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后,对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一是要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有效构思,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有效教学方法,三是要重视课外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这校才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基础能力,从而为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用应用基础;教学策略;探究
计算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信息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设计教学,有效构思
1.1 研究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上 “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在上课之前,我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
1.2 研究学生,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需要因人施教。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教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文本框的设置”这一内容,对于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礎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当然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适当调配,如有时间,可让后进生把下面的几个步骤也操作一下。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
2 注重教学策略,使用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不仅在备课上,更要在教学策略上讲究好的学习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有区别于其它的教学个性。怎样才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计算机教师积极探讨的,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2.1 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方法。计算机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模糊,如果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比喻,会让他们感觉到学计算机原来很简单。举个例子:“网页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类似于学生利用讲义夹对试卷的处理,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多格”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以快速地打开,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收藏有点类似我们试卷的收藏,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而收藏夹就是把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试卷不会只有一张,会有很多,那怎么样可以更快地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同一格内),同类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用不到的整理后扔掉。同样,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可以把它删掉。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收藏夹感到轻松、明了、好理解。
2.2 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心理学家鲁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Word”时,输入文章时我特意漏了好几个字,这时学生说:“这个句子不通,是不是错了?”我就引出:“怎样把文字插进去呢?”接着讲解文字的插入。把整篇文章只输成一段,怎样分段?就这样,学生在找错误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文字的处理。
2.3 利用学生自主教学法及时实施应用能力评价。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确定题目,由学生收集素材并创作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评价,作为他们过程学习的成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抽几个学生,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老师”,站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同学,这样学生会感到在计算机课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应用软件操作水平。
3 重视课外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在课堂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往往只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概念,而真正要想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习和探索计算机应用学科的知识。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构思、策略,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计算机教师应努力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以真正发挥计算机课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丰主编,初中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关键词】计算用应用基础;教学策略;探究
计算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信息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设计教学,有效构思
1.1 研究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上 “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在上课之前,我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
1.2 研究学生,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需要因人施教。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教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文本框的设置”这一内容,对于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礎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当然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适当调配,如有时间,可让后进生把下面的几个步骤也操作一下。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
2 注重教学策略,使用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不仅在备课上,更要在教学策略上讲究好的学习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有区别于其它的教学个性。怎样才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计算机教师积极探讨的,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2.1 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方法。计算机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模糊,如果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比喻,会让他们感觉到学计算机原来很简单。举个例子:“网页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类似于学生利用讲义夹对试卷的处理,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多格”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以快速地打开,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收藏有点类似我们试卷的收藏,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而收藏夹就是把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试卷不会只有一张,会有很多,那怎么样可以更快地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同一格内),同类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用不到的整理后扔掉。同样,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可以把它删掉。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收藏夹感到轻松、明了、好理解。
2.2 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心理学家鲁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Word”时,输入文章时我特意漏了好几个字,这时学生说:“这个句子不通,是不是错了?”我就引出:“怎样把文字插进去呢?”接着讲解文字的插入。把整篇文章只输成一段,怎样分段?就这样,学生在找错误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文字的处理。
2.3 利用学生自主教学法及时实施应用能力评价。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确定题目,由学生收集素材并创作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评价,作为他们过程学习的成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抽几个学生,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老师”,站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同学,这样学生会感到在计算机课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应用软件操作水平。
3 重视课外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在课堂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往往只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概念,而真正要想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习和探索计算机应用学科的知识。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构思、策略,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计算机教师应努力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以真正发挥计算机课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丰主编,初中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