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堂新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课堂新文化的创建也必须注意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因此,课堂新文化创建过程中应努力探索将审美带入课堂,将情感带入课堂,将创造带入课将研究带入课堂,将活动带入课堂,积极构建课堂的“审美文化”、“情感文化”、“信息文化”、“质疑文化”和“团队文化”。
【关键词】英语课堂 新文化 构建
随着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偏重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情感的培养。“独白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主要的教学模式,考试竞争的评价机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模式。这些都影响着英语课堂新文化的建设。学生面对这种单调和枯燥的模式化的教学,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价值。久而久之,对课堂也就失去了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也就形成一种以教师“独白”、学生静听为特征的课堂文化。
英语课堂新文化是指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英语课堂教学要由原来的“一元”性文化(工具性学习)向“二元”性文化(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转变。其实质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体验性和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构建互动性、多元性和协商性的教学过程,构建情意性和激励性的师生交往,师生共同创造的人文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文化。
一、将审美带入课堂,融洽师生关系,构建课堂的“审美文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师可以批评和惩罚学生,而学生就应该听老师话,对老师恭恭敬敬,不能对教师提出意见或表示不满。当教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或冒犯了自己时,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对学生实施体罚或种种变相体罚,以此作为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手段。
二、将创造带入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构建课堂的“信息文化”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教师要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自编自演对话,表演课文短剧,让学生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创造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
三、将活动带入课堂,转变学习方式,构建课堂的“团队文化”
课堂新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追求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营造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一种审美享受。教师应彻底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积极能动性,要使每个学生都想学、都乐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争论、善操作,课堂应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
四、将情感带入课堂,赏识学生表现,构建课堂的“情感文化”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态度。老师简单的“Clever child.”“Well done.” “Excellent.”可以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时,老师应耐心鼓励。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激励使不同学生都能体会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
五、将研究带入课堂,构建课堂的“质疑文化”
“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认为老师讲的应该不会错。很少会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当堂质疑老师的错误。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 “传道”、“授业”,更要“解惑”,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提问题,欢迎他们与老师争论,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努力构建好教与学的文化,在和谐宜人的课堂文化交互中,变教与学的过程为师生共同享受的生活文化交往过程,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享有的生命活动过程,让良好的课堂文化不断激活生命,丰富生命,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享有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新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关键词】英语课堂 新文化 构建
随着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偏重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情感的培养。“独白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主要的教学模式,考试竞争的评价机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模式。这些都影响着英语课堂新文化的建设。学生面对这种单调和枯燥的模式化的教学,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价值。久而久之,对课堂也就失去了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也就形成一种以教师“独白”、学生静听为特征的课堂文化。
英语课堂新文化是指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英语课堂教学要由原来的“一元”性文化(工具性学习)向“二元”性文化(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转变。其实质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体验性和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构建互动性、多元性和协商性的教学过程,构建情意性和激励性的师生交往,师生共同创造的人文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文化。
一、将审美带入课堂,融洽师生关系,构建课堂的“审美文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师可以批评和惩罚学生,而学生就应该听老师话,对老师恭恭敬敬,不能对教师提出意见或表示不满。当教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或冒犯了自己时,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对学生实施体罚或种种变相体罚,以此作为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手段。
二、将创造带入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构建课堂的“信息文化”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教师要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自编自演对话,表演课文短剧,让学生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创造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
三、将活动带入课堂,转变学习方式,构建课堂的“团队文化”
课堂新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追求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营造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一种审美享受。教师应彻底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积极能动性,要使每个学生都想学、都乐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争论、善操作,课堂应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
四、将情感带入课堂,赏识学生表现,构建课堂的“情感文化”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态度。老师简单的“Clever child.”“Well done.” “Excellent.”可以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时,老师应耐心鼓励。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激励使不同学生都能体会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
五、将研究带入课堂,构建课堂的“质疑文化”
“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认为老师讲的应该不会错。很少会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当堂质疑老师的错误。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 “传道”、“授业”,更要“解惑”,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提问题,欢迎他们与老师争论,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努力构建好教与学的文化,在和谐宜人的课堂文化交互中,变教与学的过程为师生共同享受的生活文化交往过程,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享有的生命活动过程,让良好的课堂文化不断激活生命,丰富生命,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享有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新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