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总体还是较低的,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对音乐学科的重视不够。激活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变这一现状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赏识;民间资源
前不久看到一篇关于对农村中小学生音乐爱好程度进行调查的文章,文中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说话走路到幼儿园期间,喜欢音乐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下降到90%;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初中只能达到60%;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居然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下滑?经过仔细分析,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外因: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1、家长:孩子入学前,家长对孩子能唱歌、跳舞还会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认为成绩好才是正道,至于音乐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不务正业。
2、学校: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仍是学业成绩。受此影响,学校领导及老师只能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非统考科目。
3、学生:我对几届新生进行调查,得出共同特点:小学很少配齐专职教师,音乐课比较随意,经常做作业、听音乐,最多简单的唱一唱、跳一跳。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音乐课是让自己在紧张的功课之余放松一下而已。
二、内因:音乐课堂枯燥乏味
由于“外因”所以出现了相应的后果,如教学设备不完善,学具准备不齐全,课程地位低下等等,使音乐教师也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上课时间不固定,教学模式呆板落后,或图省事只以欣赏为主,课堂气氛低落,学生更没有了学习兴趣。
面对当前滞后的现状,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变革势在必行!那么该如何激活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纠正传统认知观念——美育开发智力
在大部分人眼中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甚至还被可悲地称为“小三门”。殊不知美育(音、体、美)过程,实际上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智力结构的过程。而当前的学校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应试课程,根本谈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所以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我不是急于新课,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美育帮助开发智力的重要性,为之后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二)善于寻找突出闪光点——赏识每一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当人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之前的3-4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赏识原则的运用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经常给差生课后单独辅导,希望通过补习来帮助他们。但是令我意外的是,那些学生不仅没有丝毫进步,上课更无精打采。通过调查我得知,单独辅导“放大”了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反而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彻底失去了学音乐的信心。于是我改变策略,对这类的学生不再是“放大”缺点,而是先肯定优点。如课上直接表扬“音准好多了”、“节奏跟的不错”、“有想法”等,然后再以建议的口吻告诉他还可以做的更好,慢慢地这些学生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开始喜欢上音乐课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设计一个好的新课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猜谜语、欣赏音乐片段、做游戏、讲故事等。但无论采用哪种,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诱发学习兴趣为原则。如:《沃尔塔瓦河》一课中,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音像等资料,精心制作了PPT,新课一开始,采用循序渐进导入法,让学生跟着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惊艳的视频走入新课,这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细细品味音乐,体会作者创作情感……,一堂课下来,重点和难点都迎刃而解,让我深深感到有效的引导是多么重要啊!
其次,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如:我在讲授“唱法”一课时,从学生喜爱的通俗唱法入手,鼓励他们听唱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然后组织拉歌比赛,达到在唱中学、玩中学的效果;然后拓展到民族、美声唱法,通过老师和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谈个人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配以深情并茂的音乐和视频来讲解知识点,让学生记忆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原生态唱法时,更能发挥农村中学特有的优势(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子女较多),邀请不同省籍学生用当地方言表演民歌、戏曲和曲艺,这不仅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宣扬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让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学习,这堂课令他们终身难忘!
最后,充分利用教学仪器等实物。教师要尽量减少“纸上谈兵”,哪怕最简单的表演也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如:《瑰丽的电声》一课中,我利用电子琴模拟功能,直接将电声乐队的四大件示范演奏一遍,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开始坐不住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看你演奏,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迫不及待地举手向老师提问,这种学习是自主高效的。
(四)开发农村民间资源——拓展教育平台
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生源组成、地域特点等限制,农村学生在音乐涵养、表现能力等方面还是非常薄弱,所以我们必须因地制宜,走特色之路。借用农村特有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寻找传统的民俗民风,感受动人的民歌戏曲,让他们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例如: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乡村民俗(新年、元宵、端午、七夕、重阳等)音乐,这些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陶冶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操,也增加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艺术园丁,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钻研思考,主动大胆的开展教学,我深信农村音乐课堂也必将会散发出绚丽的光芒!
【关键词】农村;赏识;民间资源
前不久看到一篇关于对农村中小学生音乐爱好程度进行调查的文章,文中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说话走路到幼儿园期间,喜欢音乐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下降到90%;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初中只能达到60%;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居然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下滑?经过仔细分析,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外因: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1、家长:孩子入学前,家长对孩子能唱歌、跳舞还会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认为成绩好才是正道,至于音乐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不务正业。
2、学校: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仍是学业成绩。受此影响,学校领导及老师只能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非统考科目。
3、学生:我对几届新生进行调查,得出共同特点:小学很少配齐专职教师,音乐课比较随意,经常做作业、听音乐,最多简单的唱一唱、跳一跳。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音乐课是让自己在紧张的功课之余放松一下而已。
二、内因:音乐课堂枯燥乏味
由于“外因”所以出现了相应的后果,如教学设备不完善,学具准备不齐全,课程地位低下等等,使音乐教师也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上课时间不固定,教学模式呆板落后,或图省事只以欣赏为主,课堂气氛低落,学生更没有了学习兴趣。
面对当前滞后的现状,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变革势在必行!那么该如何激活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纠正传统认知观念——美育开发智力
在大部分人眼中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甚至还被可悲地称为“小三门”。殊不知美育(音、体、美)过程,实际上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智力结构的过程。而当前的学校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应试课程,根本谈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所以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我不是急于新课,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美育帮助开发智力的重要性,为之后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二)善于寻找突出闪光点——赏识每一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当人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之前的3-4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赏识原则的运用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经常给差生课后单独辅导,希望通过补习来帮助他们。但是令我意外的是,那些学生不仅没有丝毫进步,上课更无精打采。通过调查我得知,单独辅导“放大”了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反而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彻底失去了学音乐的信心。于是我改变策略,对这类的学生不再是“放大”缺点,而是先肯定优点。如课上直接表扬“音准好多了”、“节奏跟的不错”、“有想法”等,然后再以建议的口吻告诉他还可以做的更好,慢慢地这些学生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开始喜欢上音乐课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设计一个好的新课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猜谜语、欣赏音乐片段、做游戏、讲故事等。但无论采用哪种,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诱发学习兴趣为原则。如:《沃尔塔瓦河》一课中,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音像等资料,精心制作了PPT,新课一开始,采用循序渐进导入法,让学生跟着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惊艳的视频走入新课,这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细细品味音乐,体会作者创作情感……,一堂课下来,重点和难点都迎刃而解,让我深深感到有效的引导是多么重要啊!
其次,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如:我在讲授“唱法”一课时,从学生喜爱的通俗唱法入手,鼓励他们听唱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然后组织拉歌比赛,达到在唱中学、玩中学的效果;然后拓展到民族、美声唱法,通过老师和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谈个人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配以深情并茂的音乐和视频来讲解知识点,让学生记忆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原生态唱法时,更能发挥农村中学特有的优势(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子女较多),邀请不同省籍学生用当地方言表演民歌、戏曲和曲艺,这不仅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宣扬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让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学习,这堂课令他们终身难忘!
最后,充分利用教学仪器等实物。教师要尽量减少“纸上谈兵”,哪怕最简单的表演也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如:《瑰丽的电声》一课中,我利用电子琴模拟功能,直接将电声乐队的四大件示范演奏一遍,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开始坐不住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看你演奏,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迫不及待地举手向老师提问,这种学习是自主高效的。
(四)开发农村民间资源——拓展教育平台
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生源组成、地域特点等限制,农村学生在音乐涵养、表现能力等方面还是非常薄弱,所以我们必须因地制宜,走特色之路。借用农村特有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寻找传统的民俗民风,感受动人的民歌戏曲,让他们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例如: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乡村民俗(新年、元宵、端午、七夕、重阳等)音乐,这些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陶冶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操,也增加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艺术园丁,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钻研思考,主动大胆的开展教学,我深信农村音乐课堂也必将会散发出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