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初次造访的游客来说,温哥华是一场日日惊艳的邂逅。那些春天里开的轰轰烈烈的樱花,时刻在变幻着的海的颜色,白色的雪山顶上悄悄酝酿着的狂欢气息,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味道,都使她像个风情万种的混血美女,会让人在惊鸿一瞥之间爱上这座城市。
蓝色:接近爱情的颜色
温哥华的色彩是亮丽的。即便是在多雨的冬季,只要有一丝阳光穿透云层,原本阴翳的天空就会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在瞬间苏醒过来,变得湛蓝而宁静。
和天色交相辉映的是没有尽头的大海,我们的汽车沿着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的滨海大道一路向南而去,温哥华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壮阔而迷人。湿漉漉的雨天像是一个梦境,空气透明清冽,风中带着些新鲜的腥味。车子转了个弯,云雾缭绕的雪山猝不及防地闯入视野,它们静静地立在天边,充满了庄严和神秘。
如果在温哥华只能流连一日,我会把半天的时间留给斯坦利公园。斯坦利公园是个面积有一千多英亩的半岛,步行离温哥华市中心只有15分钟的路程,它的边缘直接伸展到蔚蓝的大海,仿佛是在海面上刚刚升起的一颗珍珠。这是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温哥华的海苍凉辽阔,和三亚、深圳那些阳光沙滩棕榈树的秀丽海景相比,它透出几分王者似的孤独。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那种屏住呼吸的感觉,那种美丽和壮观,是我在东南亚见到的那些海滩乘以两倍,还要遥不可及。”May说。May 是个身材苗条的上海人,和她的名字一样,有着5月间恰到好处的热情。
车子在森林小径里前行,不时有可爱的松鼠从车前穿过,在林间寻找松果。白色的海鸥掠过水面,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三月的天气,有时还会下雪,但樱花已经开了。白色和粉色的樱花海洋连绵不绝,是温哥华春天里的灵魂。有风吹过的时候,倾斜的雨点合着大片柔软的花瓣一起扑到窗子上来,感觉有一点点震撼。
隔着车窗,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远处的图腾柱,图腾柱上雕刻的图案有鸟、熊、海狸和人。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200多年前加拿大还是印第安人的家园,温哥华随处可见的图腾,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都是有灵魂的”,米拉的神色里有一丝敬畏,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非常古老,他们和自然亲密无间,几乎所有的图腾都和狼、熊、龟、鹰、鹿、鳗、海狸等生灵有关。“不过,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理解这其中挥之不去的灵魂。”May说,她在温哥华已经生活了7年。
坐在斯坦利公园被绿树包围的The Fish House 餐厅里,窗外是English Bay 一览无余的海景,这一餐的开胃菜是菠菜沙拉和沙司大虾,味道清香细腻,很快就被一扫而空。主菜的牡蛎却让我不知如何下手,不能像May一样地斯文,只好粗鲁地大吃大嚼。好在身边有早春的清风、雨后的阳光和海洋里潮湿的气息,这样的调味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白色:安宁的世界
从斯坦利公园向西,到滑雪胜地惠斯勒(Whistler)约有两小时的车程,沿途一面向海,一面靠山,是一段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拥有超过100个滑雪道的惠斯勒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麦加。作为北美洲最大的滑雪胜地,惠斯勒连续4年被滑雪杂志评选为“北美第一滑雪胜地”,据说已经有超过200万人在这里体验过雪山飞狐一样疾速飞驰的快感。
我们坐缆车上山,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孩子们惊喜的尖叫声,一个金发碧眼,看上去只有3、4岁的女孩兴奋地给我们看她的滑雪装备,告诉我们这是她头一回滑雪;还有一对恋人微笑着依偎在窗边,他们说,白色的雪山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远处的Bowen岛尽收眼底,海湾里玩具一样的渡轮悠闲地移动着。接近傍晚,我们已经置身在云雾之中,对面的山顶清晰可见,夕阳把云层一片一片地染红,这一会儿正涂抹到我们的身边。缆车里安静下来,夕阳中的雪山让人内心纯净而又充满了无以名状的感动,“真是令人窒息的美景”,May轻呼,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是个仙人。
惠斯勒山顶充满了欧洲风格的建筑,其中最为经典的是背靠黑梳山,宛如一座城堡似的惠斯勒城堡度假饭店(Chateau whistler Resort),它给仅有150多年历史的温哥华带来了一丝古老的气息。暮色降临的时刻,这个白色的世界里灯火通明,到处流淌着音乐和咖啡的香气,还有刚刚尽兴而归的游人们爽朗的笑声。小酒吧的桌布是米色的,端上来的热可可是滚烫的,和亲密的朋友吃上一顿美味的雪地烧烤,那热气腾腾的香味是让人难忘的温暖回忆。
除了滑雪,每年的6-9月,你还可以在黑梳山顶享受在冰河上滑行的乐趣。惠斯勒的夏天也不会寂寞,街头艺人的歌声、马戏团的精彩表演以及充满了休闲味道的露天音乐让这个凉爽的地方充满了热情。到邻近山区的湖泊里钓钓鱼、爬爬山,在绿色的草地上打一场高尔夫,都是温哥华人喜欢的户外活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温哥华人是幸福的。雪山与大海如此地深入一个城市的心脏,而且使它们近乎天然地融合在一起。当忙碌的都市人一抬眼就能望见身边的美景时,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温哥华也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市民中有40% 以上的人在国外出生,超过一半的市民说英文和法文之外的母语,而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和新移民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涌入这个年轻的城市。
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这座城市拥有了开放的胸襟。如果说上海是带着点怀旧意味的淑媛,深圳是英姿勃发的少年,那么温哥华就像是一位热情奔放的混血美女,虽然没有太多的书卷气,但她开朗的笑容本身就足以征服你了。
在半径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子里,“你从哪里来?”是一句和谈论天气一样普通的问候语。当然偶尔也会有尴尬的时候,有一次我问一个标准中原长相的小伙子从哪个省来,他回我一脸的茫然,当我改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和他交谈后,才终于明白,他已经是第三代移民,祖父早在1945年就从中国出来打拼了。
“我只会用中文说谢谢、再见什么的”,说起了中文,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开始结巴,他重新转回流利的英语,并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我说,自己是个“土产“的温哥华人。
对于背包客来说,在一座城市里可以遍尝世界各地的美食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使温哥华拥有了足够的可以骄傲的美食。早期的欧洲移民最先将法国菜、意大利菜、加勒比海菜以及地中海菜引入温哥华,近年来大批亚裔移民来到温哥华,又使中国菜系、日本菜、韩国菜和印度菜也在这里落地开花。只要钱袋充实,肠胃虚空,这里的每一天都不会让你感到失望。
当然,不同国家的人之间肯定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我看来,不同肤色的人好像看待世界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我刚来的时候参加过一个葬礼”,May强调着,去世的老人是伊朗的望族,葬礼相当隆重,老人的女儿在仪式开始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庆祝我的父亲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May形容自己当时有点发呆,后来的仪式简单亲切,几乎没有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悲伤。别人给她的解释也是充满了禅意的:当我们出生时,从母亲温暖的子宫里来到一个五颜六色的新世界;当我们死去时,你怎么知道,我们不同样是那个婴儿,在这世间所有的劳碌艰辛,都和小婴儿在黑暗中生长好自己的手脚头脑一样,是为了去另一个美丽新世界所做的准备呢?
当然,对待死亡,咱们老祖宗的态度也未必就全是悲观的,几千年前的庄子不就已经鼓盆而歌了吗?其实,今天的世界已经像是一个扁平的村子,所谓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也许就是擦肩而过的时候互相碰了一下,说声“excuse me”,解释一下就行了,哪里还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
蓝色:接近爱情的颜色
温哥华的色彩是亮丽的。即便是在多雨的冬季,只要有一丝阳光穿透云层,原本阴翳的天空就会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在瞬间苏醒过来,变得湛蓝而宁静。
和天色交相辉映的是没有尽头的大海,我们的汽车沿着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的滨海大道一路向南而去,温哥华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壮阔而迷人。湿漉漉的雨天像是一个梦境,空气透明清冽,风中带着些新鲜的腥味。车子转了个弯,云雾缭绕的雪山猝不及防地闯入视野,它们静静地立在天边,充满了庄严和神秘。
如果在温哥华只能流连一日,我会把半天的时间留给斯坦利公园。斯坦利公园是个面积有一千多英亩的半岛,步行离温哥华市中心只有15分钟的路程,它的边缘直接伸展到蔚蓝的大海,仿佛是在海面上刚刚升起的一颗珍珠。这是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温哥华的海苍凉辽阔,和三亚、深圳那些阳光沙滩棕榈树的秀丽海景相比,它透出几分王者似的孤独。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那种屏住呼吸的感觉,那种美丽和壮观,是我在东南亚见到的那些海滩乘以两倍,还要遥不可及。”May说。May 是个身材苗条的上海人,和她的名字一样,有着5月间恰到好处的热情。
车子在森林小径里前行,不时有可爱的松鼠从车前穿过,在林间寻找松果。白色的海鸥掠过水面,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三月的天气,有时还会下雪,但樱花已经开了。白色和粉色的樱花海洋连绵不绝,是温哥华春天里的灵魂。有风吹过的时候,倾斜的雨点合着大片柔软的花瓣一起扑到窗子上来,感觉有一点点震撼。
隔着车窗,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远处的图腾柱,图腾柱上雕刻的图案有鸟、熊、海狸和人。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200多年前加拿大还是印第安人的家园,温哥华随处可见的图腾,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都是有灵魂的”,米拉的神色里有一丝敬畏,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非常古老,他们和自然亲密无间,几乎所有的图腾都和狼、熊、龟、鹰、鹿、鳗、海狸等生灵有关。“不过,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理解这其中挥之不去的灵魂。”May说,她在温哥华已经生活了7年。
坐在斯坦利公园被绿树包围的The Fish House 餐厅里,窗外是English Bay 一览无余的海景,这一餐的开胃菜是菠菜沙拉和沙司大虾,味道清香细腻,很快就被一扫而空。主菜的牡蛎却让我不知如何下手,不能像May一样地斯文,只好粗鲁地大吃大嚼。好在身边有早春的清风、雨后的阳光和海洋里潮湿的气息,这样的调味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白色:安宁的世界
从斯坦利公园向西,到滑雪胜地惠斯勒(Whistler)约有两小时的车程,沿途一面向海,一面靠山,是一段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拥有超过100个滑雪道的惠斯勒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麦加。作为北美洲最大的滑雪胜地,惠斯勒连续4年被滑雪杂志评选为“北美第一滑雪胜地”,据说已经有超过200万人在这里体验过雪山飞狐一样疾速飞驰的快感。
我们坐缆车上山,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孩子们惊喜的尖叫声,一个金发碧眼,看上去只有3、4岁的女孩兴奋地给我们看她的滑雪装备,告诉我们这是她头一回滑雪;还有一对恋人微笑着依偎在窗边,他们说,白色的雪山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远处的Bowen岛尽收眼底,海湾里玩具一样的渡轮悠闲地移动着。接近傍晚,我们已经置身在云雾之中,对面的山顶清晰可见,夕阳把云层一片一片地染红,这一会儿正涂抹到我们的身边。缆车里安静下来,夕阳中的雪山让人内心纯净而又充满了无以名状的感动,“真是令人窒息的美景”,May轻呼,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是个仙人。
惠斯勒山顶充满了欧洲风格的建筑,其中最为经典的是背靠黑梳山,宛如一座城堡似的惠斯勒城堡度假饭店(Chateau whistler Resort),它给仅有150多年历史的温哥华带来了一丝古老的气息。暮色降临的时刻,这个白色的世界里灯火通明,到处流淌着音乐和咖啡的香气,还有刚刚尽兴而归的游人们爽朗的笑声。小酒吧的桌布是米色的,端上来的热可可是滚烫的,和亲密的朋友吃上一顿美味的雪地烧烤,那热气腾腾的香味是让人难忘的温暖回忆。
除了滑雪,每年的6-9月,你还可以在黑梳山顶享受在冰河上滑行的乐趣。惠斯勒的夏天也不会寂寞,街头艺人的歌声、马戏团的精彩表演以及充满了休闲味道的露天音乐让这个凉爽的地方充满了热情。到邻近山区的湖泊里钓钓鱼、爬爬山,在绿色的草地上打一场高尔夫,都是温哥华人喜欢的户外活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温哥华人是幸福的。雪山与大海如此地深入一个城市的心脏,而且使它们近乎天然地融合在一起。当忙碌的都市人一抬眼就能望见身边的美景时,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温哥华也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市民中有40% 以上的人在国外出生,超过一半的市民说英文和法文之外的母语,而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和新移民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涌入这个年轻的城市。
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这座城市拥有了开放的胸襟。如果说上海是带着点怀旧意味的淑媛,深圳是英姿勃发的少年,那么温哥华就像是一位热情奔放的混血美女,虽然没有太多的书卷气,但她开朗的笑容本身就足以征服你了。
在半径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子里,“你从哪里来?”是一句和谈论天气一样普通的问候语。当然偶尔也会有尴尬的时候,有一次我问一个标准中原长相的小伙子从哪个省来,他回我一脸的茫然,当我改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和他交谈后,才终于明白,他已经是第三代移民,祖父早在1945年就从中国出来打拼了。
“我只会用中文说谢谢、再见什么的”,说起了中文,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开始结巴,他重新转回流利的英语,并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我说,自己是个“土产“的温哥华人。
对于背包客来说,在一座城市里可以遍尝世界各地的美食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使温哥华拥有了足够的可以骄傲的美食。早期的欧洲移民最先将法国菜、意大利菜、加勒比海菜以及地中海菜引入温哥华,近年来大批亚裔移民来到温哥华,又使中国菜系、日本菜、韩国菜和印度菜也在这里落地开花。只要钱袋充实,肠胃虚空,这里的每一天都不会让你感到失望。
当然,不同国家的人之间肯定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我看来,不同肤色的人好像看待世界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我刚来的时候参加过一个葬礼”,May强调着,去世的老人是伊朗的望族,葬礼相当隆重,老人的女儿在仪式开始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庆祝我的父亲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May形容自己当时有点发呆,后来的仪式简单亲切,几乎没有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悲伤。别人给她的解释也是充满了禅意的:当我们出生时,从母亲温暖的子宫里来到一个五颜六色的新世界;当我们死去时,你怎么知道,我们不同样是那个婴儿,在这世间所有的劳碌艰辛,都和小婴儿在黑暗中生长好自己的手脚头脑一样,是为了去另一个美丽新世界所做的准备呢?
当然,对待死亡,咱们老祖宗的态度也未必就全是悲观的,几千年前的庄子不就已经鼓盆而歌了吗?其实,今天的世界已经像是一个扁平的村子,所谓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也许就是擦肩而过的时候互相碰了一下,说声“excuse me”,解释一下就行了,哪里还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