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345”课堂交流展示时学生游离现象,进行了以下探索:(一)召开座谈会,了解原因。(二)召开主题班会,启发鼓励。(三)“赶鸭子上架”,“逼”学生站起来。1.多提供让学生登台亮相的机会。设立课前演讲,召开专题朗诵会。2.多设计小组集体展示的活动。3.特定人员在特定时间必须回答问题。(四)补答问题,一个也不能少。(五)适时的总结、表扬和奖励。实行了半个学期以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来就积极发言的同学更积极了,原来不积极发言的同学也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了,尤其是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特别令人欣慰!
关键词:课堂交流 ; 沉默现象 ; 分析探索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脑电图观察表明,看和听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点,而说和做时都有多个兴奋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才能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有这样一条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彼此间能否围绕某一问题交流、讨论、倾听,并提出有效建议。”由此看来,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性地参与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本应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却越来越少,只活跃着十几个学生的身影,我只好反复叫他们;有时故意去叫不举手的同学回答,但他们站起来要么不出声,要么胆怯地说话口吃。为什么不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长此以往,将来如何立足于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自信地站起来展示自己呢?
一、召开座谈会,了解原因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留下五、六名平时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召开了座谈会。首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你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很严厉,把你们吓住了?”这几名学生纷纷摇头,这样看来老师的因素并不是主要的。然后我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你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有好多同学不举手发言呢?可以是自己的原因,也可以是别人的。”气氛很融洽,我相信学生能够开诚布公地谈。
一生说:“我们都这么大了,认为举手发言的方式很幼稚,不屑于举手。”
一生说:“不愿意作出头鸟,反正是自己会了,举手回答对了,没多少好处;答错了,即使老师不批评,自己也觉得很丢面子。”
一生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就是不知到怎样表达出来,怕说得语无伦次。”
一生说:“有的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既不思考,也不讨论,所以也不举手。”
听完学生的讨论,看来问题还是出在学生身上。要么是自尊心太强,要么是自信心不足,要么是口头表达能力不行,或是不求进取,自甘埋没,参与意识差……
二、召开主题班会,启发鼓励
针对同学们的思想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沉默不是金”,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举手发言的意义。
首先,举手发言是锻炼自己胆量的需要。如果你从小就不敢展示自己,又怎样锻炼自己的胆量,又怎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长大后,你要去工作,去应聘,难道也甘于落后,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吗?即使你敢于站在招聘人员面前了,你的表现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其次,举手发言是融入班级的表现。如果你长期不发言,你就成了一个旁观者,既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也找不到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老师也很难了解你的优点或不足,又怎么来指导你呢?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勇敢地亮出自己,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获得更多的精彩与快乐!
我知道光这样说教是不行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进入状态。于是我又宣布了要采取的措施,也可以通俗一点说,那就是“赶鸭子上架”,一个字“逼”。
三、“赶鸭子上架”,“逼”学生站起来
1.多提供让学生登台亮相的机会
①设立课前演讲。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由一名学生来演讲,推荐赏析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首短诗。这样一学期轮下来每人至少有两次登台发言机会。
②召开专题朗诵会。这也是针对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来设立的,主要锻炼学生尽情表现的能力。
2.多设计小组集体展示的活动
小组长及组员的感召力量不可忽视,有时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会撺掇不发言的同学勇敢地站起来;逼课文朗读不好的同学提高朗读水平。
3.特定人员在特定时间必须回答问题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周一以1、2组回答问题为主,周二是3、4组,周三是5、6组,当然以某两个小组为主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回答,但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必须在这节课回答至少一个问题,这样就保证了一节课上有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周四是自由回答,周五阅读或作文,不用回答问题。这样每人每周最少也有一次回答问题,一学期下来,也要二十次左右。
这一条措施避免了有的学生,整星期、整个月、甚至整学期都不回答一个问题。
四、补答问题,一个也不能少
实行这些措施后,效果也不是一下子就那么理想。第一节课时,必须回答问题的1、2组中,居然有5、6个人不回答问题,尽管我一再提供机会,一再地启发,甚至是威胁——下课后到办公室谈谈,但是就是不举手,问题都让别组的同学抢走了。下课铃已经响了,这几个同学怎么办呢?到办公室谈什么呢?该谈的都谈了。于是灵机一动,还是补答问题吧!我让他们站起来,然后告诉他们就今天所学的课文,把你认为精彩的地方读一读,谁读了谁就坐下,即便这样,被逼成这样,仍有一个同学没读,我只能告诉他到办公室来一下,并叮嘱3组、4组的同学,明天能有令我满意的表现。
这名同学来到办公室后,我没有批评,也没有开导他,只要求他读一段课文给我一个人听,他读了,就让他回班了。
我这样做,就是告诉其他同学,该你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就必须回答问题。
第二节课,3组、4组的表现就好多了,临下课时,只有二、三名同学没有回答问题,而且有一个是举手了而我没看见,她很生气,我向她道了歉,同样,这几个学生也自选一段课文读了。
第三节课时,该五组、六组回答问题了,这两个组本来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就多,实行这个措施后,就更积极主动了,到下课时,都回答了至少一个问题。
五、适时的总结、表扬和奖励
一周或一节公开课后都可以总结一下发言情况,包括全班总体情况、小组情况、个人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实行了半个学期以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来就积极发言的同学更积极了,原来不积极发言的同学也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了,尤其是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特别令人欣慰!我让学生就课堂发言问题写了心得体会,题目有:“站起来,就是胜利”“勇敢地亮出自己”“沉默不是金”“发言的乐趣”等。有的学生写到,自信心增强了,胆量大了,或是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学生举手发言的减少,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积极发言的问题上,还需要我们教师继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在形成良好的发言氛围之前,我们不妨采取点强制措施,以求习惯成为自然。
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坊第八中学 261021)
关键词:课堂交流 ; 沉默现象 ; 分析探索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脑电图观察表明,看和听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点,而说和做时都有多个兴奋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才能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有这样一条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彼此间能否围绕某一问题交流、讨论、倾听,并提出有效建议。”由此看来,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性地参与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本应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却越来越少,只活跃着十几个学生的身影,我只好反复叫他们;有时故意去叫不举手的同学回答,但他们站起来要么不出声,要么胆怯地说话口吃。为什么不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长此以往,将来如何立足于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自信地站起来展示自己呢?
一、召开座谈会,了解原因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留下五、六名平时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召开了座谈会。首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你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很严厉,把你们吓住了?”这几名学生纷纷摇头,这样看来老师的因素并不是主要的。然后我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你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有好多同学不举手发言呢?可以是自己的原因,也可以是别人的。”气氛很融洽,我相信学生能够开诚布公地谈。
一生说:“我们都这么大了,认为举手发言的方式很幼稚,不屑于举手。”
一生说:“不愿意作出头鸟,反正是自己会了,举手回答对了,没多少好处;答错了,即使老师不批评,自己也觉得很丢面子。”
一生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就是不知到怎样表达出来,怕说得语无伦次。”
一生说:“有的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既不思考,也不讨论,所以也不举手。”
听完学生的讨论,看来问题还是出在学生身上。要么是自尊心太强,要么是自信心不足,要么是口头表达能力不行,或是不求进取,自甘埋没,参与意识差……
二、召开主题班会,启发鼓励
针对同学们的思想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沉默不是金”,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举手发言的意义。
首先,举手发言是锻炼自己胆量的需要。如果你从小就不敢展示自己,又怎样锻炼自己的胆量,又怎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长大后,你要去工作,去应聘,难道也甘于落后,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吗?即使你敢于站在招聘人员面前了,你的表现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其次,举手发言是融入班级的表现。如果你长期不发言,你就成了一个旁观者,既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也找不到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老师也很难了解你的优点或不足,又怎么来指导你呢?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勇敢地亮出自己,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获得更多的精彩与快乐!
我知道光这样说教是不行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进入状态。于是我又宣布了要采取的措施,也可以通俗一点说,那就是“赶鸭子上架”,一个字“逼”。
三、“赶鸭子上架”,“逼”学生站起来
1.多提供让学生登台亮相的机会
①设立课前演讲。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由一名学生来演讲,推荐赏析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首短诗。这样一学期轮下来每人至少有两次登台发言机会。
②召开专题朗诵会。这也是针对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来设立的,主要锻炼学生尽情表现的能力。
2.多设计小组集体展示的活动
小组长及组员的感召力量不可忽视,有时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会撺掇不发言的同学勇敢地站起来;逼课文朗读不好的同学提高朗读水平。
3.特定人员在特定时间必须回答问题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周一以1、2组回答问题为主,周二是3、4组,周三是5、6组,当然以某两个小组为主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回答,但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必须在这节课回答至少一个问题,这样就保证了一节课上有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周四是自由回答,周五阅读或作文,不用回答问题。这样每人每周最少也有一次回答问题,一学期下来,也要二十次左右。
这一条措施避免了有的学生,整星期、整个月、甚至整学期都不回答一个问题。
四、补答问题,一个也不能少
实行这些措施后,效果也不是一下子就那么理想。第一节课时,必须回答问题的1、2组中,居然有5、6个人不回答问题,尽管我一再提供机会,一再地启发,甚至是威胁——下课后到办公室谈谈,但是就是不举手,问题都让别组的同学抢走了。下课铃已经响了,这几个同学怎么办呢?到办公室谈什么呢?该谈的都谈了。于是灵机一动,还是补答问题吧!我让他们站起来,然后告诉他们就今天所学的课文,把你认为精彩的地方读一读,谁读了谁就坐下,即便这样,被逼成这样,仍有一个同学没读,我只能告诉他到办公室来一下,并叮嘱3组、4组的同学,明天能有令我满意的表现。
这名同学来到办公室后,我没有批评,也没有开导他,只要求他读一段课文给我一个人听,他读了,就让他回班了。
我这样做,就是告诉其他同学,该你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就必须回答问题。
第二节课,3组、4组的表现就好多了,临下课时,只有二、三名同学没有回答问题,而且有一个是举手了而我没看见,她很生气,我向她道了歉,同样,这几个学生也自选一段课文读了。
第三节课时,该五组、六组回答问题了,这两个组本来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就多,实行这个措施后,就更积极主动了,到下课时,都回答了至少一个问题。
五、适时的总结、表扬和奖励
一周或一节公开课后都可以总结一下发言情况,包括全班总体情况、小组情况、个人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实行了半个学期以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来就积极发言的同学更积极了,原来不积极发言的同学也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了,尤其是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特别令人欣慰!我让学生就课堂发言问题写了心得体会,题目有:“站起来,就是胜利”“勇敢地亮出自己”“沉默不是金”“发言的乐趣”等。有的学生写到,自信心增强了,胆量大了,或是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学生举手发言的减少,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积极发言的问题上,还需要我们教师继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在形成良好的发言氛围之前,我们不妨采取点强制措施,以求习惯成为自然。
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坊第八中学 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