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别尔的《骑兵军》插图本,不但被《中华读书报》评为当年十大文学书,而且还售出三万册。70多岁的王蒙,50多岁的张抗抗,20多岁的张悦然都相继发表长篇谈话,盛赞巴别尔和《骑兵军》。西安电影制片厂已把《骑兵军》在国家电影局立项。新锐导演王全安,赞叹《骑兵军》为魔鬼文笔,并说唯有到乌克兰、波兰边境去拍摄才能再现那壮烈的时代和风云人物。
《骑兵军》速写哥萨克,却没能翔实地记录哥萨克将士的穿着、装备、相貌、身材、兵器、马匹等的模样;它侧重写人和人的灵魂,并没有正面描写骑兵军每一天的战斗、冲锋,及其地理环境,更没有留下行军路线。如果真要拍电影,战场实物都要出现,那就不是诗的语言所能承载的了。试想,就是最普通的一次军官向指挥官报告,他们站立的姿势、相互的位置是怎样的,就都缺少依据。
而一张当年的老照片,也许就能向我们提供还原真实所需的视觉信息。据考,极端真实地再现了盟军在诺曼底犹他海滩登陆的美国电影《拯救大兵雷恩》,就是以随军记者卡帕所摄的照片中幸存的11张为依据的。对比电影和照片,导演斯皮尔波格不过是亦步亦趋地还原了照片,连那种烧焦的毛糙动感都被再现了。
而今天,终于有一本书,具有重现巴别尔的骑兵军、哥萨克将士以及苏波战争所需的全部视觉密码,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巴别尔马背日记1920 7-9》,其中我们将看到当年哥萨克第一骑兵军转战乌克兰、波兰的详细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每一所重要城市的名字和骑兵军在附近征战的日期,还有其中某些城市的旧照,完全可以作为选择外景地的蓝本。另外,在巴别尔1920年日记中,我们发现那些强悍迷人的哥萨克们都是有原型的。这部日记中除有《骑兵军》插图本中已出现的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外,共168幅插图还终于让人一睹多次出现的师长萨维茨基,也就是苏联元帅铁木辛哥的当年风采,他曾是巴别尔最崇拜的骑兵将领。还有名篇《二旅旅长》中提到的“赫赫有名的克尼加”,毕其功于一役的科列斯尼科夫,他们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和巴别尔相关的书籍中;还有那个先滥杀战俘后英勇捐躯的连长特隆诺夫,穿着沙皇旧军服,留着两撇大胡子,令人发指。在日记中,从军长、政委、师长、旅长、团长、连长、直到普通战士,还有他们在苏波战前、战中、战后,在冲锋中、在行军中、在军部里的模样,可以说应有尽有。
而巴别尔日记本身,更像一架不停运转的摄像机。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但能闻到炸弹爆炸前的气味,感到辘辘的饥肠,看见嘘嘘的弹道,嗅到冒泡的鲜血,听到默默的砍杀,最主要的是巴别尔那永远睁着的双眼,他看到一切,追查一切,不论是或狼狈或出色的指挥员,还是或野蛮或狡猾的战士;不论是泼辣放荡的护士们,还是苟且偷生的当地居民;还有一次次冲锋撤退逃跑、一次次转移驻扎抢劫,都没有逃脱猎人巴别尔的眼睛——如果说《骑兵军》是纯熟运用蒙太奇的故事片,那么巴别尔日记真像是一部大型纪录片的完成台本,它事无巨细地记录目之所及的一切!
这就是巴别尔1920年跟随哥萨克骑兵军入侵波兰时的军旅日记,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20年日记》的编者提供详细注释,经过一年时间翻译、校对、配图、制作的精品。(东 汉)
《骑兵军》速写哥萨克,却没能翔实地记录哥萨克将士的穿着、装备、相貌、身材、兵器、马匹等的模样;它侧重写人和人的灵魂,并没有正面描写骑兵军每一天的战斗、冲锋,及其地理环境,更没有留下行军路线。如果真要拍电影,战场实物都要出现,那就不是诗的语言所能承载的了。试想,就是最普通的一次军官向指挥官报告,他们站立的姿势、相互的位置是怎样的,就都缺少依据。
而一张当年的老照片,也许就能向我们提供还原真实所需的视觉信息。据考,极端真实地再现了盟军在诺曼底犹他海滩登陆的美国电影《拯救大兵雷恩》,就是以随军记者卡帕所摄的照片中幸存的11张为依据的。对比电影和照片,导演斯皮尔波格不过是亦步亦趋地还原了照片,连那种烧焦的毛糙动感都被再现了。
而今天,终于有一本书,具有重现巴别尔的骑兵军、哥萨克将士以及苏波战争所需的全部视觉密码,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巴别尔马背日记1920 7-9》,其中我们将看到当年哥萨克第一骑兵军转战乌克兰、波兰的详细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每一所重要城市的名字和骑兵军在附近征战的日期,还有其中某些城市的旧照,完全可以作为选择外景地的蓝本。另外,在巴别尔1920年日记中,我们发现那些强悍迷人的哥萨克们都是有原型的。这部日记中除有《骑兵军》插图本中已出现的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外,共168幅插图还终于让人一睹多次出现的师长萨维茨基,也就是苏联元帅铁木辛哥的当年风采,他曾是巴别尔最崇拜的骑兵将领。还有名篇《二旅旅长》中提到的“赫赫有名的克尼加”,毕其功于一役的科列斯尼科夫,他们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和巴别尔相关的书籍中;还有那个先滥杀战俘后英勇捐躯的连长特隆诺夫,穿着沙皇旧军服,留着两撇大胡子,令人发指。在日记中,从军长、政委、师长、旅长、团长、连长、直到普通战士,还有他们在苏波战前、战中、战后,在冲锋中、在行军中、在军部里的模样,可以说应有尽有。
而巴别尔日记本身,更像一架不停运转的摄像机。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但能闻到炸弹爆炸前的气味,感到辘辘的饥肠,看见嘘嘘的弹道,嗅到冒泡的鲜血,听到默默的砍杀,最主要的是巴别尔那永远睁着的双眼,他看到一切,追查一切,不论是或狼狈或出色的指挥员,还是或野蛮或狡猾的战士;不论是泼辣放荡的护士们,还是苟且偷生的当地居民;还有一次次冲锋撤退逃跑、一次次转移驻扎抢劫,都没有逃脱猎人巴别尔的眼睛——如果说《骑兵军》是纯熟运用蒙太奇的故事片,那么巴别尔日记真像是一部大型纪录片的完成台本,它事无巨细地记录目之所及的一切!
这就是巴别尔1920年跟随哥萨克骑兵军入侵波兰时的军旅日记,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20年日记》的编者提供详细注释,经过一年时间翻译、校对、配图、制作的精品。(东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