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闫某,男,22岁,住院号191945。患者以恶心、食欲减退、肝区胀痛伴尿黄23天,于1978年5月14日住某院。当时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血红蛋白1.6g,白细胞10,000,分类正常。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0u,SGPT 130u,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葡萄糖,大量维生素C治疗无显效,于1978年5月30日以黄疸型肝炎住我院传染病科。病前未用过任何药物,病后未用过氯(合)霉素,磺胺类及保太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闫某,男,22岁,住院号191945。患者以恶心、食欲减退、肝区胀痛伴尿黄23天,于1978年5月14日住某院。当时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血红蛋白1.6g,白细胞10,000,分类正常。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0u,SGPT 130u,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葡萄糖,大量维生素C治疗无显效,于1978年5月30日以黄疸型肝炎住我院传染病科。病前未用过任何药物,病后未用过氯(合)霉素,磺胺类及保太松。既往体健,无毒物接触史。体检:巩膜及皮肤黄染,心肺(-),肝肋下未及,剑下3cm,质软,有压痛,脾脏侧卧位刚可扪及。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1.6g,白细胞4,800,中性80%,淋巴13%,单核5%,嗜酸2%。血小板7万;总胆红质15mg,SGPT>200u,Ham与Coomb′s试验均阴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43例ARDS患者作了临床分析。根据1979年全国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协作组休克肺专题座谈会所制定的诊断及分期标准,对本组患者进行了诊断及分期。并据此标准进行治疗。治疗结果如下:Ⅰ期:4例,全数治愈。Ⅱ期:27例,22例治愈;5例死亡,病死率18.5%。Ⅲ期:8例,5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37.5%。Ⅳ期:4例,全数死亡。
浆细胞性白血病一向被认为是白血病中罕见类型。国内文献迄1975年有4例报道。国外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迄1978年有100多例报道。临床表现以多发性骨髓瘤终末期至急性白血病急剧发作都有。我院在1970年至1974年间见到4例,其中例2~4系多发性骨髓瘤之终末期,例1系急性浆细胞性白血病。
1973年至1979年上海各教学医院为24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慢性肾衰)患者进行了6,348次血液透析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并就影响疗效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
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常见,预后严重。由于大多数患者是中、青年,对生产劳动力有一定影响,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不幸。近20年来有关尿毒症的治疗有些进展。组织这次笔谈就是对尿毒症的饮食疗法,中医治疗,尿毒症时感染与高血压的控制,以及各种透析疗法(腹膜透析本期另有专文)等方面作一介绍,以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基本问题,是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管痉挛对冠心病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应用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已日渐增多。1976年Popovich等提出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缩写CAPD)法治疗慢性肾衰,因其透析效果好,且不需要机器,费用少,可于家中自行持续透析,故为患者所乐于接受。使用本法,患者的血生化成分相当稳定,自我感觉良好,不少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这
骨髓转移瘤,国内报道不多(1),对其骨髓特点记述也较少。现将两院自1954年1月至1979年底共发现86例,其中资料较完整者71例,并结合临床,对其骨髓及血象加以分析总结。
人体末梢循环中每一滴血的白细胞数都不一样。不同部位的白细胞数更不一样。
随着透析疗法和内科治疗的进展,尿毒症病人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死亡率仍较高,其中各种心脏并发症是个重要的因素。国外曾有人报告发生率为38.5~53%。因此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尿毒症的心脏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步骤。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并发症的认识,现将我们遇到的4个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王某,男,61岁,已婚,住院号34118。患者诉左小腿疼痛50天,右肋缘下发现肿块一个月,于1978年9月13日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