拳曲”,巨大的树冠为培养下一代新坡人的环保意识,作着潜移默化的无声解说。
  抵近观察这些百年老树,感慨良多。现在交通方便,往尖峰岭、莺歌海盐场游玩参观的朋友,不妨花点时间拐进新坡村,看看这批硕果仅存的百年桑梓。   丑小鴨如何变天鹅
  琼崖海棠,有一个拉丁学名:Calophyllum inophyllum ,是个知名的国际性树种,除了我国台湾,还广泛分布于南洋群岛,几乎遍及东南亚热带诸国,以至澳洲、非洲和中美洲等地。
  它既是经济树、垦荒树,也是良好的行道树和庭院树。台湾花莲市内有条明礼路,由30多棵树龄超过百年的琼崖海棠形成行道树,依然生机勃勃,老居民对之感情深厚。这情景,乐东新坡村的村头大树或可媲美。
  海棠油并非永远是灰头土脸的。摇身一变,它就身价万倍,以“伊诺菲伦油”的神秘玄妙名字,闻名于世。是名贵护肤精油,据称每100公斤果仁,只能萃取出18公斤。自欧美兴起以来,大受小资一族的追捧,小小10毫升的一瓶,唇膏大小,售价动辄就过百元人民币。
  不错,这就是经过精炼的海南臭油——不,正式的归类是“芳香油”,据称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山脉生长的,最为昂贵。
  愿意花百来块钱,好好体会一下丑小鸭是如何真变成天鹅的吗?
  且慢,“伊诺菲伦”……不过是上文“琼崖海棠”拉丁学名后半截的音译吧。莫被拉丁文吓到,我就是凭半吊子英文“破译”的。呵呵,音译才“高大上”,直译就不玄妙了。效果如何,是否物有所值,还得由消费者说了才算。
  不过,海棠油的特殊药理功效,老海南一直都明白,就是处方土些。现代科学证实,海棠油对人类皮肤有独特的修补和保护功效,能治疗烧伤、烫伤、溃疡、湿疹、暗疮、过敏等等,还有天然抗菌特性。最近还有报道,美国科学家从琼崖海棠中开发出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相当好的“抗HIV”,也就是抑制艾滋病病毒效果。这个东东会不会是另一个“青蒿素”?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还有一说是,海棠油精炼后可以食用,而且风味不俗。每吨粗油,约可提炼出700公斤的食用油。
  莫失莫忘,海棠之乡
  海棠可谓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它是强阳性树种,极好栽培,种子落地自己就能萌发,粗生易长,树、花、叶、果都很美观。据报道,琼山的农户在村旁栽植,30年生树高可达l0米,胸径可达25厘米。
  海棠很抗风,一般台风断倒率不超过5%,极宜作防风林。2005年9月的“达维”强台风重创海南,致使全岛停电,连桉树都被大量吹倒。而海棠树只是折枝断叶,很少断倒。
  如果有一部分海防林或橡胶园防风林由琼崖海棠替代木麻黄,或与木麻黄混交,既保存了本土树种,林相更为美观,也有更好的经济收益。同时,果肉有利于滋养小型野生动物,花期长,花也是良好蜜源。
  三亚文史专家周德光先生曾建议,在海棠湾营造一大片“琼崖海棠林”,以此作为生态大公园;同时开发海棠文化,大力提高开发区的地方文化品位。现在,三亚湾海边的景观带里已经见到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海棠树林,在开花结果,这无疑是本土有识之士努力的结晶。
  关于椰子槟榔,海南文人从不吝赞美之词;但是海棠呢——已经淡出人们的笔尖口头很久了,仅仅偶尔还活在老资格本土人士的闲谈中。
  海棠文化,真的那么不值挽留吗?
  当代中国最常见的浮躁,是“摧毁自己的珍稀独特,复制别人的已经过时”,等到别人申了遗,才知道后悔莫及。
  虽然海棠油绝迹多年,但我与中年以上的老海南聊起海棠,几乎都立即得到热切的反应,好像突然提起儿时的旧梦。可见海棠情结根基之深厚。南洋诸国,多半盛产海棠树,不少华侨也是海南人,老华侨深藏心底的海棠情结,也是最久远的一份乡愁。
  海棠联系的民生事像是海南古老民俗的一张生动名片,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家园旧忆。把这张名片钩沉擦亮,在与海外广泛的海棠适生地民众的人文交往中,不难得到共鸣。
  但是,老风俗已淡出生活多年,进入消亡阶段。现在如果喊出,还会有反响。只要有了呼应,就可能形成流传,不易湮灭。如果无人整理呼喊,不久之后,旧记忆将随这辈中老年人陆续谢世而消失,人间不再有响应,此俗就算是最终湮灭了。
  对海南这个古老的海棠之乡来说,这太可惜。
  不过,看情况十之八九是这样。那么——本文就算是为琼崖桑梓之树致祭的一首挽歌吧!
其他文献
使用小程序自动定位,监测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病点;进行大数据比对,追踪与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线索;开放AI算力加速病毒分析、疫苗新药研发;运用全息空气成像技术无接触完成挂号、预约服务……从救治到防控,从科研攻关到研发生产,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各条战线运用高科技手段火力全开,各种高新技术、产品“疫”线上阵,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成为此次疫情应对中的亮点。科技正在彰显“硬核”力量,助力打赢
在海口生活,经常会被晚霞惊艳到。  黄昏时刻,霞光最为色彩斑斓。云层射出万丈光芒,然后慢慢减弱,和煦。人、车、鸣笛声汇聚成河,有日暮炊烟四起的归家感。  晚霞烧得正旺的时候,也是白昼最接近夜晚的时候。  在广场,在海邊,在江边,在车上,在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只要抬头。  如果恰巧在海边江边,椰子树、船只以及世纪大桥和天空简直是完美CP,美得淋漓尽致。  来吧,来海口这个天空之城,挑个阳光明媚的季节
在海南很多地方,美好的一天是从一碗粉开始的,抱罗粉、后安粉、陵水酸粉或是儋州米烂……  现在的海口,很多人的美好一天是从一杯早茶开始的,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为了美食,为了情谊,为了享受这美好的一天。  早安,每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们;早安,为了美好生活而奔波的人们。  有人说,生活痛苦是外衣,是对快乐的掩饰和克制。其实,美好的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刻快
加拿大政府对实行28年之久的加拿大联邦移民投资政策宣布“一刀切”后,有枫叶卡情结的人至今进退维谷。如果身家千万倒还算好,就当是股票被套牢了,再拿出几百万投资其他国家的移民项目—这种曲线移民方式在《留学》采访多家移民机构时,就屡屡听闻;若资产有限,就真的一下子没了退路?倒也不尽然。  加拿大需要移民,尤其是有技术,能留下工作、留下纳税的移民。早在2008年8月,加拿大为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就退出了留学
他临河而坐  像石凳不说话  如涓流只起微波  好像白云抚摸着山头  柚子、香蕉以及  木栏杆、回廊、青石板、银头饰  在静默中  慢慢消融掉自己  做一個水中  晃不碎的影子  再替自己寻一个角度  让水面刺目的太阳  给脸庞增辉  他的生命  有时高贵,有时卑微  皆因付出  而多出了意义
在山沟沟  河堤岸  她以一種攀爬的姿态去爱  缠绵着阳光的每一寸肌肤  四季的鸟语  沿着她细腻的毛发  滑进土壤里  刚好被我遇见  我真想像她一样狂热地活着  能爱的时候勇敢去爱  该缠的时候  就缠
瑞鸿移民1999年成立于澳大利亚佩斯,目前总部设于北京国贸CBD嘉盛中心,是经国家公安部正式批准的从事海外置业、投资和移民服务的专业机构。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葡萄牙、希腊、新加坡八国均设有海外办事处,服务项目涉及美、澳、希、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 区。  瑞鸿移民的服务团队由顾问、文案、客服等组成,为客户提供从咨询、文案、申请到海外接机、事务处理、海外生活指导等服务。另外,瑞鸿设有
《拐卖》是长篇小说《若水》的修订版。  《若水》是十年前创作的,是我的心灵在痛苦的挣扎中流淌出来的文字。  我1987年6月从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驻陕某部政治处改行做了干事。部队驻地在咸阳、西安、渭南三市交叉的瓦头坡。通往三座城市的公路在此交集。公路两边是绵延数公里的专门接待过往司机的乡村饭馆。我们部队的营区被老虎沟一分为二,东边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属于富平县地界,西边的作业区属于三原县地界。
正在考虑是否选择、如何选择留学服务机构来帮助留学申请的学生、家长,不妨跟《留学》学几招选择技巧,到国际教育展上试试身手吧。  在当前的留学市场环境下,留学中介行业鱼龙混杂,同时,70%~80%出国申请需要通过留学服务机构办理。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靠谱中介?有三个误区需要破除:第一,不要纠结于留学服务机构的资质问题;第二,机构大小与经营时间的长短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参考意义;第三,谨慎
走完三天两夜的远征后,我们这帮熊孩子的两条腿疼到要吃止痛片。  我在英国的普利茅斯学院(Plymouth College)读A-level(相当于国内的高二),这次回国过暑假前,拿到了英国爱丁堡公爵奖的银章。在参加这个项目前,我从来没想到会在这个年头体验长征式的锻炼。  为了长征要自发军训  爱丁堡公爵奖是由英国女王的丈夫菲腊亲王、爱丁堡公爵菲利普王子与户外拓展训练的创始人库尔特?哈恩于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