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家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小说代表作品《野棕榈》是对现代派写作技巧的一次伟大探索。本文笔者从对位叙事架构与互文特征、聚焦方式和叙事时间的角度分析《野棕榈》的叙事技巧,并探讨福克纳的叙事艺术在这部作品中所实现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福克纳 叙事结构 叙事时间 《野棕榈》
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写作的小说被世人冠以“永不雷同的形式”的美誉。福克纳所具有的千变万化写作技巧对上个世纪美国小说发展影响深远,达到后世作家极难超越的高度。《野棕榈》这部作品是他所有著作中的第11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创作生涯中最痛心而又最吸引读者目光的长篇佳作。这部小说自从出版发行后在学界引发了强烈的讨论。康拉德·艾肯把《野棕榈》称做是福克纳创作生涯里面最突出的作品。[1]笔者从对位叙事架构、聚焦方法、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去讨论这部小说的叙事,并探索作家在《野棕榈》中所展现的叙事功能。
一、对位叙事架构与互文的特点
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说过:“艺术家是一群为了表现色彩而描绘色彩,为了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的人。”这里说的“形式”具备的独一的特质,是文学艺术品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受到这位哲学家的影响,福克纳整个一生的写作历程就是他对叙事表现形式采取实验淬炼的历程。其代表作《野棕榈》在写作形式层面的革新与探索,达到了前人从未企及的高度。这部作品最初的题目是《我若忘记你,耶路撒冷》,它由两部相互完全能够单独阅读的中篇小说组成一部长篇小说。
在创作初期,作家是想描述一位遗弃老公的女子夏洛特与哈里脱离家庭逃跑的故事。但是,随着这个故事的完成,作者陡然意识到要打破旧有的小说结构,就必须创作一个与这部作品从相对角度呼应的中篇小说,所以作者写出了这部作品的相对作品——《老人河》。[2]依据作者所说,他不是一开始就创作两个相对独立的小说,之后再将一部小说贯穿于另一部小说当中,而是如阅读者看到的一样,作者首先创作主干小说《野棕榈》的开篇,接着创作了《老人河》与之对应。作者突破一般写作故事的技巧,运用共时性写作方式来创建作品当中的描述空间,令本来两部完全能够单独阅读的小说展现出无尽交缠、环绕与延展的状况。因此,福克纳在《野棕榈》中开创性地创立出独具魅力的互文性文本结构。
评论家克里丝蒂娃是最早归纳互文性概念的作家。这个概念伴随文学理论的演变,在持续发展中产生改变。我国著名学者秦海鹰对这个概念作出以下界定:“互文性是一个主体文本A把文本B归入其本身互相关联的情况,主要特征是一个文本与别的文本间产生关联。这关联能够对文本透过引用、拼帖、模仿、重写、戏拟、改编、套用等互文创作方式予以建造,还能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里面透过阅读之人自己的联想、实证探索以及互文解析等阅读方式深化小说主题。”总体而言,具备互文性的主体与互文篇章来源于存在差异的小说,但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试图采用对位叙事,令作品的两个中篇小说内部均具备显著的互文性特点。以下举例说明,在前面小说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旺盛渴求,在后面小说《老人河》中被作者化成了河中的滚滚洪水;前一部作品所展现的毫无生机的矿场,在后一部作品里面对应为囚犯暂且驻扎的苍茫原野,两者均代表了主人公精神世界之荒凉。因为这两个小说在整部作品架构中相互交缠,且于情节表现上互相照应,我们在阅读与研究过程中会顺理成章地引发许多想象,且透过对比、解构等诸多分析手法从各个角度对小说进行重建,直至领悟到这两个作品里面作者想要传达的相同主旨,把凭借复调形式展现出的两部作品组建为一部和谐统一的小说作品。
二、《野棕榈》聚焦方法与叙事成效
法国学者热奈特在其文学理论著作《叙事话语》中首次提到聚焦这一全新理念,并以叙事角度的类型阐明,“叙述聚焦”是叙事之焦点聚集于某个描述角色之上。依据这位学者的理论,聚焦方式能够被分为以下3类情况。首先是零聚焦,描述者把自身放置于事件以外,采用无确定视角的全知叙述模式;其次是内聚焦,仅仅凭借某个角色的观点或视角来进行讲述,一般情况下将焦点聚集于某个角色之上,讲述之人自己了解的情形与被聚焦之人了解的情形差距不大;最后是外聚焦,讲述之人自己了解的情况比被聚焦之人了解的情况要少。[3]这三种类别里内聚焦可以继续细划为以下三类方式:一是固定式内聚焦,二是转换式内聚焦,三是多重内聚焦。作家福纳克凭借变化多端的小说叙事技巧闻名于世,他曾经在作品《喧哗与骚动》里面非常熟练地采用“多重内聚焦”的方式,让各不相同的角色去描述相同的内容。在《野棕榈》里面作者主要运用的描述方法侧重于零聚焦(即全知视角)和转换式内聚焦两种视角。
这部作品从隔壁邻居医生开始用内聚焦的方式叙述。作者透过这个角色自身局限的角度,从作品伊始就创造出一种有悬念而又令人感到刺激、紧张的氛围,完全将阅读者的关注牢牢掌控于笔下。自这部作品第二章伊始,作者开始把内聚焦的焦点从医生转移到了作品男主人公哈里身上。从哈里和夏洛特遇见彼此、爱上彼此、为爱离家出走直至双方为生存展开的全力反抗,均是自男主人公哈里的这一视角来予以叙述的。对男主人公采用内聚焦来进行描述不但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顺利开展,还使得读者在叙述之中领会男主人公在与对方相处时的被动情形。在章节的最后部分,作家福克纳再一次内聚焦于房东医生,这代表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制度对这一对抛弃传统观念的情侣的终审判决。
与之比较而言,上部小说的对照——《老人河》的叙事角度就显得比较简单了。作者在这一对比作品里面侧重于运用零聚焦也就是全知视角进行书写,偶尔会插入一些对高个囚房的内聚焦视角。全知视角可以使阅读者俯瞰密西西比河洪水猖獗时的壮观与险恶,能阐明从高个囚犯的限知角度很难了解的外部状况,进而使读者全方位地领会整个小说的写作主旨——男女主人公面对恶劣处境坚持不断地斗争与反抗的过程。这里时而插入对高个囚犯的内聚焦,就把所有目光转向其隐秘的内心世界,用含蓄、娓娓道来的形式清楚描述了囚犯自己、被解救的有孕妇女以及洪水猖獗的河流之间的关联。 三、叙事时间与产生的艺术成效
时间是叙事学里面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从时间因素来对小说进行探讨,能够令阅读者用更为宽广的角度来解析作家在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安排,考量作家是怎样透过安排时间进展去掌控叙事成效。热奈特把叙事从时间划分成三个基础领域:一是时序,二是时段,三是频率。时序主要指叙事或是故事的时间顺序,部分小说在时间顺序上和原本内容的时间顺序一致,也就是采取顺叙来叙事,还有部分小说采用插叙、补叙或是倒叙等叙事时序。时段是指小说中每个部分在整部小说里面占用的长度,可简略划分成详写与略写。频率是指小说中每个部分在小说里面得以描述的次数。福克纳是上个世纪受到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影响非常深刻的小说家,他因为了解叙事时间的使用方式,特别擅长采用叙事时间来达到理想的叙事成效。
在小说《野棕榈》中,作者并未遵循内容展开的时序。作品伊始,小说就达到高潮。当房东医生听见快速敲打房门声音的时候,他手持手电筒走下楼去,手电照出的光映射在斑痕累累的屋内,他所住之处与其守旧的生活方式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于阅读者眼前。接着,在还没看到敲打房门的人以前,一罐带有馊味的汤把房东的记忆带回五天以前来他这里租住房屋的一男一女身上。他回想起来的事令读者知道了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夏洛特与哈里,同时也间接讲了两人近期的基本生活情况。当房东开启大门,看到矗立在门外的就是哈里。房东跟随他到了他和女主人公居住的地方,从这对男女的争吵里面知道了一些情况。然而,小说发展到这里作者就按了暂停键。这部作品的第二章与第四章都运用了倒叙,情节闪回到男女主人公初识的时候,然后讲述这两人怎样认识并相互吸引,女主人公怎样不顾及老公与自己的一对小孩,陪着男主人公一同离家逃走,然后又描述了这两人怎样艰苦劳碌求生的经历。而在对应篇《老人河》中,作者对叙事时间的使用同一般作品相同,都是采用顺序手法,从1927年爆发洪灾之时说起,之后用一名囚犯作为主要脉络,依照其解救孕妇这个历程的时间顺序来讲述,作品末尾之处又回归小说开始之处,然而叙事时序还是遵从故事发展的先后来讲述。总之,在《野棕榈》两个部分互文对应的前提下,作家把“野棕榈”的叙事时间依据内容发展需求给予了较多的关注,面对其背景作品“老人河”的大致用较为普通的时间顺序来推动,有利于协助阅读者明确整个作品的线索,了解两则小说内容里面各自的主题。
作者在写作这部小说作品时就对里面包含的两则中篇小说给予了精准定位,也就是“野棕榈”是其描述的重点部分,“老人河”则仅仅是一个复调,所以作者对两部小说的叙事时段划分也是基本遵从这个基准。可是由于主要部分时间上跨越较大,而复调部分时间上跨越较小,所以作者在主要部分“野棕榈”里面将较为直接的描述都进行了删减,令阅读者一直猜测整个故事究竟会怎样。复调部分“老人河”则更为凸显主人公的责任感与对命运之领悟,这部分很多内容是属于直白的描写。根据我们对福克纳在小说里叙事时段的划分的分析,展现了作家身为叙事巨匠的小说布局技巧。作品中相对的两个小说不断展现对类似事情的描述,透过对类似事情的反复描述,福克纳在作品里面设置的意象得到了强化,进而强调了作品的写作主旨。
结语
作者在《野棕榈》里面所表现出的叙事方式和其曾经的作品风格是承接而来的,但这在这部作品当中又更具魅力。透过对叙事焦点和叙事时间的交替配合,他给阅读者展现了一部内容一波三折,主旨深刻、鲜明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佳作。语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野棕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凯瑟林·勒维尔.柏格森的美学思想[J].北京社会科学,2002(3).
[3]南帆.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福克纳 叙事结构 叙事时间 《野棕榈》
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写作的小说被世人冠以“永不雷同的形式”的美誉。福克纳所具有的千变万化写作技巧对上个世纪美国小说发展影响深远,达到后世作家极难超越的高度。《野棕榈》这部作品是他所有著作中的第11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创作生涯中最痛心而又最吸引读者目光的长篇佳作。这部小说自从出版发行后在学界引发了强烈的讨论。康拉德·艾肯把《野棕榈》称做是福克纳创作生涯里面最突出的作品。[1]笔者从对位叙事架构、聚焦方法、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去讨论这部小说的叙事,并探索作家在《野棕榈》中所展现的叙事功能。
一、对位叙事架构与互文的特点
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说过:“艺术家是一群为了表现色彩而描绘色彩,为了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的人。”这里说的“形式”具备的独一的特质,是文学艺术品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受到这位哲学家的影响,福克纳整个一生的写作历程就是他对叙事表现形式采取实验淬炼的历程。其代表作《野棕榈》在写作形式层面的革新与探索,达到了前人从未企及的高度。这部作品最初的题目是《我若忘记你,耶路撒冷》,它由两部相互完全能够单独阅读的中篇小说组成一部长篇小说。
在创作初期,作家是想描述一位遗弃老公的女子夏洛特与哈里脱离家庭逃跑的故事。但是,随着这个故事的完成,作者陡然意识到要打破旧有的小说结构,就必须创作一个与这部作品从相对角度呼应的中篇小说,所以作者写出了这部作品的相对作品——《老人河》。[2]依据作者所说,他不是一开始就创作两个相对独立的小说,之后再将一部小说贯穿于另一部小说当中,而是如阅读者看到的一样,作者首先创作主干小说《野棕榈》的开篇,接着创作了《老人河》与之对应。作者突破一般写作故事的技巧,运用共时性写作方式来创建作品当中的描述空间,令本来两部完全能够单独阅读的小说展现出无尽交缠、环绕与延展的状况。因此,福克纳在《野棕榈》中开创性地创立出独具魅力的互文性文本结构。
评论家克里丝蒂娃是最早归纳互文性概念的作家。这个概念伴随文学理论的演变,在持续发展中产生改变。我国著名学者秦海鹰对这个概念作出以下界定:“互文性是一个主体文本A把文本B归入其本身互相关联的情况,主要特征是一个文本与别的文本间产生关联。这关联能够对文本透过引用、拼帖、模仿、重写、戏拟、改编、套用等互文创作方式予以建造,还能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里面透过阅读之人自己的联想、实证探索以及互文解析等阅读方式深化小说主题。”总体而言,具备互文性的主体与互文篇章来源于存在差异的小说,但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试图采用对位叙事,令作品的两个中篇小说内部均具备显著的互文性特点。以下举例说明,在前面小说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旺盛渴求,在后面小说《老人河》中被作者化成了河中的滚滚洪水;前一部作品所展现的毫无生机的矿场,在后一部作品里面对应为囚犯暂且驻扎的苍茫原野,两者均代表了主人公精神世界之荒凉。因为这两个小说在整部作品架构中相互交缠,且于情节表现上互相照应,我们在阅读与研究过程中会顺理成章地引发许多想象,且透过对比、解构等诸多分析手法从各个角度对小说进行重建,直至领悟到这两个作品里面作者想要传达的相同主旨,把凭借复调形式展现出的两部作品组建为一部和谐统一的小说作品。
二、《野棕榈》聚焦方法与叙事成效
法国学者热奈特在其文学理论著作《叙事话语》中首次提到聚焦这一全新理念,并以叙事角度的类型阐明,“叙述聚焦”是叙事之焦点聚集于某个描述角色之上。依据这位学者的理论,聚焦方式能够被分为以下3类情况。首先是零聚焦,描述者把自身放置于事件以外,采用无确定视角的全知叙述模式;其次是内聚焦,仅仅凭借某个角色的观点或视角来进行讲述,一般情况下将焦点聚集于某个角色之上,讲述之人自己了解的情形与被聚焦之人了解的情形差距不大;最后是外聚焦,讲述之人自己了解的情况比被聚焦之人了解的情况要少。[3]这三种类别里内聚焦可以继续细划为以下三类方式:一是固定式内聚焦,二是转换式内聚焦,三是多重内聚焦。作家福纳克凭借变化多端的小说叙事技巧闻名于世,他曾经在作品《喧哗与骚动》里面非常熟练地采用“多重内聚焦”的方式,让各不相同的角色去描述相同的内容。在《野棕榈》里面作者主要运用的描述方法侧重于零聚焦(即全知视角)和转换式内聚焦两种视角。
这部作品从隔壁邻居医生开始用内聚焦的方式叙述。作者透过这个角色自身局限的角度,从作品伊始就创造出一种有悬念而又令人感到刺激、紧张的氛围,完全将阅读者的关注牢牢掌控于笔下。自这部作品第二章伊始,作者开始把内聚焦的焦点从医生转移到了作品男主人公哈里身上。从哈里和夏洛特遇见彼此、爱上彼此、为爱离家出走直至双方为生存展开的全力反抗,均是自男主人公哈里的这一视角来予以叙述的。对男主人公采用内聚焦来进行描述不但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顺利开展,还使得读者在叙述之中领会男主人公在与对方相处时的被动情形。在章节的最后部分,作家福克纳再一次内聚焦于房东医生,这代表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制度对这一对抛弃传统观念的情侣的终审判决。
与之比较而言,上部小说的对照——《老人河》的叙事角度就显得比较简单了。作者在这一对比作品里面侧重于运用零聚焦也就是全知视角进行书写,偶尔会插入一些对高个囚房的内聚焦视角。全知视角可以使阅读者俯瞰密西西比河洪水猖獗时的壮观与险恶,能阐明从高个囚犯的限知角度很难了解的外部状况,进而使读者全方位地领会整个小说的写作主旨——男女主人公面对恶劣处境坚持不断地斗争与反抗的过程。这里时而插入对高个囚犯的内聚焦,就把所有目光转向其隐秘的内心世界,用含蓄、娓娓道来的形式清楚描述了囚犯自己、被解救的有孕妇女以及洪水猖獗的河流之间的关联。 三、叙事时间与产生的艺术成效
时间是叙事学里面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从时间因素来对小说进行探讨,能够令阅读者用更为宽广的角度来解析作家在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安排,考量作家是怎样透过安排时间进展去掌控叙事成效。热奈特把叙事从时间划分成三个基础领域:一是时序,二是时段,三是频率。时序主要指叙事或是故事的时间顺序,部分小说在时间顺序上和原本内容的时间顺序一致,也就是采取顺叙来叙事,还有部分小说采用插叙、补叙或是倒叙等叙事时序。时段是指小说中每个部分在整部小说里面占用的长度,可简略划分成详写与略写。频率是指小说中每个部分在小说里面得以描述的次数。福克纳是上个世纪受到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影响非常深刻的小说家,他因为了解叙事时间的使用方式,特别擅长采用叙事时间来达到理想的叙事成效。
在小说《野棕榈》中,作者并未遵循内容展开的时序。作品伊始,小说就达到高潮。当房东医生听见快速敲打房门声音的时候,他手持手电筒走下楼去,手电照出的光映射在斑痕累累的屋内,他所住之处与其守旧的生活方式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于阅读者眼前。接着,在还没看到敲打房门的人以前,一罐带有馊味的汤把房东的记忆带回五天以前来他这里租住房屋的一男一女身上。他回想起来的事令读者知道了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夏洛特与哈里,同时也间接讲了两人近期的基本生活情况。当房东开启大门,看到矗立在门外的就是哈里。房东跟随他到了他和女主人公居住的地方,从这对男女的争吵里面知道了一些情况。然而,小说发展到这里作者就按了暂停键。这部作品的第二章与第四章都运用了倒叙,情节闪回到男女主人公初识的时候,然后讲述这两人怎样认识并相互吸引,女主人公怎样不顾及老公与自己的一对小孩,陪着男主人公一同离家逃走,然后又描述了这两人怎样艰苦劳碌求生的经历。而在对应篇《老人河》中,作者对叙事时间的使用同一般作品相同,都是采用顺序手法,从1927年爆发洪灾之时说起,之后用一名囚犯作为主要脉络,依照其解救孕妇这个历程的时间顺序来讲述,作品末尾之处又回归小说开始之处,然而叙事时序还是遵从故事发展的先后来讲述。总之,在《野棕榈》两个部分互文对应的前提下,作家把“野棕榈”的叙事时间依据内容发展需求给予了较多的关注,面对其背景作品“老人河”的大致用较为普通的时间顺序来推动,有利于协助阅读者明确整个作品的线索,了解两则小说内容里面各自的主题。
作者在写作这部小说作品时就对里面包含的两则中篇小说给予了精准定位,也就是“野棕榈”是其描述的重点部分,“老人河”则仅仅是一个复调,所以作者对两部小说的叙事时段划分也是基本遵从这个基准。可是由于主要部分时间上跨越较大,而复调部分时间上跨越较小,所以作者在主要部分“野棕榈”里面将较为直接的描述都进行了删减,令阅读者一直猜测整个故事究竟会怎样。复调部分“老人河”则更为凸显主人公的责任感与对命运之领悟,这部分很多内容是属于直白的描写。根据我们对福克纳在小说里叙事时段的划分的分析,展现了作家身为叙事巨匠的小说布局技巧。作品中相对的两个小说不断展现对类似事情的描述,透过对类似事情的反复描述,福克纳在作品里面设置的意象得到了强化,进而强调了作品的写作主旨。
结语
作者在《野棕榈》里面所表现出的叙事方式和其曾经的作品风格是承接而来的,但这在这部作品当中又更具魅力。透过对叙事焦点和叙事时间的交替配合,他给阅读者展现了一部内容一波三折,主旨深刻、鲜明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佳作。语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野棕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凯瑟林·勒维尔.柏格森的美学思想[J].北京社会科学,2002(3).
[3]南帆.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