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小学校结核病集中感染和集中发病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全面掌握我县中小学入学新生的结核菌感染情况,尽早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措施,防止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卫生部、教育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县自2010年起对全县中小学入学新人生开展了结核菌素试验(PPD)筛查,现就2010年至2012年五莲县中小学校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PPD)筛查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篩查对象
五莲县2010年至2012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新生。
1.2 资料来源
2010年至2012年五莲县中、小学校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PPD)筛查的有关资料
1.3 方法
1.3.1 对所有从事PPD试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人员相对固定。
1.3.2 注射前以班为单位填写《五莲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登记表》,注射后72小时查验结果,专人负责收集汇总统计。
1.3.3 统一采用国产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规格50IU/ml,在左前臂内侧前1/3处皮内注射0.1ml,注射后72小时查验反应,以硬结平均直径为检测指标:平均直径小于5mm为阴性,5-19mm为阳性,大于等于20mm(15岁以下学生≥15mm)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等为强阳性反应。
1.4 PPD试验强阳性反应和处理:对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开展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对排除结核病的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预防性治疗。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0年至2012年,总计对37411名入学新生开展了PPD试验检查,其中阳生人数为14093人,平均阳性率37.67%,明显低于我国全人口的结核菌感染率(44.5%)(1);强阳生人数3180人,平均强阳性率8.50%。
2.2 按年度结果分析看,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2010年36.97%,2011年36.63%,2012年39.09%,3年结果变化不大。
2.3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入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比较看,小学平均阳性率为28.34%,初中平均阳性率为39.47%,高中平均阳性率为44.28%,随着学龄段的增高,结核菌素(PPD)试验验阳性率逐步增高,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665,p<0.01),说明结核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3 讨论
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各系统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病能力较差。加之居住密集,相互接触多,一旦有结核病传染源存在,很容易造成集中感染和集中发病。而新生结核病筛查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结核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采取隔离治疗,避免了结核病的传染和发病。同时,通过结核菌素(PPD)试验能够客观了解群体结核感染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0年起就开始对全县中小学入学新生在普通查体基础上,开展了PPD试验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基本摸清了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对筛查出来的强阳性学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跟踪观察、定期复查、预防性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学生结核病发病机会,有效避免了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文结果显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入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逐步升高,这说明结核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与相关报道[2]结果一致。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治疗管理结核病传染源,减少学生被感染的机会,是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PPD试验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措施,学生乐于接受,对学生不造成伤害,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结核病防治[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5
[2] 李志华,郭玉霞,李爱华等,山东省利津县中小学生结核病现状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2):116-117
1 材料和方法
1.1 篩查对象
五莲县2010年至2012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新生。
1.2 资料来源
2010年至2012年五莲县中、小学校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PPD)筛查的有关资料
1.3 方法
1.3.1 对所有从事PPD试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人员相对固定。
1.3.2 注射前以班为单位填写《五莲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登记表》,注射后72小时查验结果,专人负责收集汇总统计。
1.3.3 统一采用国产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规格50IU/ml,在左前臂内侧前1/3处皮内注射0.1ml,注射后72小时查验反应,以硬结平均直径为检测指标:平均直径小于5mm为阴性,5-19mm为阳性,大于等于20mm(15岁以下学生≥15mm)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等为强阳性反应。
1.4 PPD试验强阳性反应和处理:对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开展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对排除结核病的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预防性治疗。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0年至2012年,总计对37411名入学新生开展了PPD试验检查,其中阳生人数为14093人,平均阳性率37.67%,明显低于我国全人口的结核菌感染率(44.5%)(1);强阳生人数3180人,平均强阳性率8.50%。
2.2 按年度结果分析看,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2010年36.97%,2011年36.63%,2012年39.09%,3年结果变化不大。
2.3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入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比较看,小学平均阳性率为28.34%,初中平均阳性率为39.47%,高中平均阳性率为44.28%,随着学龄段的增高,结核菌素(PPD)试验验阳性率逐步增高,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665,p<0.01),说明结核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3 讨论
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各系统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病能力较差。加之居住密集,相互接触多,一旦有结核病传染源存在,很容易造成集中感染和集中发病。而新生结核病筛查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结核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采取隔离治疗,避免了结核病的传染和发病。同时,通过结核菌素(PPD)试验能够客观了解群体结核感染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0年起就开始对全县中小学入学新生在普通查体基础上,开展了PPD试验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基本摸清了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对筛查出来的强阳性学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跟踪观察、定期复查、预防性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学生结核病发病机会,有效避免了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文结果显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入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逐步升高,这说明结核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与相关报道[2]结果一致。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治疗管理结核病传染源,减少学生被感染的机会,是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PPD试验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措施,学生乐于接受,对学生不造成伤害,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结核病防治[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5
[2] 李志华,郭玉霞,李爱华等,山东省利津县中小学生结核病现状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2):116-117