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大好年龄阶段,数学的学习对他们智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进行数学学习,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键的是能够提升他们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作一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找规律”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趣味性强、规律性强的学科。因此数学的教学就应当以一种丰富有趣、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找规律的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学科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数学中有趣的规律,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践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从而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找规律进行学习。
1.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规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规律,然后进行实践解答。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寻找其中的规律性,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一个花展会上,一列花只有两种,分别是玫瑰和牡丹,排列的方式如下:玫瑰、牡丹、玫瑰、牡丹、玫瑰、牡丹、玫瑰、牡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列花的排放顺序进行研究,学生在观察之后就能发现这列花是按照玫瑰、牡丹两种花交替排放的顺序来进行排列的。这就引导学生了解了最简单的数学规律。学生通过这种观察身边事物并找出其中规律的活动,就会对找规律这一概念更好的理解。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慢慢增加找规律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引发他们对找规律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教授给他们知识,也能激起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识、了解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找规律”这一概念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找规律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数学学习的内部知识连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更进一个层次的理解找规律的方法与内容。举一个例子来说,依据以下的图形找规律,并画出每组第30个图形。
(1)△○■■△○■■△○■■△○■■……( )……
(2)○△△■○△△■○△△■……( )……
(3)△■△■○△■△■○……( )……
学生在对以上这几个问题进行解答时,学生就必须根据前面少有的几个图形进行分析解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规律,然后进行比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画出一些图形来进行辅助观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认识、了解图形规律,就能更好的解答出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主要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只是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规律,并不只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学习找规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有规律的思维方式,然后通过自己的经验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总结中可以得出,找规律教学是从了解认知规律开始,然后引导学生把找规律应用到生活当中。利用一则实例来说明,国庆期间,小明和朋友两个人外出旅游,如果要在1 2 3 4 5 6 这六个数字的火车票中选择数字相连的2张票,那么共有多少种方法可选?
学生在进行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从不同的思路进行,例如学生如果按照图形的方法,先画出前两张票,然后依次移动,共移动了4次,加上第一次选择,共5种选择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按照数学的规律也是可以得出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对规律的探究,也能推动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结束语: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找规律”的教学,能够在找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认知、了解数学学习的魅力,也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创新,由浅入深了解规律、运用规律,抓住生活的本质,最后达到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春. 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浅析[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2:36.
[2]季勇. 对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的教学的几点认识[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24.
[3]刘久成,王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15-1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找规律”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趣味性强、规律性强的学科。因此数学的教学就应当以一种丰富有趣、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找规律的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学科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数学中有趣的规律,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践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从而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找规律进行学习。
1.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规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规律,然后进行实践解答。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寻找其中的规律性,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一个花展会上,一列花只有两种,分别是玫瑰和牡丹,排列的方式如下:玫瑰、牡丹、玫瑰、牡丹、玫瑰、牡丹、玫瑰、牡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列花的排放顺序进行研究,学生在观察之后就能发现这列花是按照玫瑰、牡丹两种花交替排放的顺序来进行排列的。这就引导学生了解了最简单的数学规律。学生通过这种观察身边事物并找出其中规律的活动,就会对找规律这一概念更好的理解。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慢慢增加找规律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引发他们对找规律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教授给他们知识,也能激起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识、了解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找规律”这一概念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找规律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数学学习的内部知识连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更进一个层次的理解找规律的方法与内容。举一个例子来说,依据以下的图形找规律,并画出每组第30个图形。
(1)△○■■△○■■△○■■△○■■……( )……
(2)○△△■○△△■○△△■……( )……
(3)△■△■○△■△■○……( )……
学生在对以上这几个问题进行解答时,学生就必须根据前面少有的几个图形进行分析解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规律,然后进行比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画出一些图形来进行辅助观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认识、了解图形规律,就能更好的解答出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主要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只是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规律,并不只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学习找规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有规律的思维方式,然后通过自己的经验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总结中可以得出,找规律教学是从了解认知规律开始,然后引导学生把找规律应用到生活当中。利用一则实例来说明,国庆期间,小明和朋友两个人外出旅游,如果要在1 2 3 4 5 6 这六个数字的火车票中选择数字相连的2张票,那么共有多少种方法可选?
学生在进行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从不同的思路进行,例如学生如果按照图形的方法,先画出前两张票,然后依次移动,共移动了4次,加上第一次选择,共5种选择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按照数学的规律也是可以得出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对规律的探究,也能推动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结束语: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找规律”的教学,能够在找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认知、了解数学学习的魅力,也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创新,由浅入深了解规律、运用规律,抓住生活的本质,最后达到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春. 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浅析[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2:36.
[2]季勇. 对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的教学的几点认识[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24.
[3]刘久成,王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