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藻菌混合结皮对土壤水肥保持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土壤治理与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来自内蒙古翁牛特沙漠的2种产胞外多糖的细菌(Sphingomonas sp.D3-1和Massilia armeniaca sp.ZMN-3)和2种藻类(Cladophora aegagrophila D3-a和Nostoc sphaeroides0 D3-25)制备成藻菌混合剂后,喷洒至土壤
【基金项目】
:
天津农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藻菌生物结皮对土壤水肥保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2017YPY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7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藻菌混合结皮对土壤水肥保持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土壤治理与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来自内蒙古翁牛特沙漠的2种产胞外多糖的细菌(Sphingomonas sp.D3-1和Massilia armeniaca sp.ZMN-3)和2种藻类(Cladophora aegagrophila D3-a和Nostoc sphaeroides0 D3-25)制备成藻菌混合剂后,喷洒至土壤表面,形成土壤结皮。研究藻菌混合结皮与土壤水肥保持、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对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1,1∶2,1∶5复配土壤的田间小区试验,主要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下复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随着试验开展,3种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值
[目的]研究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土壤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黔中喀斯特黄壤分布区10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13-2019年的日降雨量记录表和5 min间隔降雨过程摘录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分析次R值分布特征、R值的月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R值的雨量雨强分布特征。[结果]①研究区系列最大次R值在次平均R值的几倍至十几倍之间,最大次R值占对应年份的年R值的比例最少都达22.28%以上。一年中几次比较大的暴雨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大。②降雨
[目的]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沼泽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保护区内沼泽湿地土壤特性以及湿地土壤在湿地中的作用,为保护区的湿地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保护区内选择6处典型的沼泽湿地,采用随机法对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根据国家标准对各沼泽湿地土壤的孔性特征、水分特征和养分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沼泽湿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逐渐减小,土壤通气度逐渐减小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U-Net的高分影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为该模型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U型神经网络对河南省禹州市两期高分一号影像和WHU building dataset建筑物变化检测数据集中的变化图斑进行自动检测试验,并与FCN和SegNet两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在两个数据集的验证样本中,U型神经网络模型的F 1值分别为0.699,0.66和0.673,均优于其他两种模型,并且漏检率较低,更加接近变化参考图。[结论]采用U型神经网络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