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寻求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1例。术前均经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常规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结果:11例均成功释放,其中1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经股静脉释放。有2例在彩超定位下放置滤器,其余在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30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发生致命肺动脉栓塞(PE)。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3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PE)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3~80岁,平均63.9岁;术前均经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右下肢3例,左下肢7例,双下肢1例,病程1~30天。术前2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恶性肿瘤2例,骨折1例。
方法: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根据病情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ECG、X线或CT胸片、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APTT、PT、FPG、2hPG、血型、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DSA、MRA等各项检查,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积极药物治疗,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指征。
操作过程:有2例在彩超室彩超定位下放置滤器,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右腹股沟穿刺区皮肤,铺消毒巾,取2%利多卡因2ml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动点偏内侧0.3cm切口,切开表皮和真皮。穿刺针穿刺股静脉成功后,置入导丝,顺导丝置入鞘管和引导管。彩超定位,引导管位于下腔静脉内、肾静脉平面以下、髂总分叉处以上。抽出导丝后,沿引导管送入滤器,到位后慢慢抽出引导管,滤器释放,彩超下可见滤器撑开,位于下腔静脉内预定位置。再完全抽出引导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纱布包扎,绷带加压。手术顺利,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其余9例是在1000mAX光数字胃肠机及近台显示器引导下进行操作:患者进入放射科介入治疗室,体位、穿刺点选取、皮肤消毒、浸润麻醉同上,待穿刺成功后,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通路无血栓形成;测量下腔静脉直径,选择适合滤器;根据肾盂显影判断肾静脉开口的位置,放置滤器输送器,在X线透视下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内,滤器顶端位于右肾静脉开口下0.5~1cm处,造影观察滤器形态。待滤器撑开,位于下腔静脉内,到达预定位置后,完全抽出引导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纱布包扎,绷带加压。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术中随时观察患者呼吸、心跳、血压、面色等变化;术后穿刺部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4小时以止血,静卧及心电血压监护4小时。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对无抗凝禁忌证者,术后肝素抗凝,3天后改为口服华法林12~24个月,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
讨 论
11例均成功释放,手术时间为7~20分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倾斜、移位、出血,无滤器相关死亡发生。术后随访1~30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100%。
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经皮穿刺VCF预防PE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纯抗凝。有关资料报显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的发生率由60%~70%下降到0~5%,经皮穿刺VCF,是安全和有效预防PE的方法。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3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PE)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3~80岁,平均63.9岁;术前均经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右下肢3例,左下肢7例,双下肢1例,病程1~30天。术前2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恶性肿瘤2例,骨折1例。
方法: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根据病情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ECG、X线或CT胸片、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APTT、PT、FPG、2hPG、血型、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DSA、MRA等各项检查,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积极药物治疗,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指征。
操作过程:有2例在彩超室彩超定位下放置滤器,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右腹股沟穿刺区皮肤,铺消毒巾,取2%利多卡因2ml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动点偏内侧0.3cm切口,切开表皮和真皮。穿刺针穿刺股静脉成功后,置入导丝,顺导丝置入鞘管和引导管。彩超定位,引导管位于下腔静脉内、肾静脉平面以下、髂总分叉处以上。抽出导丝后,沿引导管送入滤器,到位后慢慢抽出引导管,滤器释放,彩超下可见滤器撑开,位于下腔静脉内预定位置。再完全抽出引导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纱布包扎,绷带加压。手术顺利,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其余9例是在1000mAX光数字胃肠机及近台显示器引导下进行操作:患者进入放射科介入治疗室,体位、穿刺点选取、皮肤消毒、浸润麻醉同上,待穿刺成功后,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通路无血栓形成;测量下腔静脉直径,选择适合滤器;根据肾盂显影判断肾静脉开口的位置,放置滤器输送器,在X线透视下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内,滤器顶端位于右肾静脉开口下0.5~1cm处,造影观察滤器形态。待滤器撑开,位于下腔静脉内,到达预定位置后,完全抽出引导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纱布包扎,绷带加压。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术中随时观察患者呼吸、心跳、血压、面色等变化;术后穿刺部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4小时以止血,静卧及心电血压监护4小时。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对无抗凝禁忌证者,术后肝素抗凝,3天后改为口服华法林12~24个月,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
讨 论
11例均成功释放,手术时间为7~20分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倾斜、移位、出血,无滤器相关死亡发生。术后随访1~30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100%。
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经皮穿刺VCF预防PE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纯抗凝。有关资料报显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的发生率由60%~70%下降到0~5%,经皮穿刺VCF,是安全和有效预防PE的方法。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