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3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相关情况。
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为重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文件解读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主要导向和衡量标准,让科技成果奔着应用去……省发改委负责人就《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出台的意义
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中央首次颁布关于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客观要求。
制定《实施意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各类市场主体独立配置要素资源。
制定《实施意见》,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有利于优化组合,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制定《实施意见》是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作为此次疫情冲击的决战之地,我省需要建立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更好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我省疫后重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起草思路及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我省各类要素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聚焦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着力解决要素“错配”“低效配”,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坚持市场导向。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明确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推动要素配置依據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坚持制度导向。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从“定价格”转向“定规则”。一方面“自下而上”,将我省各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将中央文件中的改革要求细化实化,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要素市场运行规则和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形成我省要素市场制度体系。
在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和梳理整理省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在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实施意见(送审稿)》。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主要框架
正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共二十五条。
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及具体举措,最后一个部分从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促进要素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措施。
土地要素——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灵活产业用地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劳动力要素——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技术技能评价体系,加大引进培训高端人才力度。
资本要素——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技术要素——着力激发技术供给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数据要素——着力以公共数据为重点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加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
亮点干货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实施企业科技专员计划、实验室项目经理人制度。
出台“楚才卡”实施办法,提供落户居留、商事政务、医疗保健、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出入境等“一卡通”便捷服务。
深入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畅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争取“四板”改革创新试点。加快设立科技创新专板。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湖北路径。推动高校设立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聘用技术经纪人。
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以及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出台湖北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
加快推进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设立技术交易分市场。
将把各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并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要素市场运行规则和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形成全省要素市场制度体系。
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政务办等部门就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统筹制订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个文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发改委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动《实施意见》落到实处?
省发改委副主任朱世宏——
鼓励市州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建立工作机制。我们已经制定了《实施意见》责任分工,明确了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抓细任务落实。科学做好统筹谋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阶段总结,分阶段确定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近期将根据国家制定2021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任务,结合我省实际,会同相关单位梳理提炼可操作、能落地的改革事项,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要求,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
注重试点先行。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国家拟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前期我们组织武汉市编制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同时,也鼓励其他市州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为我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制度创新经验。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经验总结宣传和案例收集推广,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实施意见》中提出“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能否介绍下目前我省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严宓——
抢抓双重政策红利叠加机遇
去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科技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的重要枢纽功能作用,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20年,全省直接融资总额5869.29亿元,新增境内上市公司9家,总数1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94家,四板挂牌企业5881家,为我省经济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国家层面,积极争取中国证监会将支持我省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时限延长,并协调加快推进我省在会待审IPO和再融资等项目审核进程。省级层面,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若干措施的通知》,配套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专项机制、市州领导包保服务制度等系列制度措施。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省级层面累计确定126家“金种子”、53家“科创板种子”和348家“银种子”企业,后备主体数量同比大幅增加。按照企业上市“绿色通道”要求,帮助10余家重点后备企业解决历史沿革、合规证明等难点堵点问题。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中部基地落户湖北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选址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物理空间的设计与装修。上市政务云服务平台已实现与沪深交易所互联互通互享,可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智能化、全过程培训指导服务。今年以来,我省2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2家通过注册许可,3家提交注册,14家在会待审,56家报辅,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开门红。
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鼓励“新三板”挂牌企业借力精选层快速成长。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争取创新业务试点,加快设立科技创新专板,满足科创型企业融资需求。利用中央监管部门和沪深交易所给予我省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有利契机,帮助企业不断提升公司债、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等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1-2月,全省直接融资总额624.27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78亿元,债券融资546.49亿元。
下一步,将以打造我省金融资本和要素资源聚集新高地为主线,抢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央监管部门支持我省资本市场发展双重政策红利叠加机遇,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评价考核,确保《实施意见》各项细化措施落细落地、取得成效。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我省是劳动力大省、科教大省,人社部门在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
今年再建1到2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大规模、多元化社会性流动,帮助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促进了就业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十三五”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42万人,农村劳动力年转移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会同有关部门更大力度地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让更多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
一是让转移就业的步伐更稳。持续深化17年“春风行动”品牌,既到线上开招聘会、直播带岗,也把岗位信息送到乡镇、劳动者“家门口”;持续深化湖北劳务协作品牌,实施县内对人、市内对村、省内对县、省外对发达省市的四级劳务对接;持续深化湖北劳务品牌,更好挖掘历史传承、立足地区特色产业,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转移就业。
二是讓市场配置的作用更强。壮大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主阵地,抓住实施《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的东风,加快发展湖北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力争2021年再建成1—2家省级产业园,引进和培育国际化、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劳动力和人才更高质量流动。
三是让创业带就业的效应更大。持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覆盖面,深入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大力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发挥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和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为创业就业注入更大活力。
四是让灵活就业的渠道更优。去年全省新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达40余万人,已占1/3强,灵活就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我们将落实社保补贴、创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并将更大力度鼓励各地建设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门路。
如何整体统筹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计划从哪几个方面重点完善土地要素市场体系,提高全省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田五红——
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累计出让“标准地”256宗,出让面积17191.93亩,占全省工业用地出让面积的17.89%。2020年消化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分别为18.46万亩、8.42万亩,均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任务。 《实施意见》围绕中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将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要内容,从扩大建设用地市场化供给、深化产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四个方面作了具体安排。
一、扩大市场化供给,做好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省、市、县三级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年度项目库建设,落实分级分类保障用地。着力培育规范、健康、高效、有序的土地二级市场,促进土地要素按照市场化配置要求流通顺畅。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
二、深化产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在开发区或其他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开展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和“混合用地”专题调研,探索出台相关规定。建立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贯彻落实“增存挂钩”机制。指导各地分类定向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统筹存量消化处置与新增计划指标使用。开展土地出让和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和开发利用管理。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出台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意见。配合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
四、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将“土地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纳入《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内容。实施“亩产论英雄”,积极推进土地全流程管理。做好用地计划台账管理和备案工作,严格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情况监管考核。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共享应用,推动扩大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范围。
《实施意见》中提出“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请介绍一下目前我省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严宓——
力争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局充分发挥交易平台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国有产权和各类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平台功能,实现了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发挥国有产权交易平台作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覆盖全省域的统一产权市场。目前已建成“光谷联交所+全省17个市州分支机构”“省联合交易集团+12个专业交易平台”两个“1+N”的市场体系。2020年,光谷联交所共完成资产股权交易13304宗,成交金额742.71亿元,其中提供融资服务297笔,融资额364.07亿元。同时,作为全省各类国有资产和中央企业实物资产交易定点机构,光谷联交所通过信息公开和规范操作,助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加快要素市场平台集群建设,推进要素高效流动。股权、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一批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底,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累计托管登记企业6602家,托管总股本1867.45亿股;挂牌企业总数5881家、挂牌项目8个;已为466家托管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2868笔,实现融资总额1469.39亿元。武交中心托管企业数、挂牌企业数、融资总额、特色产业板块数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2020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市场交易规模、引资规模、纳入企业参与度等市场指标居全国首位,累计配额成交3.56亿吨,占全国50.8%;成交额83.51亿元,占全国54.4%。去年湖北碳市场配额交易总量为1946.15万吨,交易总额为5.36亿元。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不断拓展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去年完成传统知识产权交易项目524项,成交总金额63.60亿元。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开展富余排放量上线交易,承担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国家试点任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积极拓展交易平台功能,履行资本要素市场社会责任。光谷联交所积极推广“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与银行合作推出“复工贷”,为21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放贷2.97亿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充分利用我省贫困地区林业生态资源,开创以碳汇交易为代表的“互联网+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湖北光谷联合资本公司拓展数字县域普惠金融服务,覆盖14个县域,共为131.30万人实际发放贷款270.95亿元,有效支持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
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公司和湖北交易场所登记结算公司等新兴交易平台建设。大力争取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不断丰富和创新各类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
2020年,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联百校转千果”活动成效如何?今年是否继续开展?是如何安排的?
省科技厅副厅长葛琳——
采集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1000项
“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是我厅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2020年,我们面向全省征集筛选企业需求300多项,全面梳理8000多项存量专利成果,开发掌上成果馆小程序,实现供需信息快速交汇共享。
同时,推进建立“省長推动、厅长搭台、校长带货、市长引智”机制,组织开展了13场“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其中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活动9场,企业需求云对接活动4场,共吸引上千万人次在线参与,共促成高校与企业达成645项合作意向。活动结束后,我厅继续跟踪对接,经过反复沟通交流,推动其中172项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交总金额达到4.1亿元。
2021年,省科技厅将继续深入推进“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采取每月“聚焦一个产业(主题),推介一批成果,发布一批需求”的方式,从3月开始,联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市州科技局或有关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以及龙头企业,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区域、“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为重点,开展“联百校转千果”活动5-8场,争取促成成果转移转化意向200项以上,意向金额10亿元以上。同时,依托活动开展“十百千”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建设,联动10家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00名以上技术经纪人,采集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1000项。 省政务办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
省政務办副主任胡雅南——
除涉密和敏感数据外全部共享定期更新
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省政务办与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努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工作,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平台。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该平台上接国家,下通市州,横联厅局,集数据汇集、治理、共享、安全防护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全省数据共享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省直部门和市州分别在大数据能力平台发布数据服务2400多种和15000多种。
二是汇聚数据。为了让“数据”变成“大数据”,我们按照“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的原则,会同省直部门和市州,梳理发布了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除涉密和敏感数据外全部共享,并定期更新。经过努力,数据汇聚取得明显成效。数据量超过270亿条,建成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共享材料6大基础数据库和30多个专题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是建立制度。政务数据有序共享,重点是共享,难点是有序。2019年施行的省政府第401号令,即《湖北省电子证照管理暂行办法》,从法规层面明确了电子证照的概念及其法律效力。今年初,为了进一步解决数据共享过程中权责不清、质量不高、对接不畅等问题,省政府发布了第419号令,即《湖北省政务数据资源应用与管理办法》,从今年4月1日起施行,涵盖数据的采集、编目、共享、开放、应用、监督等方面,构建了政务数据全链条管理体系,为数据应用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办法,确保数据质量和使用安全。
四是拓展应用。为推动数据供给向服务效能的转化,我们积极拓展政务数据的应用。在政务服务领域,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和共享材料的应用,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疫情期间,汇聚多部门数据,开发的健康码、鄂冷链等应用,有力地保障了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和企业复工复产。
下一步,省政务办将持续推动以上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依法、有序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让数据红利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为重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文件解读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主要导向和衡量标准,让科技成果奔着应用去……省发改委负责人就《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出台的意义
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中央首次颁布关于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客观要求。
制定《实施意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各类市场主体独立配置要素资源。
制定《实施意见》,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有利于优化组合,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制定《实施意见》是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作为此次疫情冲击的决战之地,我省需要建立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更好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我省疫后重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起草思路及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我省各类要素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聚焦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着力解决要素“错配”“低效配”,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坚持市场导向。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明确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推动要素配置依據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坚持制度导向。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从“定价格”转向“定规则”。一方面“自下而上”,将我省各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将中央文件中的改革要求细化实化,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要素市场运行规则和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形成我省要素市场制度体系。
在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和梳理整理省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在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实施意见(送审稿)》。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主要框架
正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共二十五条。
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及具体举措,最后一个部分从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促进要素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措施。
土地要素——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灵活产业用地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劳动力要素——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技术技能评价体系,加大引进培训高端人才力度。
资本要素——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技术要素——着力激发技术供给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数据要素——着力以公共数据为重点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加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
亮点干货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实施企业科技专员计划、实验室项目经理人制度。
出台“楚才卡”实施办法,提供落户居留、商事政务、医疗保健、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出入境等“一卡通”便捷服务。
深入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畅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争取“四板”改革创新试点。加快设立科技创新专板。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湖北路径。推动高校设立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聘用技术经纪人。
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以及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出台湖北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
加快推进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设立技术交易分市场。
将把各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并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要素市场运行规则和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形成全省要素市场制度体系。
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政务办等部门就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统筹制订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个文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发改委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动《实施意见》落到实处?
省发改委副主任朱世宏——
鼓励市州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建立工作机制。我们已经制定了《实施意见》责任分工,明确了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抓细任务落实。科学做好统筹谋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阶段总结,分阶段确定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近期将根据国家制定2021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任务,结合我省实际,会同相关单位梳理提炼可操作、能落地的改革事项,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要求,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
注重试点先行。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国家拟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前期我们组织武汉市编制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同时,也鼓励其他市州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为我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制度创新经验。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经验总结宣传和案例收集推广,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实施意见》中提出“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能否介绍下目前我省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严宓——
抢抓双重政策红利叠加机遇
去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科技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的重要枢纽功能作用,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20年,全省直接融资总额5869.29亿元,新增境内上市公司9家,总数1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94家,四板挂牌企业5881家,为我省经济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国家层面,积极争取中国证监会将支持我省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时限延长,并协调加快推进我省在会待审IPO和再融资等项目审核进程。省级层面,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若干措施的通知》,配套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专项机制、市州领导包保服务制度等系列制度措施。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省级层面累计确定126家“金种子”、53家“科创板种子”和348家“银种子”企业,后备主体数量同比大幅增加。按照企业上市“绿色通道”要求,帮助10余家重点后备企业解决历史沿革、合规证明等难点堵点问题。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中部基地落户湖北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选址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物理空间的设计与装修。上市政务云服务平台已实现与沪深交易所互联互通互享,可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智能化、全过程培训指导服务。今年以来,我省2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2家通过注册许可,3家提交注册,14家在会待审,56家报辅,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开门红。
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鼓励“新三板”挂牌企业借力精选层快速成长。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争取创新业务试点,加快设立科技创新专板,满足科创型企业融资需求。利用中央监管部门和沪深交易所给予我省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有利契机,帮助企业不断提升公司债、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等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1-2月,全省直接融资总额624.27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78亿元,债券融资546.49亿元。
下一步,将以打造我省金融资本和要素资源聚集新高地为主线,抢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央监管部门支持我省资本市场发展双重政策红利叠加机遇,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评价考核,确保《实施意见》各项细化措施落细落地、取得成效。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我省是劳动力大省、科教大省,人社部门在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
今年再建1到2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大规模、多元化社会性流动,帮助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促进了就业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十三五”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42万人,农村劳动力年转移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会同有关部门更大力度地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让更多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
一是让转移就业的步伐更稳。持续深化17年“春风行动”品牌,既到线上开招聘会、直播带岗,也把岗位信息送到乡镇、劳动者“家门口”;持续深化湖北劳务协作品牌,实施县内对人、市内对村、省内对县、省外对发达省市的四级劳务对接;持续深化湖北劳务品牌,更好挖掘历史传承、立足地区特色产业,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转移就业。
二是讓市场配置的作用更强。壮大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主阵地,抓住实施《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的东风,加快发展湖北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力争2021年再建成1—2家省级产业园,引进和培育国际化、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劳动力和人才更高质量流动。
三是让创业带就业的效应更大。持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覆盖面,深入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大力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发挥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和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为创业就业注入更大活力。
四是让灵活就业的渠道更优。去年全省新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达40余万人,已占1/3强,灵活就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我们将落实社保补贴、创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并将更大力度鼓励各地建设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门路。
如何整体统筹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计划从哪几个方面重点完善土地要素市场体系,提高全省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田五红——
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累计出让“标准地”256宗,出让面积17191.93亩,占全省工业用地出让面积的17.89%。2020年消化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分别为18.46万亩、8.42万亩,均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任务。 《实施意见》围绕中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将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要内容,从扩大建设用地市场化供给、深化产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四个方面作了具体安排。
一、扩大市场化供给,做好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省、市、县三级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年度项目库建设,落实分级分类保障用地。着力培育规范、健康、高效、有序的土地二级市场,促进土地要素按照市场化配置要求流通顺畅。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
二、深化产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在开发区或其他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开展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和“混合用地”专题调研,探索出台相关规定。建立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贯彻落实“增存挂钩”机制。指导各地分类定向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统筹存量消化处置与新增计划指标使用。开展土地出让和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和开发利用管理。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出台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意见。配合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
四、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将“土地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纳入《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内容。实施“亩产论英雄”,积极推进土地全流程管理。做好用地计划台账管理和备案工作,严格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情况监管考核。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共享应用,推动扩大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范围。
《实施意见》中提出“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请介绍一下目前我省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严宓——
力争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局充分发挥交易平台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国有产权和各类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平台功能,实现了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发挥国有产权交易平台作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覆盖全省域的统一产权市场。目前已建成“光谷联交所+全省17个市州分支机构”“省联合交易集团+12个专业交易平台”两个“1+N”的市场体系。2020年,光谷联交所共完成资产股权交易13304宗,成交金额742.71亿元,其中提供融资服务297笔,融资额364.07亿元。同时,作为全省各类国有资产和中央企业实物资产交易定点机构,光谷联交所通过信息公开和规范操作,助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加快要素市场平台集群建设,推进要素高效流动。股权、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一批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底,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累计托管登记企业6602家,托管总股本1867.45亿股;挂牌企业总数5881家、挂牌项目8个;已为466家托管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2868笔,实现融资总额1469.39亿元。武交中心托管企业数、挂牌企业数、融资总额、特色产业板块数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2020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市场交易规模、引资规模、纳入企业参与度等市场指标居全国首位,累计配额成交3.56亿吨,占全国50.8%;成交额83.51亿元,占全国54.4%。去年湖北碳市场配额交易总量为1946.15万吨,交易总额为5.36亿元。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不断拓展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去年完成传统知识产权交易项目524项,成交总金额63.60亿元。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开展富余排放量上线交易,承担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国家试点任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积极拓展交易平台功能,履行资本要素市场社会责任。光谷联交所积极推广“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与银行合作推出“复工贷”,为21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放贷2.97亿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充分利用我省贫困地区林业生态资源,开创以碳汇交易为代表的“互联网+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湖北光谷联合资本公司拓展数字县域普惠金融服务,覆盖14个县域,共为131.30万人实际发放贷款270.95亿元,有效支持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
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公司和湖北交易场所登记结算公司等新兴交易平台建设。大力争取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不断丰富和创新各类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
2020年,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联百校转千果”活动成效如何?今年是否继续开展?是如何安排的?
省科技厅副厅长葛琳——
采集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1000项
“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是我厅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2020年,我们面向全省征集筛选企业需求300多项,全面梳理8000多项存量专利成果,开发掌上成果馆小程序,实现供需信息快速交汇共享。
同时,推进建立“省長推动、厅长搭台、校长带货、市长引智”机制,组织开展了13场“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其中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活动9场,企业需求云对接活动4场,共吸引上千万人次在线参与,共促成高校与企业达成645项合作意向。活动结束后,我厅继续跟踪对接,经过反复沟通交流,推动其中172项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交总金额达到4.1亿元。
2021年,省科技厅将继续深入推进“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采取每月“聚焦一个产业(主题),推介一批成果,发布一批需求”的方式,从3月开始,联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市州科技局或有关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以及龙头企业,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区域、“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为重点,开展“联百校转千果”活动5-8场,争取促成成果转移转化意向200项以上,意向金额10亿元以上。同时,依托活动开展“十百千”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建设,联动10家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00名以上技术经纪人,采集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1000项。 省政务办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
省政務办副主任胡雅南——
除涉密和敏感数据外全部共享定期更新
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省政务办与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努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工作,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平台。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该平台上接国家,下通市州,横联厅局,集数据汇集、治理、共享、安全防护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全省数据共享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省直部门和市州分别在大数据能力平台发布数据服务2400多种和15000多种。
二是汇聚数据。为了让“数据”变成“大数据”,我们按照“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的原则,会同省直部门和市州,梳理发布了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除涉密和敏感数据外全部共享,并定期更新。经过努力,数据汇聚取得明显成效。数据量超过270亿条,建成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共享材料6大基础数据库和30多个专题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是建立制度。政务数据有序共享,重点是共享,难点是有序。2019年施行的省政府第401号令,即《湖北省电子证照管理暂行办法》,从法规层面明确了电子证照的概念及其法律效力。今年初,为了进一步解决数据共享过程中权责不清、质量不高、对接不畅等问题,省政府发布了第419号令,即《湖北省政务数据资源应用与管理办法》,从今年4月1日起施行,涵盖数据的采集、编目、共享、开放、应用、监督等方面,构建了政务数据全链条管理体系,为数据应用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办法,确保数据质量和使用安全。
四是拓展应用。为推动数据供给向服务效能的转化,我们积极拓展政务数据的应用。在政务服务领域,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和共享材料的应用,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疫情期间,汇聚多部门数据,开发的健康码、鄂冷链等应用,有力地保障了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和企业复工复产。
下一步,省政务办将持续推动以上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依法、有序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让数据红利惠及更多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