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他者”形象,即指一个民族根据自身条件来建构其他民族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常常是想象的,夸张的,甚至歪曲的。李连杰在大陆及香港拍摄了多部影片,其角色形象多变,影片的内容涉及广泛。但赴美之后,李连杰的电影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方人对于中国“他者”形象的类型化诠释,在其主演的西方电影中有很明显的展示。
[关键词]中国“他者” 李连杰 西方语境
一、“他者”形象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人们经常会通过关照自我来加以想象。就比如白人的神话中神的形象一定是白人,而不会是黑人或是黄种人。所谓“他者”形象,指的是一个民族从自身条件出发,来建构其他民族的形象,其间常包含了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想象,夸张。甚至歪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误读。
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神秘的中国”。再到传教士笔下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西方人以游记为主要形式建构着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并且从他们的语境来进行解读。比如,基歇尔在他的《中国图说》中,用基督教的观念来解释汉字的起源。“……中国文字的第一个发明者是皇帝伏羲,我毫不怀疑伏羲是从诺亚的后代那里学会的。”
到了19世纪左右,大量中国移民来到美国西部。他们多数充当劳工,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美国当地人看来,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黄皮肤,其形貌,生活习俗,尤其是宗教信仰都与他们大相径庭。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难以沟通,又具有某种神秘感。本着一种猎奇的心理,美国文学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在布瑞特·哈特(Bret Harte)创作的幽默诗《异教徒中国佬》(The HeathenChinee)中,中国人劳工阿新和主角詹姆斯,比尔等比试赌术,并最终占了上风,其诡异的把戏令主角惊叹不已。“中国佬”,“异教徒”也就成为中国人形象在美国文学中的一种“套话”。“套话”即法语stereotype。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这种形象,具体说,就是衣着形貌古怪(长袖子,长指甲),拥有某种特殊技能(会变魔术,精通赌术等),有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和邪恶。
二、西方电影中李连杰
李连杰在大陆及香港拍摄了多部武术影片。和比较类型化,多演喜剧和饰演警察形象的成龙不同,李连杰的角色形象多变,影片的内容涉及广泛。具体来说有:1,古装剧系列中的武术家形象《少林寺》,《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方世玉1,2》,《太极张三丰》,《黄飞鸿》系列,以及近年的《霍元甲》,《投名状》等。令狐冲,方世玉等属于浪漫派的武侠形象,而《黄飞鸿》则是写实主义的武师形象。《黄飞鸿》系列是李连杰从影的高峰之作,不同于关德兴的老年黄飞鸿形象,李连杰的黄飞鸿是一个处于时代变革中的青年武师,既有传统的侠义精神,又有固守传绩和顽固自大的弱点(如《狮王争霸》中他对摄影机的轻蔑和对蒸汽机的敌视),性格富于立体化。2现代剧系列中的都市人,警察和军人形象:比如动作喜剧《冒险王》中爱作白日梦的都市作家形象,以及《赤子威龙》和《中南海保镖》中的新时期的中国公安和军人的形象。
但是,赴美之后,李连杰的电影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方人对于中国“他者”形象的类型化诠释。在他主演的西方电影中有很明显的展示。比如《轰天炮4》,《致命罗密欧》中的黑帮分子,《从摇篮到坟墓》和《龙之吻》中的东方特工,《狼犬丹尼》中的打手以及08年《木乃伊3》中的暴君形象。在最初的《轰天炮4》(梅尔·吉布森主演)中,他首次出演反角。反面角色的身份,象征着西方对于东方“他者”的不信任和敌视的基调。他的角色形象是穿着白色唐装。身手敏捷,心狠手辣的华人黑帮首领。这形象正契合了早期美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理解:形貌古怪(剧中主角对他的唐装多有讽刺),拥有特殊技能(功夫)。神秘而邪恶(随意杀人,违反所谓的西方文明观)。在剧中,他不断拨弄着一串佛珠,昭示着自己“异教徒”的身份。他的造型总是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就像是侵入西方世界的东方幽灵。
此后李连杰出演的多部影片,除了科幻片《the 0ne》之外。其余各部影片中基本还是这种形象。比如《致命罗密欧》展现的是华人黑帮的内讧:《从摇篮到坟墓》和法国导演持导的《龙之吻》则把他塑造成杀人不眨眼的东方特工。在科幻片《the one》中。李连杰总算演了回警察,但片中他一人饰两角,演反角的也是他。当然,又是身手敏捷,而且目无法纪的程式化形象。
08年的新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李连杰饰演的是秦始皇(影片中称“龙帝”)。西方人不但把他塑造成一个掌握了神秘而邪恶力量的东方暴君,还让他对部下们用中文喊出这样的话:“……要消除自由隐患……”“……要打过长城向西……”。在这里。除了神秘邪恶,对抗自由的类型化“他者”形象外。还潜藏着西方人传统的“黄祸”思想。
在李连杰一系列西方形象的背后,浮动着“傅满洲”这个西方人眼中的“典型”的华人形象。傅满洲(Fu Manchu)出自英国作家萨克斯·罗莫(Sax Rohmer)之手,共出过17部左右的小说(其中长篇13部,中篇1部,短篇3部)。1929年,好莱坞把他搬上银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序列。傅满洲是一个“来自东方的恶魔”,外貌是一副满清人的装束,做的是谋杀、施虐等勾当,当然,使用的是被妖魔化的东方密术:“手指的每一次跳动都具有威胁,眉毛的每一次跳动都预示着凶兆,每一刹那的斜眼都隐含着恐怖”。而且,似乎还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在一部小说或电影里被白人主角消灭,并不妨碍他在下一部里复活,继续翻江倒海。如今。在西方电影中,傅满洲的形象演化为李连杰的“邪恶他者”,“东方打手”形象。很明显,这个西方二三十年代塑造的华人形象,到了今天还在西方人心目中根深蒂固。
三、华人影星的失语症
李小龙在他的第一部西方电影中,唯一的一句台词就是一声惨叫。李连杰也是一样,不论作主角还是陪衬,都是用拳头说话。在他的西方系列电影中,他只是一个打斗道具,叙述情节和阐明意旨这些影片核心的任务都是由那些白人或黑人角色来完成。他只是一个空洞的他者形象符号,除了用他这个符号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外。导演基本上不会给他什么阐述自身的机会。这也是大部分浪迹西方的华人明星的生存困境。比如在《尖峰时刻》中,成龙的黑人搭档基本上掌握了影片的叙述权和话语权;在《骇客帝国》中,周兆龙始终只能以墨镜遮脸;在《非常人贩》中,舒淇被乔森·斯坦森用一根绳子绑着出场;在《功夫之王》里,李连杰和成龙两大功夫高手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白人演员当陪衬。在这里,被“他者”形象所象征的本体对象是缺席的,无法申诉的。强势的西方语境捂住了他们的嘴巴。
结语
纵观李连杰及其他华人影星在西方的一系列影片,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从他们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我们看到,在当今仍有很大一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视而不见。继续编织着自己虚幻而程式化的中国“他者”形象,并且通过强势的话语权(好莱坞)到处推广这种形象,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警惕的。
[关键词]中国“他者” 李连杰 西方语境
一、“他者”形象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人们经常会通过关照自我来加以想象。就比如白人的神话中神的形象一定是白人,而不会是黑人或是黄种人。所谓“他者”形象,指的是一个民族从自身条件出发,来建构其他民族的形象,其间常包含了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想象,夸张。甚至歪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误读。
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神秘的中国”。再到传教士笔下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西方人以游记为主要形式建构着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并且从他们的语境来进行解读。比如,基歇尔在他的《中国图说》中,用基督教的观念来解释汉字的起源。“……中国文字的第一个发明者是皇帝伏羲,我毫不怀疑伏羲是从诺亚的后代那里学会的。”
到了19世纪左右,大量中国移民来到美国西部。他们多数充当劳工,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美国当地人看来,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黄皮肤,其形貌,生活习俗,尤其是宗教信仰都与他们大相径庭。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难以沟通,又具有某种神秘感。本着一种猎奇的心理,美国文学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在布瑞特·哈特(Bret Harte)创作的幽默诗《异教徒中国佬》(The HeathenChinee)中,中国人劳工阿新和主角詹姆斯,比尔等比试赌术,并最终占了上风,其诡异的把戏令主角惊叹不已。“中国佬”,“异教徒”也就成为中国人形象在美国文学中的一种“套话”。“套话”即法语stereotype。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这种形象,具体说,就是衣着形貌古怪(长袖子,长指甲),拥有某种特殊技能(会变魔术,精通赌术等),有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和邪恶。
二、西方电影中李连杰
李连杰在大陆及香港拍摄了多部武术影片。和比较类型化,多演喜剧和饰演警察形象的成龙不同,李连杰的角色形象多变,影片的内容涉及广泛。具体来说有:1,古装剧系列中的武术家形象《少林寺》,《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方世玉1,2》,《太极张三丰》,《黄飞鸿》系列,以及近年的《霍元甲》,《投名状》等。令狐冲,方世玉等属于浪漫派的武侠形象,而《黄飞鸿》则是写实主义的武师形象。《黄飞鸿》系列是李连杰从影的高峰之作,不同于关德兴的老年黄飞鸿形象,李连杰的黄飞鸿是一个处于时代变革中的青年武师,既有传统的侠义精神,又有固守传绩和顽固自大的弱点(如《狮王争霸》中他对摄影机的轻蔑和对蒸汽机的敌视),性格富于立体化。2现代剧系列中的都市人,警察和军人形象:比如动作喜剧《冒险王》中爱作白日梦的都市作家形象,以及《赤子威龙》和《中南海保镖》中的新时期的中国公安和军人的形象。
但是,赴美之后,李连杰的电影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方人对于中国“他者”形象的类型化诠释。在他主演的西方电影中有很明显的展示。比如《轰天炮4》,《致命罗密欧》中的黑帮分子,《从摇篮到坟墓》和《龙之吻》中的东方特工,《狼犬丹尼》中的打手以及08年《木乃伊3》中的暴君形象。在最初的《轰天炮4》(梅尔·吉布森主演)中,他首次出演反角。反面角色的身份,象征着西方对于东方“他者”的不信任和敌视的基调。他的角色形象是穿着白色唐装。身手敏捷,心狠手辣的华人黑帮首领。这形象正契合了早期美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理解:形貌古怪(剧中主角对他的唐装多有讽刺),拥有特殊技能(功夫)。神秘而邪恶(随意杀人,违反所谓的西方文明观)。在剧中,他不断拨弄着一串佛珠,昭示着自己“异教徒”的身份。他的造型总是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就像是侵入西方世界的东方幽灵。
此后李连杰出演的多部影片,除了科幻片《the 0ne》之外。其余各部影片中基本还是这种形象。比如《致命罗密欧》展现的是华人黑帮的内讧:《从摇篮到坟墓》和法国导演持导的《龙之吻》则把他塑造成杀人不眨眼的东方特工。在科幻片《the one》中。李连杰总算演了回警察,但片中他一人饰两角,演反角的也是他。当然,又是身手敏捷,而且目无法纪的程式化形象。
08年的新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李连杰饰演的是秦始皇(影片中称“龙帝”)。西方人不但把他塑造成一个掌握了神秘而邪恶力量的东方暴君,还让他对部下们用中文喊出这样的话:“……要消除自由隐患……”“……要打过长城向西……”。在这里。除了神秘邪恶,对抗自由的类型化“他者”形象外。还潜藏着西方人传统的“黄祸”思想。
在李连杰一系列西方形象的背后,浮动着“傅满洲”这个西方人眼中的“典型”的华人形象。傅满洲(Fu Manchu)出自英国作家萨克斯·罗莫(Sax Rohmer)之手,共出过17部左右的小说(其中长篇13部,中篇1部,短篇3部)。1929年,好莱坞把他搬上银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序列。傅满洲是一个“来自东方的恶魔”,外貌是一副满清人的装束,做的是谋杀、施虐等勾当,当然,使用的是被妖魔化的东方密术:“手指的每一次跳动都具有威胁,眉毛的每一次跳动都预示着凶兆,每一刹那的斜眼都隐含着恐怖”。而且,似乎还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在一部小说或电影里被白人主角消灭,并不妨碍他在下一部里复活,继续翻江倒海。如今。在西方电影中,傅满洲的形象演化为李连杰的“邪恶他者”,“东方打手”形象。很明显,这个西方二三十年代塑造的华人形象,到了今天还在西方人心目中根深蒂固。
三、华人影星的失语症
李小龙在他的第一部西方电影中,唯一的一句台词就是一声惨叫。李连杰也是一样,不论作主角还是陪衬,都是用拳头说话。在他的西方系列电影中,他只是一个打斗道具,叙述情节和阐明意旨这些影片核心的任务都是由那些白人或黑人角色来完成。他只是一个空洞的他者形象符号,除了用他这个符号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外。导演基本上不会给他什么阐述自身的机会。这也是大部分浪迹西方的华人明星的生存困境。比如在《尖峰时刻》中,成龙的黑人搭档基本上掌握了影片的叙述权和话语权;在《骇客帝国》中,周兆龙始终只能以墨镜遮脸;在《非常人贩》中,舒淇被乔森·斯坦森用一根绳子绑着出场;在《功夫之王》里,李连杰和成龙两大功夫高手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白人演员当陪衬。在这里,被“他者”形象所象征的本体对象是缺席的,无法申诉的。强势的西方语境捂住了他们的嘴巴。
结语
纵观李连杰及其他华人影星在西方的一系列影片,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从他们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我们看到,在当今仍有很大一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视而不见。继续编织着自己虚幻而程式化的中国“他者”形象,并且通过强势的话语权(好莱坞)到处推广这种形象,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