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课堂;激情;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28—01
语文是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运用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情感是语文的灵魂,而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 读中显情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面,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有声有色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是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么,读到欢乐时眉飞色舞,读到激动时热血澎湃,读到悲伤时呜咽难忍,这一切皆由“情”所生。例如《开国大典》一文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写出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欢欣及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壮观场面。教师此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当看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当其他人都欢呼起来的时候,自己会怎样?此时教师让学生去读,他们高亢激昂的情愫会从读书声中流露出来。
二、 悟中会情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引领学生徜徉文本间,以情悟情,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得到情操的陶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在一次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的事。当学生读到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孩子最亲爱的父亲的生命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说说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景象。学生此刻会有所感悟,有人说:“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受恐怖分子袭击,顷刻间倒塌,导致死伤无数;有人说:“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还有人说:“伊拉克战争,至今人民都生活在恐怖之中”等等。当老师再次点拨学生:“当残酷的事实摆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说:“我渴望和平!”“我憎恨战争!”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情意的孕育下,书本世界的精髓已经转化为他们内心世界的震撼和呐喊。
三、 写中见情
“隔岸观火”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学生融入不到学习情境中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不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让学生“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他把课文分成五部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用一句话概括段意。他让学生以抒情的语气写句子,写完之后读给大家听,然后选取写得好的句子“出版”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郑重其事地在自己写的“名句”后面署上姓名,这一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积极性,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出版”自己的名句,做一回名人。因此,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会情不自禁地流于笔端。
四、 演中体情
意味隽永的作品总是以其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使其释放出所有生命的热量而与作家热烈拥抱,并同时出现个性化的特点。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为突出雨来这位少年英雄的机智和勇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来描述,但让学生仅从语言这一方面理解其人物特点就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截取了课文片断让学生熟读课文,揣摩人物,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人选音乐、有人准备道具、有人化了妆、有人制作了背景、有人自编了台词……当学生置身于课本剧表演之中,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作品的角色时,他们的独特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会在自己饰演的角色上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28—01
语文是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运用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情感是语文的灵魂,而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 读中显情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面,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有声有色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是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么,读到欢乐时眉飞色舞,读到激动时热血澎湃,读到悲伤时呜咽难忍,这一切皆由“情”所生。例如《开国大典》一文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写出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欢欣及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壮观场面。教师此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当看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当其他人都欢呼起来的时候,自己会怎样?此时教师让学生去读,他们高亢激昂的情愫会从读书声中流露出来。
二、 悟中会情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引领学生徜徉文本间,以情悟情,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得到情操的陶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在一次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的事。当学生读到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孩子最亲爱的父亲的生命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说说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景象。学生此刻会有所感悟,有人说:“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受恐怖分子袭击,顷刻间倒塌,导致死伤无数;有人说:“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还有人说:“伊拉克战争,至今人民都生活在恐怖之中”等等。当老师再次点拨学生:“当残酷的事实摆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说:“我渴望和平!”“我憎恨战争!”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情意的孕育下,书本世界的精髓已经转化为他们内心世界的震撼和呐喊。
三、 写中见情
“隔岸观火”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学生融入不到学习情境中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不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让学生“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他把课文分成五部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用一句话概括段意。他让学生以抒情的语气写句子,写完之后读给大家听,然后选取写得好的句子“出版”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郑重其事地在自己写的“名句”后面署上姓名,这一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积极性,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出版”自己的名句,做一回名人。因此,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会情不自禁地流于笔端。
四、 演中体情
意味隽永的作品总是以其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使其释放出所有生命的热量而与作家热烈拥抱,并同时出现个性化的特点。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为突出雨来这位少年英雄的机智和勇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来描述,但让学生仅从语言这一方面理解其人物特点就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截取了课文片断让学生熟读课文,揣摩人物,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人选音乐、有人准备道具、有人化了妆、有人制作了背景、有人自编了台词……当学生置身于课本剧表演之中,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作品的角色时,他们的独特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会在自己饰演的角色上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