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区收治的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176例,感染率为11.8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03例,58.52%),其次分别为泌尿系统感染(25例,14.20%)、血液系统感染(24例,13.64%)、皮肤感染(11例,6.25%)、手术切口感染(7例,3.98%)、其它部位(口腔、胸膜腔等)感染(6例,3.41%);在所有121株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大(79株,65.2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0株,24.79%);再次为真菌(12株,9.92%),三类病原菌分别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感染有其自身特点,且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感染的易感因素,应加强管理与控制,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恶性肿瘤;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86-02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幅为3.9%,死亡率增幅为2.5%,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晚期患者感染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患者本身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放化疗造成骨髓抑制,造成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手术、介入等侵入性操作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吞噬功能及生理性防御屏障作用。为了解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区收治的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此为数据支撑展开如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區收治的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食管癌814例、肺癌355例、宫颈癌82例、胃癌61例、淋巴瘤57例、结直肠癌38例、乳腺癌33例、其他部位肿瘤43例。共发生感染176例,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其中男性98例、女性78例,年龄26~89岁,平均(61.9±10.5)岁。排除入院时感染者。
1.2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提取对发生感染的病历资料信息,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等,并统计分析发生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1.3观察指标 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1.4数据分析 所有搜集到的恶性肿瘤患者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和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176例,感染率为11.88%;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手术切口等,详见表1。
2.2病原菌分布 共检出病原菌121株,将其按所占比例排列分别为革兰阴性菌(79株,65.29%)、革兰阳性菌(30株,24.79%)与真菌(12株,9.92%);三类病原菌按构成比例的多少排列又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详见表2。
2.3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详见表3、表4。
3 讨论
2019年1月我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恶性肿瘤近十几年来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不断攀升,其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另有研究显示:各类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为1/14。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有:①疾病自身因素:在癌症发病过程中,由于细胞生存空间有限,肿瘤细胞为了掠夺营养与空间,不停向正常骨髓细胞发起“进攻”,在“战争”中不停地有骨髓细胞遭到破坏,存留的细胞所提供的白细胞不足以抵抗感染,使感染几率增加[1];②治疗因素: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增加感染的风险;③患者因素:营养状况差、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疾病和长期卧床的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2];④环境因素:住院时间越长,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越大,发生感染的概率就越高[3]。本研究显示: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但本研究未将环境因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纳入观察指标,是本研究的不足。 近年来,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发生了变化: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上升,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下降,白色念珠菌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真菌,特别是肺部真菌血症的死亡率较高,临床又极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4-5]。本研究共检出三大类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其所占比例与主要菌种分别为65.29%(79株),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24.79%(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9.92%(12株),白色念球菌。与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感染有其自身特点,且与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感染的易感因素,应加强管理与控制,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安民, 王登.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内科治疗中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 2017, (11): 20-21.
[2] Tinelli G, Cappuccio S, Parente E, et al. Resectability and vascular management of retroperitoneal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 a large single-institution case-series[J]. Anticancer Res, 2017, 37(12): 6899-6906.
[3] Rodgers JR, Surry K, Leung E, et . Taloward a 3 d transrectal ultrasound system for verification of needle placement during highdose-rate interstitial gynecologic brachytheray[J]. Med Phys, 2017, 44(5): 1899-1911.
[4] 王勤, 劉改繁, 闻小贵, 等.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预防措施研究[J]. 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8): 984-987.
[5] 鲁衍之. 185例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2): 18-2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编号:LBH-Z19193)
【关键词】恶性肿瘤;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86-02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幅为3.9%,死亡率增幅为2.5%,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晚期患者感染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患者本身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放化疗造成骨髓抑制,造成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手术、介入等侵入性操作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吞噬功能及生理性防御屏障作用。为了解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区收治的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此为数据支撑展开如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區收治的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食管癌814例、肺癌355例、宫颈癌82例、胃癌61例、淋巴瘤57例、结直肠癌38例、乳腺癌33例、其他部位肿瘤43例。共发生感染176例,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其中男性98例、女性78例,年龄26~89岁,平均(61.9±10.5)岁。排除入院时感染者。
1.2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提取对发生感染的病历资料信息,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等,并统计分析发生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1.3观察指标 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1.4数据分析 所有搜集到的恶性肿瘤患者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和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1483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176例,感染率为11.88%;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手术切口等,详见表1。
2.2病原菌分布 共检出病原菌121株,将其按所占比例排列分别为革兰阴性菌(79株,65.29%)、革兰阳性菌(30株,24.79%)与真菌(12株,9.92%);三类病原菌按构成比例的多少排列又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详见表2。
2.3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详见表3、表4。
3 讨论
2019年1月我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恶性肿瘤近十几年来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不断攀升,其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另有研究显示:各类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为1/14。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有:①疾病自身因素:在癌症发病过程中,由于细胞生存空间有限,肿瘤细胞为了掠夺营养与空间,不停向正常骨髓细胞发起“进攻”,在“战争”中不停地有骨髓细胞遭到破坏,存留的细胞所提供的白细胞不足以抵抗感染,使感染几率增加[1];②治疗因素: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增加感染的风险;③患者因素:营养状况差、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疾病和长期卧床的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2];④环境因素:住院时间越长,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越大,发生感染的概率就越高[3]。本研究显示: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但本研究未将环境因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纳入观察指标,是本研究的不足。 近年来,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发生了变化: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上升,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下降,白色念珠菌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真菌,特别是肺部真菌血症的死亡率较高,临床又极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4-5]。本研究共检出三大类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其所占比例与主要菌种分别为65.29%(79株),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24.79%(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9.92%(12株),白色念球菌。与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感染有其自身特点,且与患者年龄、治疗方式(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感染的易感因素,应加强管理与控制,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安民, 王登.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内科治疗中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 2017, (11): 20-21.
[2] Tinelli G, Cappuccio S, Parente E, et al. Resectability and vascular management of retroperitoneal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 a large single-institution case-series[J]. Anticancer Res, 2017, 37(12): 6899-6906.
[3] Rodgers JR, Surry K, Leung E, et . Taloward a 3 d transrectal ultrasound system for verification of needle placement during highdose-rate interstitial gynecologic brachytheray[J]. Med Phys, 2017, 44(5): 1899-1911.
[4] 王勤, 劉改繁, 闻小贵, 等.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预防措施研究[J]. 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8): 984-987.
[5] 鲁衍之. 185例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2): 18-2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编号:LBH-Z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