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它不适合于或不完全适合于自修,教师的指导极为重要。正规的声乐学习往往是先求得一位理想的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讨论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
大中专院校扩招以来,各艺术院校(系)也加大了扩招力度,因此艺术考生考前培训成了当今一大热门,家长请教师教孩子唱歌也成为一大热门。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盲目从师,结果花钱不少而效率不高。比如声乐,有的学生学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后连音色都唱不稳定;有的歌倒是唱了不少,可没听出一点技巧性的发音,完全是丝毫未变的本嗓(白嗓)在说(或喊)歌词;有的甚至是用所谓的发音(喉音)在吼歌,根本听不出语言感觉。
我认为,造成声乐教学低效和无效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或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规律,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因此,必须迅速改变声乐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热爱学生、吃苦耐劳的园丁精神,更重要的是应具备教授声乐的基本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掌握正确的唱法技巧
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声乐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尽可能掌握多种演唱技巧和不同作品的演唱风格。
二、有双好耳朵
教师没有好的听觉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嗓音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也就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声乐教师必须用敏锐的听觉去准确判别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吐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演唱状态作出调整。因此声乐教师应该多训练、多听、多区别、多分析。我们可以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三、具有一定的舞台演唱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而且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缺少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和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四、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词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形成较高的演唱能力和教授能力。
五、具备选苗和育苗的经验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但不必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而要重视学生的可塑性、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演唱才能的发展。
六、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是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和良好的互动。要实施有效声乐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教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教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指出:“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为你的主张去唱,这样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而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七、因地制宜的调教能力
针对不同嗓音条件、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技能基础的学生,要针对性地选择教法,包括音色的要求、气息的要求、共鸣的要求、发音状态的要求、歌曲的风格与难易度,甚至练声曲的选用等都应下到细处,从经验的角度给学生设计好前进的方向和声乐发展的进程,让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浮躁、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学习声乐。
八、为学生筹划演出和对外推介的能力
学以致用,演练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技术学科必须遵守的原则,声乐也是如此,“闭门造车”的教学法最终是要失败的。操纵机器都需要有反反复复的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更何况声乐演唱?它是高于操纵机器的一项神经、肌体、思维、想象、情绪、听觉、视觉、触觉等相结合的技术活动,更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对外交流,没有适当的表演实践和视听反馈,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成果与问题,形成近似于盲目的教学,同时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总之,要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在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决定因素在于教师素质问题。希望广大声乐教师以培养声乐人才和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和新路子。
大中专院校扩招以来,各艺术院校(系)也加大了扩招力度,因此艺术考生考前培训成了当今一大热门,家长请教师教孩子唱歌也成为一大热门。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盲目从师,结果花钱不少而效率不高。比如声乐,有的学生学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后连音色都唱不稳定;有的歌倒是唱了不少,可没听出一点技巧性的发音,完全是丝毫未变的本嗓(白嗓)在说(或喊)歌词;有的甚至是用所谓的发音(喉音)在吼歌,根本听不出语言感觉。
我认为,造成声乐教学低效和无效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或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规律,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因此,必须迅速改变声乐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热爱学生、吃苦耐劳的园丁精神,更重要的是应具备教授声乐的基本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掌握正确的唱法技巧
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声乐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尽可能掌握多种演唱技巧和不同作品的演唱风格。
二、有双好耳朵
教师没有好的听觉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嗓音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也就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声乐教师必须用敏锐的听觉去准确判别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吐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演唱状态作出调整。因此声乐教师应该多训练、多听、多区别、多分析。我们可以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三、具有一定的舞台演唱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而且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缺少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和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四、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词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形成较高的演唱能力和教授能力。
五、具备选苗和育苗的经验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但不必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而要重视学生的可塑性、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演唱才能的发展。
六、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是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和良好的互动。要实施有效声乐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教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教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指出:“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为你的主张去唱,这样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而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七、因地制宜的调教能力
针对不同嗓音条件、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技能基础的学生,要针对性地选择教法,包括音色的要求、气息的要求、共鸣的要求、发音状态的要求、歌曲的风格与难易度,甚至练声曲的选用等都应下到细处,从经验的角度给学生设计好前进的方向和声乐发展的进程,让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浮躁、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学习声乐。
八、为学生筹划演出和对外推介的能力
学以致用,演练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技术学科必须遵守的原则,声乐也是如此,“闭门造车”的教学法最终是要失败的。操纵机器都需要有反反复复的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更何况声乐演唱?它是高于操纵机器的一项神经、肌体、思维、想象、情绪、听觉、视觉、触觉等相结合的技术活动,更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对外交流,没有适当的表演实践和视听反馈,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成果与问题,形成近似于盲目的教学,同时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总之,要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在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决定因素在于教师素质问题。希望广大声乐教师以培养声乐人才和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