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二线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安排好、使用好这些干部,如何使他们在非领导职务岗位上做到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已成为新时期企业干部管理的新课题。
关键词人事制度 改革 资源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干部队伍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企业相继出台“领导干部最高任职年龄”的政策规定。此举使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对于优化干部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因达到最高任职年龄走下领导岗位,而未达到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习惯上称之为退居二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二线干部)。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以及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一群体处于干部管理使用的“盲区”。
1 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退二线干部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二线干部已在领导干部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二线干部的数量会继续上升,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二是大部分二线干部处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离退休还有5至10年时间,虽然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们身体状况好,正处于智慧、经历和阅历日臻完善和丰富的时期。三是他们大多在工作的同时坚持自考、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中专学历,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
2 问题与原因
二线干部大多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他们政治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因年龄受限,突然由“一线”转“二线”,在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上或多或少的有些不适应,影响了他们从退居二线到退休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身份特殊,处境尴尬。大部分二线干部在离任后存在“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事,二不退休)的现象。分析原因一是各企业都没有制定相关规定和制度,他们的权利、责任、义务不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不清楚,使其成为干部管理的空档;二是大部分二线干部以前在单位都是从事管理工作,退下来后,觉得上班喝茶看报无聊,久而久之不再正常上班。
(2)思想懈怠,步入误区。部分二线干部存在退居二线等于提前退休的思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因多种原因,基本不上班、单位组织的学习和集体活动想参加就参加,不参加也没人管。
(3)人才浪费,资源流失。50—59岁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大多有当兵、下乡、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然而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原因,大部分二线干部离任后都无法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变成了“自由人”。他们较强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发挥和利用的空间,造成企业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对策与建议
(1)交流思想,正面引导。在职领导干部要主动与二线干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消除他们的敏感心态和思想顾虑,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其正确对待组织的再安排,当好参谋,树好形象,发挥余热,促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对待和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要加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方面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可通过开展诸如“当官为什么”、“退居二线干什么,怎么干”大讨论等活动,引导其端正思想,认真做好组织分配的工作。
(2)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退居二线绝不等同于退休,组织上加强管理,经常教育,绝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一是出台规定。对二线干部的管理应有一个刚性制度,便于单位规范操作。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二线干部的职责、地位和作用,规定退下来的干部要积极参与单位工作,接受单位管理,以充分调动二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结合实际,分类使用。要充分挖掘二线干部潜能,真正实现党政人才资源二次开发,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二线干部,二线干部的管理使用要依靠刚性的机制与人性化的管理相结合。
(4)有效激励,全面促进。激励机制是干部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二线干部的管理尤为重要,通过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三种方式,使他们奋发起来,积极投身工作。政治激励。要主动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聘请他们为决策顾问,主动征求这些同志的意见或建议,事后适时向他们通报有关情况。物质激励。每年专门评选表彰一批工作优秀、成绩突出的二线干部,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情感激励。强调对二线干部的理解和关心,营造一种理解、真诚、友爱的氛围。一是尊重二线干部。要教育引导单位工作人员尊重二线干部,认真学习他们的政治素养、敬业精神和工作经验。二是关心二线干部。现任领导干部要主动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照顾,支持和鼓励二线干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体谅二线干部。对二线干部的管理要严中有宽,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二线干部,在工作任务安排上可适当减轻一些,从而使他们乐于工作、轻松工作。
关键词人事制度 改革 资源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干部队伍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企业相继出台“领导干部最高任职年龄”的政策规定。此举使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对于优化干部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因达到最高任职年龄走下领导岗位,而未达到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习惯上称之为退居二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二线干部)。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以及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一群体处于干部管理使用的“盲区”。
1 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退二线干部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二线干部已在领导干部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二线干部的数量会继续上升,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二是大部分二线干部处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离退休还有5至10年时间,虽然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们身体状况好,正处于智慧、经历和阅历日臻完善和丰富的时期。三是他们大多在工作的同时坚持自考、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中专学历,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
2 问题与原因
二线干部大多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他们政治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因年龄受限,突然由“一线”转“二线”,在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上或多或少的有些不适应,影响了他们从退居二线到退休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身份特殊,处境尴尬。大部分二线干部在离任后存在“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事,二不退休)的现象。分析原因一是各企业都没有制定相关规定和制度,他们的权利、责任、义务不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不清楚,使其成为干部管理的空档;二是大部分二线干部以前在单位都是从事管理工作,退下来后,觉得上班喝茶看报无聊,久而久之不再正常上班。
(2)思想懈怠,步入误区。部分二线干部存在退居二线等于提前退休的思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因多种原因,基本不上班、单位组织的学习和集体活动想参加就参加,不参加也没人管。
(3)人才浪费,资源流失。50—59岁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大多有当兵、下乡、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然而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原因,大部分二线干部离任后都无法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变成了“自由人”。他们较强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发挥和利用的空间,造成企业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对策与建议
(1)交流思想,正面引导。在职领导干部要主动与二线干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消除他们的敏感心态和思想顾虑,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其正确对待组织的再安排,当好参谋,树好形象,发挥余热,促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对待和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要加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方面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可通过开展诸如“当官为什么”、“退居二线干什么,怎么干”大讨论等活动,引导其端正思想,认真做好组织分配的工作。
(2)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退居二线绝不等同于退休,组织上加强管理,经常教育,绝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一是出台规定。对二线干部的管理应有一个刚性制度,便于单位规范操作。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二线干部的职责、地位和作用,规定退下来的干部要积极参与单位工作,接受单位管理,以充分调动二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结合实际,分类使用。要充分挖掘二线干部潜能,真正实现党政人才资源二次开发,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二线干部,二线干部的管理使用要依靠刚性的机制与人性化的管理相结合。
(4)有效激励,全面促进。激励机制是干部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二线干部的管理尤为重要,通过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三种方式,使他们奋发起来,积极投身工作。政治激励。要主动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聘请他们为决策顾问,主动征求这些同志的意见或建议,事后适时向他们通报有关情况。物质激励。每年专门评选表彰一批工作优秀、成绩突出的二线干部,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情感激励。强调对二线干部的理解和关心,营造一种理解、真诚、友爱的氛围。一是尊重二线干部。要教育引导单位工作人员尊重二线干部,认真学习他们的政治素养、敬业精神和工作经验。二是关心二线干部。现任领导干部要主动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照顾,支持和鼓励二线干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体谅二线干部。对二线干部的管理要严中有宽,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二线干部,在工作任务安排上可适当减轻一些,从而使他们乐于工作、轻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