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着力点是激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培育独立思考的信心、构建独立思考的框架。本文主要谈谈构建独立思考的框架的问题。
“一个人面对一个问题有没有自己思考的框架,从现象找原因,从原因推对策,这应该是判断他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秋叶的日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克服思维替代现象、拓展独立思考空间、构建有效训练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独立思考活动中提高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框架。
一、 克服思维替代现象,让学生真正独立思考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学过程设计得很严密,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也非常好。看上去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但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精心引领下逐步推进的,学生不知道教师的每一步要干什么,他们的思维缺乏整体性、独立性。以教师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也无法形成独立思考的框架。
例如一位教师教“倒数”的过程:
1.对口令游戏,教师报一个数,学生对上一个与它相等的数。
1/2 0.06 1.5 2 5 二又二分之一 三又五分之二
2.直接写出答数。
3/7×7/3 9/8×8/9 4×1/4 1/10×10 0.5×2 0.25×4
3.学生计算后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乘积是1)
4.学生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要求写出各种类型的算式。)
5.出示概念。
6.学生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7.求倒数。
如何改变思维替代现象呢?可以这样设计:
1.教师板书:倒数。
2.学生猜想:倒数是什么意思。
3.提问:倒数与数有关,你们学过什么数?
4.关于倒数,你们想怎样研究?说说你对倒数的理解。
5.学生自学课本,研究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6.在师生互动中深化理解,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从题目入手,学生的兴趣聚集于“倒数”,想一探究竟。学生对倒数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并想到“倒数”肯定与数有关。猜想是学习、研究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猜想中联想到了以前学过的数,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搜寻答案。而以前的知识正是新知的生长点。新知只有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才有生命力。“你们想怎样研究?”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这里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需求,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倒数究竟是什么?都要在课本中寻求答案。这时,学生的阅读是研究性的,是积极的,主动的。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学生的阅读也会产生差异。这里,教师组织学生互动。学生在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很多:倒数是什么?整数有倒数吗?小数有倒数吗?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概念,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主动,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对小数有倒数吗?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倒数吗?
从聚集课题“倒数”,到提出猜想,回忆旧知,学习课本,小组研讨,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状态,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或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如案例1,时间也可能花得多,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研究意识的培养,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 构建有效训练模式,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
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依赖性强,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局部独立思考。到了高年级,就要逐步放手,让学生形成整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什么是整体的独立思考?就小学数学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发现问题、大胆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就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的“框架”。
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说:我教数学很简单,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作出猜想,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验证结论。学生想不出的,老师进行提示。
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索,进行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自主学习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要进行引导,甚至可以进行讲解。如果我们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形成学习习惯,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框架。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整数除以分数”时,就是先出示问题,教师出示:一只鸽子 小时行12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引出整数除以分数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猜想:结果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合情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了几种不同的不同的想法。有的画线段图,利用形象思维解决;有的转化成旧知解决问题;有的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交流活动又起到相互启发,拓宽思路的作用。
学生想不到的,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课上教师就抛出一个算式:
12÷ =(12×5)÷( ×5)让学生说说老师的意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引导理解用除法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能探索的就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研究,学生想不到的,也不要兜圈子,作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
在确认结果正确的情况下,再引导学生概括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一个人面对一个问题有没有自己思考的框架,从现象找原因,从原因推对策,这应该是判断他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秋叶的日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克服思维替代现象、拓展独立思考空间、构建有效训练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独立思考活动中提高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框架。
一、 克服思维替代现象,让学生真正独立思考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学过程设计得很严密,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也非常好。看上去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但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精心引领下逐步推进的,学生不知道教师的每一步要干什么,他们的思维缺乏整体性、独立性。以教师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也无法形成独立思考的框架。
例如一位教师教“倒数”的过程:
1.对口令游戏,教师报一个数,学生对上一个与它相等的数。
1/2 0.06 1.5 2 5 二又二分之一 三又五分之二
2.直接写出答数。
3/7×7/3 9/8×8/9 4×1/4 1/10×10 0.5×2 0.25×4
3.学生计算后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乘积是1)
4.学生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要求写出各种类型的算式。)
5.出示概念。
6.学生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7.求倒数。
如何改变思维替代现象呢?可以这样设计:
1.教师板书:倒数。
2.学生猜想:倒数是什么意思。
3.提问:倒数与数有关,你们学过什么数?
4.关于倒数,你们想怎样研究?说说你对倒数的理解。
5.学生自学课本,研究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6.在师生互动中深化理解,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从题目入手,学生的兴趣聚集于“倒数”,想一探究竟。学生对倒数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并想到“倒数”肯定与数有关。猜想是学习、研究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猜想中联想到了以前学过的数,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搜寻答案。而以前的知识正是新知的生长点。新知只有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才有生命力。“你们想怎样研究?”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这里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需求,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倒数究竟是什么?都要在课本中寻求答案。这时,学生的阅读是研究性的,是积极的,主动的。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学生的阅读也会产生差异。这里,教师组织学生互动。学生在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很多:倒数是什么?整数有倒数吗?小数有倒数吗?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概念,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主动,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对小数有倒数吗?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倒数吗?
从聚集课题“倒数”,到提出猜想,回忆旧知,学习课本,小组研讨,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状态,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或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如案例1,时间也可能花得多,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研究意识的培养,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 构建有效训练模式,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
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依赖性强,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局部独立思考。到了高年级,就要逐步放手,让学生形成整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什么是整体的独立思考?就小学数学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发现问题、大胆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就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的“框架”。
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说:我教数学很简单,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作出猜想,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验证结论。学生想不出的,老师进行提示。
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索,进行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自主学习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要进行引导,甚至可以进行讲解。如果我们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形成学习习惯,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框架。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整数除以分数”时,就是先出示问题,教师出示:一只鸽子 小时行12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引出整数除以分数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猜想:结果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合情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了几种不同的不同的想法。有的画线段图,利用形象思维解决;有的转化成旧知解决问题;有的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交流活动又起到相互启发,拓宽思路的作用。
学生想不到的,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课上教师就抛出一个算式:
12÷ =(12×5)÷( ×5)让学生说说老师的意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引导理解用除法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能探索的就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研究,学生想不到的,也不要兜圈子,作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
在确认结果正确的情况下,再引导学生概括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